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子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数据,24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将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纳入讨论中.结果 经治疗6周后,患者AST和ALT等肝功能指征明显优于治疗前,组间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甲亢药物治疗的病人,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状况,有利于发现肝功能损害,一旦出现异常应当及时采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进行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陈涛;杨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镶牙后口腔疼痛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78例镶牙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了口腔疼痛的表现,根据其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疼痛感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炎症也得到了明显的清除,通过比较后得知,研究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镶牙患者一旦出现口腔疼痛等不良现象时,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对其具体表现以及临床指标进行仔细的了解,并根据其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以及科学性的治疗,使患者的疼痛感以及不适感得到大限度的改善.
作者:祁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总结了1例巨大肾母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及术中监测观察等.手术室护士要熟悉该手术的手术方法,做好充分准备和术中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奚晓英;段宝仙;郑永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到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取咪达唑仑诱导与维持麻醉;B组取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C组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麻醉.后对比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拔管后镇静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2h,C组患者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全身麻醉方法,可促进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恢复,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会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采用药物加作业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针灸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4周的正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96.31%.结论 综合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宏;张磊;高述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老年骨科患者在护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将收集到的90例老年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别观察与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再进行护理管理,然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差了整整20%,而且观察组很少有护理投诉,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和意外伤都比较多,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做风险评估与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潘芳;闫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和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方法 根据德尔菲法设计和田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以此对和田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和田市控中心制定了24h疫情监测值班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制度,其应急响应度达到100%.结论 和田市疾控中心已建立应急体系,其应急能力有所提高,但在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应急制定方案、应急结构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作者:吴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诊所进行牙周病修复治疗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对照组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对观察组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修复后,观察组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年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5.0% (38/40),对照组满意度为76.9%(30/39),差异显著(P<0.05).结论 牙周病修复治疗采用活动义齿疗效更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科重症监护室70例PICC留置患者详细观察和记录,关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产生的相应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结果 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特殊性对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有效解决了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问题,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骈高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64.7±3.5,干预后评分23.2±4.8;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得分64.2±2.9,干预后得分为45.7±1.5;两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67.7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45.1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更稳定,使得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宿艳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体质指数与血糖及孕期膳食营养的相关性,从而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我社区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时地做好孕前以及产后的营养指导,经过早期的营养指导,观察所有孕产妇的体质指数、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结果 经过孕前的饮食指导等相关护理指导,所有孕产妇的体质指数以及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的加强孕前膳食营养指导,大程度地维持产妇体质指数以及血糖的稳定,从而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以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穆苗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激素、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主要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刘学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观察组30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实施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8例和2例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7%和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处于骨髓抑制期的小儿白血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欧艺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为提升专科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愿、循环轮转的培养方式,实行护理住院总护师24小时值班制度.结果 有效解决了护理队伍年轻化带来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加强了对一线护理人才的培养.结论 护理住院规范培训培养临床通科护士的可行性,可有效满足医院需求与专业发展需要.
作者:黄宏梅;胡绍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讨肺癌患者运用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从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选取106例肺癌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各53例,Ⅰ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上述治疗下接受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对比和评估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缓解率(CR+ PR)为62.3%,与Ⅰ组的43.4%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Ⅱ组治疗后KPS评测结果(82.8±11.3)分,相比Ⅰ组的(73.8±15.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Ⅰ、Ⅱ组的发生率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 给予肺癌患者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对提高化疗疗效、增强患者体力均有积极意义,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樊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研讨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4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治疗设为研究组,将其治疗状况纳入到讨论中.结果 4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较为成功,治疗有效率为100%,均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治疗,有2例发生胆囊床出血,经电凝之后放置明胶海绵进行局部压迫后止血,而保守治疗后痊愈.手术平均时间为(54.89±17.5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05±14.82)ml,住院平均时间为(7.59±1.82)d.术后进行随访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解剖必须仔细,要有效的止血,尽量避免血管及胆囊损伤,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恒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和阴道分娩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在产后均给予B-Lynch缝合术,观察B-Lynch缝合术的临床价值.结果 产褥期随访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及感染、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8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无子宫粘连.结论 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特别是严重宫缩乏力性出血行之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应用时,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保留子宫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索老人社区活动对身心保健的促进作用.方法 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多阶段分层抽样在成都市社区中抽取652名老人进行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身心保健问卷采集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进行推断分析.结果 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未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参加社区活动频率越高对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越强.结论 参加社区活动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
作者:黄婵;冉伶;薛愚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功能锻炼的指导,适时进行个体化的患肢功能锻炼.出院后对照组按常规出院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则使用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进行功能锻炼.于术后出院前和干预1、2、3个月,患者每月返院化疗时,测量患者爬墙高度,锻炼时长及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记录患者患肢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爬高及自理能力评分,两组均无差异.干预1、2、3个月后,两组的爬高、锻炼时长及自理能力评分有明显差异.结论 个性化手指爬墙运动设计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施秋平;朱秀梅;黄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