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姜芳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就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对于患者的人性化服务.然后比较两组血糖的控制和对生活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婧;朵银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探讨各种因素与重度窒息的关系.结果 孕妇妊娠期患妊娠特有疾病并早产(61.9%)是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见原因.结论 对高危孕妇进行专项系统早期管理,进行有效的干预,及早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减少早产,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姜敏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7 月-2015年11月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阻塞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采用本中心自制的问卷进行填写,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认知程度越高,患者预后时间越短,预后效果越好,差异显著(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心理量化评分越低,预后住院时间越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状况及预后情况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需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及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唐极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术中胸腔注射揽香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1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46例接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加胸腔内注射榄香烯,为榄香烯组;67例接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加胸膜摩擦或胸膜剥脱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可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35,P=0.665).对照组中,2例发生围手术期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而榄香烯组中无围手术期出血发生(x2=1.398,P =0.237).3个月内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1,P =0.974)..结论 术中胸腔注射榄香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作者:李森;陆志荣;朱庆丰;舒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9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6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血清胱抑素C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尿微量蛋白含量及血清胱抑素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胱抑素C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高血压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名鑫;刘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诊断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检测结果和64排螺旋CT诊断的病理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出阳性率是95% (38/4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75%(30/40),两组患者阳性率检测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支气管壁异常34例,占85%,支气管腔异常37例,占92.5%,肺气肿和肺炎36例,占90%,对照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支气管壁异常24例,占60%,支气管腔异常22例,占55%,肺气肿和肺炎26例,占65%,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对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可利用该方法的后处理技术较为清楚的反映出患者的病变组织,提高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评价配镜配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150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6年6月份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其中Ⅰ组予以配镜治疗,Ⅱ组予以配镜联合遮盖治疗,Ⅲ组予以配镜、遮以及精细训练法治疗.汇总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 (50/50),Ⅱ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 (44/50),Ⅰ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 (37/50),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其余两组高,Ⅱ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Ⅰ组高,数据比较满足P <0.05.患者的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改善,Ⅲ组的升幅比其余两组大,Ⅱ组的升幅比Ⅰ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配镜、遮盖、精细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荐.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14年1至12月满3个月至2周岁的儿童,在我预防接种科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至12月合计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4320剂次,发生不良反应89例,发生率为2.06%.其中接种第一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第二剂次为0.27%、第三剂次为0.37%、第四剂次为0.83%(p <0.01).结论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通过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结果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将超说明书用药归纳入医院药事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未将超说明书用药纳入药事管理期间发生的用药不良事件以及试行纳入后用药不良事件进行比较,探讨分析超说明书用药事件出现的原因以及后果,总结解决措施.结果 超说明书用药被纳入药事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未纳入时期,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治疗中无法完全规避,但是将其纳入药事管理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升疗效.
作者:夏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不良反应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活的116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3-4度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需要对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脑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资料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行CT和MRI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22例患者行CT检查发现肿瘤为单发,病灶形态类似圆形或椭圆形,平扫结果显示略高密度,无患者出现出血和钙化的情况,增强扫描显示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22例患者行MRI检查显示肿瘤周围水肿并存在点位效应轻的情况,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均匀强化.CT检查和MRI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针对脑原发淋巴瘤可行CT和MRI检查确诊,针对颅内肿瘤重叠或鉴别诊断困难的患者还是应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张昭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进行咬合的重建修复对不同的类型的磨损程度患者的咀嚼运动模式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口腔科2012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发生牙齿重度磨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了研究1组(后牙完全支持组,33例)和研究2组(后牙不完全支持组,34例),另外选取了32例牙齿功能正常的人作为正常组,对咀嚼功能组成部分的表面肌电图进行测量,再对咀嚼周期和咀嚼运动以及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进行过渡修复和永久修复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活动期和间歇期的比值比修复前明显下降(P<0.05),但肌电积分值与修复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1组患者在修复后的活动期与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与过度修复时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研究2组在修复后的活动期间和间歇期间的比值和过渡时期比较下降明显,肌电积分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能改善不同类型牙齿重度磨损患者的咀嚼运动循环模式,提高咀嚼效率.
作者:白成志;潘银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压疮的科学合理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压疮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结果 经过我院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136例患者除了自带压疮8例患者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例得到有效的缓解与治愈,另外128例患者均无压疮发生.结论 及时发现脑卒中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与压疮的具体症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与治愈压疮,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冬梅;王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20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了解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后均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且在术后9个月至3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的胃镜复查均显示溃疡完全愈合.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尽早给予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修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对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蛋白尿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治疗组尿蛋白较对照组尿蛋白更低(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尿蛋白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作者:李在楠;王彩虹;杨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检测技术应用于小儿肺炎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小儿肺炎患者9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常规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65.31%,研究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87.76%,两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阳性率,有效的完成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邓月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口服中毒主要是指经口服用有毒物质而导致的急性中毒事件,这类患者的病情通常发展迅速,随着毒物进入患者机体内时间的推移,毒性可能扩散至患者全身多个器官内,故临床上对口服中毒患者应进行急救处理,尽可能快的给予患者排毒、解毒处理[1-2].排毒解毒是口服中毒患者的抢救关键,洗胃是临床上对口服中毒患者实施的佳排毒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胃内有毒物质进行清除,从而起到遏止毒物吸收、扩散的作用.口服中毒患者发生死亡的病例中,因洗胃不彻底而发生死亡的患者占比高达30%,故给予口服中毒患者及时、彻底的洗胃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临床上对口服中毒患者实施的洗胃属于医护配合,属于护理工作的内容,本文就洗胃时间、洗胃液、胃管、洗胃体位、胃管插入长度、洗胃方法进行阐述,对口服中毒洗胃的护理进展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榆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患者共4867例.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得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人们对新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大大改善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故此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米利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危及器官的毒副反应,探讨放疗能否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60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ⅡB期的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有术后放疗指征的宫颈癌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是否给予常规放疗分为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比较的内容包括预后情况,相关放射毒性.结果 放疗组与未放疗组一年内复发率相比分别为2.4%,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组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未放疗组,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急性直肠炎、骨髓抑制,但均未达三级以上,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联合常规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古力扎尔·吾甫尔;沙比热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