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

李为群

关键词:优质护理临床工作, 中医特色护理, 实践, 研究
摘要:目的 评估中医特色护理模式践行于优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效果及其有关情况.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施行诊疗并住院观察的93例病人为评析对象,依据自愿、随机原则将入选病例划分成实验组、对比组,当中的实验组48例施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模式,对比组45例施行传统型常规护理,经比对两种护理方式的实践情况,评估中医特色护理的医疗作用.结果 经评估比对得知,实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估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组间比对差并较大(P<0.05).结论 中医特色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化实践,能优化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荐及积极运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干预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通过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结果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 选取我市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辖区的60例全科医生,采用我院自制的慢性病知识调查问卷对所有医生的慢性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基本状况等进行了解,并对其疾病防治知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所有社区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后显示:60例医生对于高血压诊断知识的了解率高(93.33%),其次分为对于肿瘤标志物意义(88.33%)与慢性病影响因素相关知识(71.67%)的了解;而对于家庭氧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低(33.33%).结论 大部分社区全科医生对于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均比较了解,但也有少部分了解程度不够,应加强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等.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曲美他嗪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PCI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对心绞痛症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14-01到2015-06月期间在高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脉造影确认的小血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入组.其中对照组200例,行PCI治疗后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观察组19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统计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术后1年时电话随访,了解患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6%(9例)和10.0%(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6,P=0.039);心绞痛发生率为13.3%(26例)和VS.23.0%(46例)(x2=6.306,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可降低小血管病变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心绞痛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任宪国;陈作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在冠心病内科给药治疗中联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评估.方法 基于系统检查、掌握各项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6 月-2016年6月因患冠心病入本院实施内科诊疗的95例病人,将其分成参照组、分析组.参照组45例予以常规药物+曲美他嗪开展相应治疗,分析组50例予以常规药物+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开展对症联治,给药四周后评比两种内科疗法的效果数据情况.结果 经评比,分析组中共47例总有效,占比94.00%;参照组中共36例总有效,占比80.00%.分析组总疗效情况比参照组好,差异较大(P<0.05).分析组共4例出现不适症状,占8.00%.参照组共4例出现不适症状,占8.89%.分析组、参照组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情况没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病人施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开展对症联治,能取得较优疗效.

    作者:樊君;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肺结核咯血治疗患者76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8例,研究组为38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4.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后,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治疗中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1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物理疗法,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A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治疗中,采用运动功能训练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轮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20例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及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儿于用药后5-20分钟内发病,其中药物性皮疹4例,呼吸困难6例,头痛6例,恶性呕吐2例,喉部痉挛1例,过敏性休克1例.根据过敏反应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过敏反应均有所改善.结论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发病急、症状重,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及时准确的判断药物过敏反应指征,采取有效抢救护理流程是临床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析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选用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2013年-2016年期间门诊收治年龄过60岁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50例应用常规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控制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选择非洛地平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案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病情干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后在相关疗效标准评估下,观察组有3例判定无效,对照组无效判定患者1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6.0%,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患者期间均无发生严重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同时是否会对患者机体及生理舒适度造成破坏需要谨慎选择,非洛地平不仅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忠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性肾衰竭患者开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60例我院急性肾衰竭患者,患者均于2013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入院治疗.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共30例;实验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共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6.7% (29/30),对照组为73.3% (22/3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肌酐、尿蛋白、血尿素氮指标比较上,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结论 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生化指标,值得推荐.

    作者:路其龙;李永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讨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为25例,有效人数为12例,则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为20例,有效人数为11例,则总有效率为71.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7.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73.1±5.2和收缩压116.3±5.9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仅能帮助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还可以减少其他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华;杜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采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手段,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海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模式探讨与现状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不只是药物方面的治疗,重要的是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包括生活护理、行为护理、心理护理和精神症状护理四种,另外,根据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环境不同还可分为居家为主的护理模式、社区护理机构为主的护理模式和扶助照料型居住为主的护理模式.目前,我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现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关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努力接受专业而持续的培训,促进阿尔茨海默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作者:曹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宗风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蒙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更有效的蒙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临床观察选择我院就诊的3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以蒙药配合蒙医传统疗术治疗,对照组静脉输注中西注射剂,统计疗效.结果 显示,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1,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4例;无效3,总有效率达89%,结论:蒙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娜日苏;包苏日嘎拉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案,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痴呆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自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老年痴呆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的MMSE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临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循证护理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护理效果,应广泛推广.

    作者:席焕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医德是医护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习惯,是调节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之间、医护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护理职业道德是指在护理专业特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作中注重重视护士的岗前培训、加强护士的自我修养、倡导人文关怀、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提升了护士的内在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郭伟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脑动脉硬化症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我院8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7月份入院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共40例;实验组同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共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5%(38/40),对照组为72.5% (29/40),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患者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对脑动脉硬化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周文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人性化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门诊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在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接受门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500例患者对门诊环境及管理的满意度为93.00%;对护理人员行为举止的满意度为98.60%;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6.40%;对专业技能的满意度为95.00%.结论 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其护理服务的水平,不仅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可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医疗事业的长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高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福利院收治的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孤残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这些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孤残儿童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恢复指标.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这20例孤残儿童的各项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之前.结论 在临床上对孤残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孤残患儿的自信心,缓解孤残患儿的孤独感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49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49例继发癫痫患者中32例癫痫发作停止,16例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1例死亡.结论 经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康复率较好,复发率较低,病死率较低,患者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作者:马永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