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王静;岳磊;赵园园

关键词:血液检验, 小儿贫血, 鉴别诊断, 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患有贫血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经检查后,其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有58例,地中海贫血的患儿有42例,检测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的MCHC和RDW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而MCH和MCV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MCHC和RDW作为小儿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科学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检验中大力推广使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钝针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病人的首选血管通路.它是保证血液能够充分透析的前提,具有可重复使用穿刺,不易发生血栓、感染等优点,但常见的并发症是容易形成血管狭窄和血管瘤,而熟练、正确的穿刺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维持内瘘的高通畅率.

    作者:杨泽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64.7±3.5,干预后评分23.2±4.8;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得分64.2±2.9,干预后得分为45.7±1.5;两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67.7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45.1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更稳定,使得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宿艳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老年人压缩性骨折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折后腹胀的治疗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骨折后腹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止痛、按摩、超过5天未排便者灌肠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常规治疗.观察腹胀持续缓解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持续缓解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可持续缓解骨折患者的腹胀便秘,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小玲;葛相栓;王慧超;张改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衰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5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92.59%)患者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VEF和BNP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O和HR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治疗心力衰竭,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迺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门诊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护理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归纳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关系、心理以及生理方面情况较好,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门诊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分析

    目的 讨论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肺部细微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CT)与实验组(16排螺旋高分辨CT),每组各100例,对其不同检测手段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得知,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的患者在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征、气腔状实变影、细网格状影、微结节影、线状影等表现对比,16层螺旋CT的检出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作用价值明显,可使其诊出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其病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为其病情的确诊提供相应的依据,对其治疗手段的确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樊峻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食道心房调搏术治疗PSVT的急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术来终止药物治疗无效的、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食道心房调搏术是一种具有无创、简单、安全等特点的心脏电生理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的技术,但不足之处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适,也会出现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熟悉食道心房调搏术的常规操作,在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不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治疗安全极为重要.

    作者:梁玉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的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20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了解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后均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且在术后9个月至3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的胃镜复查均显示溃疡完全愈合.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尽早给予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修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龋齿好发于婴幼儿以及儿童,其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饮食、唾液以及细菌等因素可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随着研究的进行,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有新的进展,本文对当下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预防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增强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作者:郭鸿翔;陈旭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内江市中医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行中医辨证治疗法,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54.54%,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治疗时间缩短,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一例

    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以及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所以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工作中,他汀类药物被我们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以及二级预防中,但是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是其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肾衰竭以及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横纹肌溶解症需要得到我们临床工作者的充分重视.这里从我院的一例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分析讨论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等以及处理方案.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研讨对象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298例纳入研讨领域,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分析患者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指标.结果 2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眼底病变(DR)患者78 例(26.99%),其中单纯性34例,增殖性44例;与NDR(非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相比,DR血压、餐后2h血糖(2hBG)、病程、总胆固醇(TC)等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空腹血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与病程、血脂、血糖、血压控制不良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以上指标的控制.预防眼底病变发生.

    作者:楚云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疗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医疗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提高产妇产后出血的医疗质量,减轻其痛苦.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将其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研究组中采用的是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和特点.结果 研究组中采用治疗干预后出血发生率和在2h,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只对产妇产后出血采用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量,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雪飞;李惠萍;陶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p57、p53和Ki-67蛋白在早期葡萄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57、p53和Ki-67在鉴别诊断完全性葡萄胎(CHM)部分性葡萄胎(PHM)水肿性流产(HA),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CHM(n=25)、PHM(n=11)和HA(n=10)石蜡组织切片中p57、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 CHM、PHM和HA组织中,p5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 (0/25)、100%(11/11)、100% (10/10),PHM和CHM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 (23/25)、72.7% (8/11)和30% (3/10),HA、PHM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以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形态特征为基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7、p53和Ki-67的结果,对鉴别水肿性流产和葡萄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敏;陈龙;王佳培;买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78例重度痔疮行PPH手术治疗体会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PPH)于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提出用于治疗环状脱垂痔.作为一种创新的手术术式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度内痔的传统治疗风格.目前在治疗重度内痔方面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

    作者:付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留置PICC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科重症监护室70例PICC留置患者详细观察和记录,关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产生的相应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结果 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特殊性对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总结经验给予相应对策有效解决了PICC置管后的管理及维护问题,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骈高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并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各纳入病患50例.结果 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几率约为2.0%,护理满意率约为96.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血液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接诊病患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诊疗安全性,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优质性,故可推广应用.

    作者:何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坤宁口服液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坤宁口服液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为研究目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治疗组坤宁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雌、孕激素治疗,2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服药3疗程后,记录两组的总有效率,月经周期天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为(27.2±4 2)天,对照组(22.5±3.8)天,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宁口服液用于女性月经不调可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并未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的治疗.

    作者: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风湿病专科护理规范化带教管理

    目的 培养一支优秀的中医护理队伍,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护理服务需求.方法 科室在严格执行学校实习计划及医院护理部要求的基础上,成立科室带教小组、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实习带教计划、选择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落实,后老师与实习护士之间的信息反馈.结果 科室方面不断改进带教的方法,从而逐渐完善、规范临床护士的实习带教工作,促进我科带教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护生方面帮助护理学生实现角色转变,使之成为技术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吕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TST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初步评估及报道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取TST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28.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混合痔患者采取TST术,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术后随访至今,治愈率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保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