学术投稿

系统化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影响研究

潘少平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系统化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护理组(n=36),对照组给予肾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临床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普及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

    目的 总结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38例,以中医分期辨证展开救治);对照组(n=32例,以常规西医展开救治),对两组有效性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左室射血分数(60.2±12.6)分优于常规组76.47%、(50.7±10.4)分(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其施以中医分期辩证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有效性.

    作者:闫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艾灸结合穴位贴敷在治疗失眠中的护理

    目的 探索研究艾灸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失眠症患者总共5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艾灸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58例患者经过了治疗之后,显效的有25例,占%43.11;有效的为28例,占48.27%;无效的有5例,占8.62%,总有效率为91.38%.结论 艾灸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9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救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救护总有效率79.51%,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2.52%(P<0.05);其患者满意率76.92%也较观察组满意率94.99%低(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救治护理可有效提高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早日痊愈,且患者满意度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魏彩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不予解剖喉返神经,直接进行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予以解剖喉返神经并充分显露,给予相应的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后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较好的帮助医生发现和保护喉返神经,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

    作者:马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选择小剂量他达拉非对糖尿病性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NPT(夜间勃起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ED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7例.治疗前两组均进行IIEF5评分,治疗后两组均行IIEF5评分,观察组进行NPT评估.结果 治疗前,在IIEF5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在IIEF-5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性ED患者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两组患者实施NPT判断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42.86%),有效14例(40.00%),无效6例(17.14%),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4.32%),有效13例(35.14%),无效15例(40.54%),总有效率为59.4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 阴茎夜间胀大实验(NPT)在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ED中客观、定量评估勃起情况与IIEF5评分相比较更加真实、有效.

    作者:李志超;刘旸;辜振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氨甲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氨甲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活1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执行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消退时间、包块缩小时间、血β-HCG值下降时间.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为80%,对照组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症状消退时间、包块缩小时间、血β-HCG值下降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要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甲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人性化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门诊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在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接受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500例患者对门诊环境及管理的满意度为93.00%;对护理人员行为举止的满意度为98.60%;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6.40%;对专业技能的满意度为95.00%.结论 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其护理服务的水平,不仅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医疗事业的长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高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肺结核咯血治疗患者76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8例,研究组为38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4.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后,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更短,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盐酸氨溴索,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体会

    目的 对于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的监测与护理体会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共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心肺复苏的患者术后实施密切的监测及护理,完善护理质量.结果 此组患者经心肺复苏后的监测及治疗,其中3例患者好转出院,17例患者死亡.结论 对于心肺复苏术后的病人积极采取术后的病情监测及护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作者:舒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患者采取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h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效果显著,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俊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肾衰竭患者开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60例我院急性肾衰竭患者,患者均于2013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共30例;实验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共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6.7% (29/30),对照组为73.3% (22/3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肌酐、尿蛋白、血尿素氮指标比较上,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结论 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生化指标,值得推荐.

    作者:路其龙;李永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房良性病变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乳晕切口切除乳房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美容效果.方法 本组选取乳房良性病变患者85例143个病变进行环乳晕手术切除.结果 85例143个病变全部经乳晕切口顺利切除,35例55个病灶因无法触及,术前超声定位,术后血肿2例,乳头感觉异常11例.术后病理:乳腺纤维腺瘤52例,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腺病1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患者对切口满意.结论 乳晕旁切口的选择对于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能达到治疗目的,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达到了一定的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邓双南;李青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分析

    近年来,临床医学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中主要对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终提出了解决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将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进行全面的改善,提高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临床医学的治疗水平,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 选取我市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辖区的60例全科医生,采用我院自制的慢性病知识调查问卷对所有医生的慢性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基本状况等进行了解,并对其疾病防治知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所有社区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后显示:60例医生对于高血压诊断知识的了解率高(93.33%),其次分为对于肿瘤标志物意义(88.33%)与慢性病影响因素相关知识(71.67%)的了解;而对于家庭氧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低(33.33%).结论 大部分社区全科医生对于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均比较了解,但也有少部分了解程度不够,应加强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等.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给予经伤椎内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8/40),术后并发症发生了为5%(2/40),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后的矫正效果、复位效果等临床疗效均显著好于跨伤椎固定,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恩替卡韦单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单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院CHB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50例)服用恩替卡韦(0.5mg qd),联合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180μg qw).观察治疗24、48周时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时两组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周时两组HBV DNA转阴、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两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一致,联合组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安全性均良好.

    作者:郭静静;刘晓燕;陈文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不良反应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活的116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3-4度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需要对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治早产儿63例,分为两组:甲组33例,胎龄≤34周龄;乙组30例,胎龄>34周.选择同期普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新生儿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早产儿组FT3、FT4均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易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且与胎龄密切相关.早期测定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对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敏;梁驰;梁飞雁;李小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应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用药谨慎性.以确保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袁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