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与分析

叶玉霞;邓娟;卿璐;何雨薇;杨溢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替换术, 围术期, 护理经验
摘要:目的 分析并总结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02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患者手术前后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302例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及时总结.结果 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早期有56例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有45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有7例患者需实施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处理,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其中4例发生血栓栓塞,未发生瓣周漏,平均住院时间(17.2±8.5)d.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瓣膜替换术通过手术前后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可以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及早恢复健康.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52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均于夜间睡眠时发作,4例于睡眠和白天觉醒时均有发作.发作时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中央、中颞区高波幅的尖波或棘波.治疗后随访25例患儿,有23例无发作,但4例仍有脑电图异常.结论 BECT是一类与年龄相关的特发性癫痫,以夜间发作为主,脑电图具有特征性,但脑电图是否恢复正常不能作为停药的唯一指标.

    作者:姜晓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十二指肠脂肪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以达到提高定性诊断率及与腺瘤等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结果 影像学表现:CT平扫显示十二指肠肠腔内见大小不等边缘光整规则的圆形、类圆形脂肪低密度肿块,柔软,CT值-70-120HU之间,平均CT值约-98HU,冠状位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位于肠管内并导致肠管狭窄的脂肪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无明显强化.结论 腹部CT可断十二指肠脂肪瘤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吴正花;许玉霞;张佩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促进传染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研究

    目的 提高传染科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 对120名传染科护士的手卫生状况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传染科护士在进行手卫生关键的五个时间段内实际洗手的频次,以及采用洗手的方式.结果 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传染科临床护士对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关键的五个时间段内,洗手的频次与方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手卫生,切断由医务人员的手造成的医院感染,就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董文静;冯美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临床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实施围术期护理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国术期临床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彭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毒性药物用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中药毒性药物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需要使用生半夏药材的患者56例,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直接予以生半夏及相关药材,煎服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根据年龄大小,予以不同剂量生半夏药材,用药中期进行一次口腔及消化道检查.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口腔及消化道检查,对各组存在口腔及消化道病症的患者进行记录;再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对比患者总满意率.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口腔及消化道的损害较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药毒性药物,要充分考虑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这样才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结合使用护理风险管理,B组患者给予常规病房管理.将两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效果和不良采用量化处理后,分别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统计,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中,出现坠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7.5%;B组中,出现坠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的患者一共有10例,占25.0%;两组数据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X2 =5.5840;P <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的病情更快更好的康复,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的选择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行标准去大骨瓣治疗(33例),对照组行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33例),将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颅脑外伤可采用标准大骨瓣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骨瓣减压术更具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光;陈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慢性粗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贫血护理、感染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水平得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基本相同,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拉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能谱CT在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并能得到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有效的延长生存期.CT被认为是肺癌的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传统的CT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宝石能谱CT的问世,通过其多功能、多参数成像,包括了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技术、能谱曲线,给肺癌的诊断带来巨大的帮助.本文着重阐述了宝石能谱CT的多参数成像以及对肺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曹立武;丁国成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现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操作简单、安全,更加符合临床医疗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宋宗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取78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6年6月份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3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予以比索洛尔.汇总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 (36/3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 (30/39),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实验组的升幅降幅均比对照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 应用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且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作者:王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某医院产妇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某医院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干预措施,以期降低产妇住院期间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2015年贝宁共和国莫诺省中心医院所有产妇资料,重点收集与产妇感染有关的信息,如分娩方式、感染部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统计方法中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非参数卡方检验.结果 共收集资料4303份,发现产妇感染132例(占3.07%).产妇感染的发生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有相关性(P <0.001).与分娩方式无相关性(P>0.05).感染发生部位以生殖道占首位,与其他部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结论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或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建立清洁、空气流通的病房环境等是降低产妇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进霞;张领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白血病患儿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6例白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静脉化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28例给予PICC,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和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2.1%和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和3.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接受静脉化疗中采用PICC置管方式可有效减少静脉炎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柯美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无痛皮试仪在急诊患者皮试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无痛皮试仪在急诊患者皮试中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的皮试试验,而研究组患者则施以无痛皮试仪试验,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皮试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试效果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皮试仪在急诊患者皮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痛、快速、安全以及可靠,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管理,出院后进行3-6个月的追踪随访,对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崔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呋塞米注射液雾化吸入在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为评价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入在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便于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其他并发症和延缓尘肺晋期.方法 我们选择住院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感染组)、观察组40例(抗感染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组,雾化吸入液由生理盐水、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地塞米松组成),观察经治疗48h后的疗效;并对观察组40例患者按不同尘肺期别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Ⅰ期、Ⅱ期、Ⅲ期煤工尘肺不同期别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八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曹立艳;徐爱芝;何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Orem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科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分别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和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 试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2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B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B组血清hs-CR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A组,P<0.05;且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 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相比,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且能够有效降低血清hs-CRP,值得推广.

    作者:安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快速康复理念及互联网医疗在普通外科日间急诊阑尾炎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日间手术在国内逐渐兴起,目前主要集中于提前预约的择期手术,但英国日间手术组织将急诊阑尾手术亦纳入日间手术范畴,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在快速康复理念、互联网医疗的支持下对日间急诊阑尾切除术进行研究探讨,期望为日间急诊手术提供一些思路和探索.

    作者:陈军;李杨;陈启仪;叶向红;嵇武;范朝刚;任建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重度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重度失眠患者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失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本次实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度失眠患者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强化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赵延龙;张红丽;冯玉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