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临床分析

金升元

关键词:大面积深度烧伤, 残余创面, 爱可欣敷料,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3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的方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性的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位于我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的大面积深度烧伤住院患者33例,对入选患者均采取爱可欣敷料进行全面治疗,与此同时还需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对患者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观察得知,33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其分泌物得到了明显的减少,创面的肉芽均出现红润的现象,红肿以及虫蛀样边缘得到显著的清除,其残余创面在20天均得到了有效的愈合,各项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恢复.结论 爱可欣敷料在其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在烧.伤科大力的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运用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试验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58.33%,两组比较的差异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上有很高的临床效用,在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开通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作者:郭伟民;王延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3例;采用安宫黄体酮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降低与血红蛋白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式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常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拟多巴胺类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拟多巴胺类药物在帕金森病中的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的20例行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结果 本组2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取拟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后,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 拟多巴胺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杨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在龋病预防中自我口腔保健的作用

    目的 对自我口腔保健在我国龋病预防中的作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龋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龋病的发病原因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效果和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100例患者中89例患者曾经出现过食物嵌塞的情况,占89.0%;100例患者当中发现有79例患者发病牙的牙面有细菌粘附,占79.0%;100例患者中80例患者的发病牙都出现了牙齿矿化不良的现象,占80.0%.结论 细菌、口腔内的环境以及牙齿的形态和矿化程度是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提高人们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以便于更好地预防龋病,促进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加强我国人群的口腔疾病的综合防治,开展爱牙护牙的主题活动和公益活动,给人们带去更多关于龋病预防以及自我口腔保健的知识.

    作者:赵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人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34例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34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占17.6%,全部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抗菌、对症、支持治疗和悉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伊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

    目的 对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取在我院妇科中不同时间段的护理人员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与观察组(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对影响优质护理实施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对比2组护理的综合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妇科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普娟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气化瘀法治疗慢阻肺的应用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慢阻肺患者时使用益气化瘀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慢阻肺患者共8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益气化瘀法,将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就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益气化瘀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功能,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宝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南京某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PSQI指标分析医学生的睡眠现状并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研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对策建议.

    作者:曾卫东;雒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方法,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抢救生存率.方法 清除毒物,快速彻底洗胃,合理使用抗胆碱与胆碱酯酶复活剂,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 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成功32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8.9%.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势凶险,快速、有效地洗胃,及时、合理应用抗胆碱及胆碱酯酶复活剂,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热布哈提·努尔麦麦提;宋波;李朋;李金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58例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对我科近几年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总结我科临床干扰素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58例乙、丙肝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病人在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使用干扰素治疗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有轻有重,大多数不影响正常抗病毒治疗,极个别情况出现不能继续治疗的现象,停药后均能恢复.结论 了解和掌握可预见的干扰素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及早做出相应反应,可避免病人中断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李向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本次主要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2例,根据患者就诊住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为46例,常规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7%,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8%,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治疗高血压临床上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降压效果明显,药效安全性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遇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胃动力学指标、食欲和食量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上腹胀痛、恶心呕吐、返酸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窦收缩率、胃窦收缩幅度、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胃液半排空时间、食欲和食量恢复时间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疏肝健脾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和胃动力恢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吴新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疗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医疗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提高产妇产后出血的医疗质量,减轻其痛苦.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将其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研究组中采用的是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和特点.结果 研究组中采用治疗干预后出血发生率和在2h,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只对产妇产后出血采用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雪飞;李惠萍;陶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药物本身、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三个方面的因素可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结论 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静脉,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作者:周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哮喘经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中选取13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经西医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经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的IgA、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目的 探究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12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两组受检者检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微球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含量和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影响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与性别无关(P>0.05),而是与患者病程长短相关,病程时间越长,其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及阳性检出率也就越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是具有重要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的生化指标,其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对于提升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刘彩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部重症感染者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对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肺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51例(52.04%),有效24例(24.49%),死亡11例(11.22%),自动出院或转院12例(12.24%).结论 重症肺炎病情发展迅速,早诊断早治疗,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国平;郑丽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增值前期及增值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后的视网膜变化和视力情况.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能保护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患者眼部微循环,保护视网膜后极部,总有效率达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PRP术治疗重度非增殖期与增殖期DR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阻止DR进一步发展,保留DR患者现有视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吴庆峰;孙维佳;徐永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咬合重建修复对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作用效果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进行咬合的重建修复对不同的类型的磨损程度患者的咀嚼运动模式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口腔科2012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发生牙齿重度磨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了研究1组(后牙完全支持组,33例)和研究2组(后牙不完全支持组,34例),另外选取了32例牙齿功能正常的人作为正常组,对咀嚼功能组成部分的表面肌电图进行测量,再对咀嚼周期和咀嚼运动以及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进行过渡修复和永久修复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活动期和间歇期的比值比修复前明显下降(P<0.05),但肌电积分值与修复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1组患者在修复后的活动期与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与过度修复时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研究2组在修复后的活动期间和间歇期间的比值和过渡时期比较下降明显,肌电积分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能改善不同类型牙齿重度磨损患者的咀嚼运动循环模式,提高咀嚼效率.

    作者:白成志;潘银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火针治疗皮肤病验案举例

    <正>火针疗法,古称烧针、燔针.是将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伤寒论》称之为“烧针”,火针一词,始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火针可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节脏腑功能,是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火针疗法源远流长,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火针在治疗皮肤科疾病方面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就火针在皮肤科临床上治疗扁平疣、鸡眼、神经性皮炎及痤疮的运用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健美;韩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