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对产褥期母体康复作用

闫树萍;裴刘成

关键词:产后恢复治疗, 产褥期母体恢复, 物理治疗
摘要:目的 对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在产褥期母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在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选取的产妇分为采用产后恢复治疗仪治疗的观察组与实施自然恢复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24h、28d、42d腹围、臀围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褥期母体恢复运用产后恢复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形体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在冠心病内科给药治疗中联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评估.方法 基于系统检查、掌握各项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6 月-2016年6月因患冠心病入本院实施内科诊疗的95例病人,将其分成参照组、分析组.参照组45例予以常规药物+曲美他嗪开展相应治疗,分析组50例予以常规药物+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开展对症联治,给药四周后评比两种内科疗法的效果数据情况.结果 经评比,分析组中共47例总有效,占比94.00%;参照组中共36例总有效,占比80.00%.分析组总疗效情况比参照组好,差异较大(P<0.05).分析组共4例出现不适症状,占8.00%.参照组共4例出现不适症状,占8.89%.分析组、参照组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情况没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病人施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开展对症联治,能取得较优疗效.

    作者:樊君;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与分析

    目的 分析并总结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02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患者手术前后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302例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及时总结.结果 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早期有56例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有45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有7例患者需实施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处理,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其中4例发生血栓栓塞,未发生瓣周漏,平均住院时间(17.2±8.5)d.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瓣膜替换术通过手术前后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可以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及早恢复健康.

    作者:叶玉霞;邓娟;卿璐;何雨薇;杨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胆木浸膏糖浆与儿感宁口服液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效果比较

    目的 对风寒感冒患儿应用儿感宁口服液和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收治的200例风寒感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100例,前者给予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后者给予儿感宁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寒感冒患儿应用胆木浸膏糖浆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早期宫颈癌术后常规放疗的颈后分析及放射毒性观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危及器官的毒副反应,探讨放疗能否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60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ⅡB期的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有术后放疗指征的宫颈癌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是否给予常规放疗分为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比较的内容包括预后情况,相关放射毒性.结果 放疗组与未放疗组一年内复发率相比分别为2.4%,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组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未放疗组,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急性直肠炎、骨髓抑制,但均未达三级以上,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联合常规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古力扎尔·吾甫尔;沙比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龋齿好发于婴幼儿以及儿童,其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饮食、唾液以及细菌等因素可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随着研究的进行,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有新的进展,本文对当下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预防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增强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郭鸿翔;陈旭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讨肺癌患者运用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从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选取106例肺癌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每组各53例,Ⅰ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Ⅱ组在上述治疗下接受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对比和评估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缓解率(CR+ PR)为62.3%,与Ⅰ组的43.4%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Ⅱ组治疗后KPS评测结果(82.8±11.3)分,相比Ⅰ组的(73.8±15.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Ⅰ、Ⅱ组的发生率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 给予肺癌患者益气养阴清肺解毒法治疗,对提高化疗疗效、增强患者体力均有积极意义,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樊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法;给予治疗组中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 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偏高,且总不良反应率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郜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保证和改进

    本文主要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探讨,详细分析现有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和方法的不合理性问题,并对如何保证和改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进行探讨,以便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常艳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目的 研究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10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剂量的药物进行局部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可视下进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单纯在超声可视下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结论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孟庆朝;唐楠;杜平均;夏丰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和阴道分娩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在产后均给予B-Lynch缝合术,观察B-Lynch缝合术的临床价值.结果 产褥期随访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及感染、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8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无子宫粘连.结论 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特别是严重宫缩乏力性出血行之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应用时,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保留子宫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本次主要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2例,根据患者就诊住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为46例,常规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7%,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8%,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治疗高血压临床上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降压效果明显,药效安全性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遇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钬激光组30例和体外冲击组30例.体外冲击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钬激光组给予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 钬激光组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体外冲击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体外冲击组,P<0.05.钬激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体外冲击组,P<0.05.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的可行性高,可提高结石排净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朱淼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到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取咪达唑仑诱导与维持麻醉;B组取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C组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麻醉.后对比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C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拔管后镇静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2h,C组患者认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阿曲库胺全身麻醉方法,可促进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恢复,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会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纳入的68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均有34例病例.两组都接受腹腔镜治疗,A组于围术期中用优质护理,B组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B组为26.47%.A组明显比B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为(5.2±0.9)d,B组为(7.8±1.4)d.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患实施优质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病情康复时间.

    作者:马玉芳;丁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集中管理硬式腔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索硬式腔镜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模式,提高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的环节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2012年-2014年腔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品管圈的方法,改进和完善2015年的工作.结果 集中管理后保证了清洗质量,每月随机抽取清洗、消毒、灭菌后的腔镜器械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全程所需的时间缩短为两小时.结论 集中管理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人安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作者:刘艳;叶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ICC置管在早产儿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早产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5年12月大庆油田总院新生儿监护室放置PICC的9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5.2±11.4)d,总的留置时间为2548导管日.结论 PICC有利于重症早产儿的抢救与救护,为重症早产儿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导管堵塞、静脉炎是常见的导管不良事件,降低导管堵塞、静脉炎的发生率是目前PICC维护工作的核心.

    作者:任秀伟;王会悦;于靖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常规、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常规、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38例为细菌性感染组,38例为病毒性感染组;另选取同期3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儿童血常规、降钙素原的检查结果.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感染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p<0.05).结论 血常规、降钙素原检测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可为临床治疗用药提高依据.

    作者:何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评价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取51例我院住院和门诊自2013年1月份到2016年2月份收治的神经内科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取5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为对照组.汇总患者的临床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女性发病率为78.4% (40/51),对照组的女性发病率为48% (24/50),实验组的女性发病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两组患者的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平均癫痫病程比对照组短,癫痫发作频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神经内科癫痫与偏头痛之间存在相关性,偏头痛对癫痫患者的发病率有一定推动作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临床上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予以对症治疗.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带教如何应对学习倦怠护生的思考与实践

    目的 通过对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帮助护生摆脱学习倦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142名护士,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后总结分析.结果 证实了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突出性、严重性.结论 护理教育者应根据护理学专业中专生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增强护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

    作者:乌楞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 运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神经外科16名护士专科理论考试成绩由85.5分提高至92.3分,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从87%提高至95%,90%的护士认为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自己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 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及团队合作,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医生满意率,促进患者安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