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
目的 对脑动脉硬化症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取我院8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7月份入院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共40例;实验组同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共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95%(38/40),对照组为72.5% (29/40),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患者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且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对脑动脉硬化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周文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3个月后的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优良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3.33%)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分流管阻塞、感染、拔除分流管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飞;康全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以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和抑制交感神经,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近年,右美托咪定的脑保护作用广受关注.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机制达到脑保护作用,另外,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脑保护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石宝兰;张析哲;周琪;梁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体质指数与血糖及孕期膳食营养的相关性,从而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我社区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时地做好孕前以及产后的营养指导,经过早期的营养指导,观察所有孕产妇的体质指数、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结果 经过孕前的饮食指导等相关护理指导,所有孕产妇的体质指数以及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的加强孕前膳食营养指导,大程度地维持产妇体质指数以及血糖的稳定,从而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以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穆苗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使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5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均手术时间而言,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外科微创手术的疗效更加确切,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维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直肠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减压处理对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市医院肛肠外科2014.11-2015.11收治的42例直肠前切术患者,术后均行肛管减压处理,探讨对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 本组42例经肛管减压处理后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现象,且无严重并发症.2例吻合口狭窄,经扩肛处理后恢复.结论 对于直肠前切术患者而言,行肛管减压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值得推广.
作者:宗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84例住院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护理及协助咳嗽、排痰等方法.观察患儿在病情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44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70%,x2值为5.93,两组在病程上,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如心理饮食护理、生活指导护理及协助咳嗽、排痰等方法,能促进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痊愈,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缩短病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钧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并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各纳入病患50例.结果 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几率约为2.0%,护理满意率约为96.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血液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接诊病患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诊疗安全性,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优质性,故可推广应用.
作者:何玮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闲暇时喜欢去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在野外露营、野炊增加了蛇咬伤的几率,还有像农民、野外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被蛇咬伤的高危人群,近几年到我科救治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在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据报道,我国每年被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死亡率为5%-10%.可以说毒蛇猛于虎.世界蛇类2700种,在我国,分布200余种,目前已知有毒蛇50余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剧毒的毒蛇有①眼镜王蛇②白眉蝮蛇③海蛇④五步蛇⑤金环蛇⑥银环蛇⑦蟒蛇⑧竹叶青⑨眼镜蛇①烙铁头这10种毒蛇.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医患双方进行分析,查找临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方法 从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结果 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学习,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护理行为,认真落实核心制度.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探讨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松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为评价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入在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便于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其他并发症和延缓尘肺晋期.方法 我们选择住院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感染组)、观察组40例(抗感染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组,雾化吸入液由生理盐水、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地塞米松组成),观察经治疗48h后的疗效;并对观察组40例患者按不同尘肺期别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Ⅰ期、Ⅱ期、Ⅲ期煤工尘肺不同期别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八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曹立艳;徐爱芝;何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急诊科病人8503例使用腕带标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增加了查对依据,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让患者和家属增加了安全感,增进了医患诚信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 腕带识别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作者:郭洪萍;黄健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所儿童保健门诊1-6月体格检查婴儿180例,随机将婴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给予不同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并对三组婴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Ⅱ相比,明显降低婴儿贫血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Ⅰ相比,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无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婴儿3月龄起,采用小剂量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预防婴儿期缺铁性贫血,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婴儿缺铁性贫血预防的理想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薛东;管丽;隋媛媛;李艳;刘琳;李良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前者临床常规治疗,后者则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升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田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44例,按照就诊时间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各维度得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张建秀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遗漏的护理体会.方法 我院收治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共2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抗感染护理及饮食护理后,患者脑脊液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无严重感染者.其中脑脊液停漏时间为6-14d,平均(8.7±1.2)d.患者住院时间为10-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9±2.1)d.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在通过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朱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问明显缩短,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晚间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5年上报的15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占72.08%和35.06%;抗感染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为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占42.21%和34.42%;ADR发生率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95.45%;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血液系统损害常见,占40.26%和34.42%.结论 加强ADR监测,尤其是重点患者及重点药品的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毕姗姗;于晓红;闻晶;周钰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血糖水平等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亚临床甲减组,次日空腹采集静脉血来检查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等代谢生化指标,然后将上述指标与亚临床甲减进行Logisti回归分析,对年龄、Hs-CRP、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尿酸、血糖水平和年龄都与老年亚临床甲减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甲状腺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老年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可能伴随着血脂、血尿酸及Hs-CR水平异常变化.因此,临床中应当密切监测和筛查老年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避免甲状腺功能减弱而影响患者的尿酸、血脂及血糖等代谢水平,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作者:王欣;鸿嘎鲁;胡依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法分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法治疗患者32例设为研究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法治疗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效果及Ⅲ级以上毒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放化疗总有效率为71.8%,对照组放化疗总有效率为50.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5.236,P <0.05);研究组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40.6%;对照组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53.3%,研究组放化疗出现Ⅲ级以上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x2=2.193,P <0.05).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比序贯放化疗效果更好.
作者:钱钧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