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玮
目的 探究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影响,以便于临床参考和应用.方法 随机选出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240例肺结核感染患者,具体的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120人为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三阳60例、小三阳60例)、对照组120人为结核病提示未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已恢复的患者,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患者的体质,并随机的进行分配.240例患者的年龄在13-55岁,其中小的13岁,年龄大的为55岁,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26.5±5.3),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27.1±4.8);两个小组的平均年龄为(26.8±4.9),其中男性占总体人数的56%,女性占人数的44%,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小组的男女比例,所有患者在体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依据(P>0.05).对比两个小组肝损伤的具体发生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发生的概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查和统计[2].结果 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概率远远高于单纯的肺结核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出现肝损伤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未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并且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者感染乙肝病毒程度越深,肝损伤发生的概率就越高,损伤程度也就越重,发生时间较早.
作者:孟志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体检中心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3-2015年体检中心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护士的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刺伤的发生与护士操作规范、防范意识、环境因素、体检者配合和利器处理有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管理措施.结论 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加强对年轻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培训、加强重点时间段管理,以减少体检中心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覃素娇;李夏珀;周丽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既往2011年-2014年,新生儿脑膜炎(new born meningitis,NBM)临床特征,尝试构建早期诊断治疗体系.方法 2011年-2014年,新生儿科共收治NBM104例,调取资料,描述性统计,对比痊愈与未获得痊愈者资料.结果 症状表现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且发生率50%以上的症状分别为发热、惊厥、反应低下、肌张力上升、拒乳、原始反射减弱,人均出现症状表现(6.4±1.5)个;治愈72例,有并发54例次;痊愈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与72h后RBC、WBC、LYC、PLT、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2h,对照组LYC、PLT、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若伴有常见症状,需立即拟诊脑膜炎,进行详细的辅助检查,对于伴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者,早期强化治疗.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育阴方治疗老年阴气两虚型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老年非小细胞癌化疗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均给予利可君片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则给予自拟益气育阴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2.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52.8%).结论 自拟益气育阴方能有效提升老年阴气两虚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戴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将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进行肌注对于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50例参与研究,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10例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组选择乙肝免疫球蛋白肌注,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A、B两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7.5% (35/40)和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宫内感染检出率为10.0%(4/40),B组检出率为60.0%(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可见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sAg、HBVDNA滴度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井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提高出院患者随访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 统计本科室2015年1月份至2015年7月份共随访出院病人600人,其中随访成功者498人,随访成功率为83%,通过对随访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PDCA循环,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并再次统计本科室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访人数,期间中随访100人,其中随访成功者为93人,成功率为93%.结果 通过PDCA循环科室出院患者随访成功率由原来的83%提升至改善后的9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明显提高出院患者随访的成功,有利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加玲;李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多例宫颈癌患者,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各为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化疗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情绪SAS评分与SDS评分均发生了好的变化.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大幅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大幅下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宫颈癌治疗时,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此种疗法.
作者:张玲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运用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试验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58.33%,两组比较的差异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上有很高的临床效用,在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开通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作者:郭伟民;王延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利用随机的原则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的18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为90例,利用常规方式进行治(9444%为90例,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对比,对照组(84.44%)数据明显不足治疗组(94.4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在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明显的效果,临床价值明显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哈斯;邱小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菟丝子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显著的明目止泻、补肝益肾功效,对肾虚胎动效果明显.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菟丝子对骨代谢、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目的,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健国;张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培养一支优秀的中医护理队伍,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护理服务需求.方法 科室在严格执行学校实习计划及医院护理部要求的基础上,成立科室带教小组、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实习带教计划、选择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落实,后老师与实习护士之间的信息反馈.结果 科室方面不断改进带教的方法,从而逐渐完善、规范临床护士的实习带教工作,促进我科带教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护生方面帮助护理学生实现角色转变,使之成为技术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吕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索硬式腔镜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模式,提高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的环节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2012年-2014年腔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品管圈的方法,改进和完善2015年的工作.结果 集中管理后保证了清洗质量,每月随机抽取清洗、消毒、灭菌后的腔镜器械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全程所需的时间缩短为两小时.结论 集中管理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人安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作者:刘艳;叶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治疗用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和仅多囊卵巢(PCO)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0例不孕患者,分为PCOS组、PCO组和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采用体外受精治疗的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OS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9.57%,PCO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2%和6.98%,PCOS组的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PCO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OS患者采用体外受精治疗,能够获得与PCO和对照组相当的临床妊娠率,但PCOS患者的自然流产率相对更高.
作者:李旭丽;张燕;姚海蓉;包俊华;郝苗苗;李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试析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耳鼻咽喉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子手术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和0级疼痛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耳鼻咽喉手术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可推广.
作者:周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间断胸闷3个月,咯血4天,于2016年6月10日就住我院.病程中偶有咳嗽、咳痰,伴乏力,饮食睡眠尚可,体重下降5kg.否认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史.30年前患过急性肾炎.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EA轻度升高.CA199:91U/ml.
作者:刘瑞;全松石;张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49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49例继发癫痫患者中32例癫痫发作停止,16例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1例死亡.结论 经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康复率较好,复发率较低,病死率较低,患者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作者:马永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数据,24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将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纳入讨论中.结果 经治疗6周后,患者AST和ALT等肝功能指征明显优于治疗前,组间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甲亢药物治疗的病人,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状况,有利于发现肝功能损害,一旦出现异常应当及时采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指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腹、盆腔手术,肛门、会阴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低脂溶性、较低的神经心脏毒性、感觉-运动分离、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现将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的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陈璐;孙义;张析哲;马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观察组30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实施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8例和2例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7%和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处于骨髓抑制期的小儿白血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欧艺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对结核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因素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我院2010 年-2015年间收治的结核患者资料做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分别占64.5%、35.5%,中老年发病率居高.发病月份以秋冬季节相对集中,地区分布特点,以下关镇、凤仪镇患者为主,其他有怒江兰坪、临沧、丽江患者,周边远是西藏林芝,其次是四川甘孜州患者.结论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重点在宣传教育,加强结核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李梅;康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