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消化科、内科、妇科以及肿瘤科接受输血治疗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的住院患者500例,并对其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进行相应的检测,观察其分布的情况,并对其检测意义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检测得知,血清HBsAg、抗-HIV与抗-HCV以及抗-TP指标在500例患者中均存在的阳性表达,未表现出联合表现的现象,其中65例患者存在标准物的良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13.00%,HbsAg为其高的阳性表达物质,为55例(11.00%).妇科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其感染的例数为29例(5.80%),与其消化科、内科以及肿瘤表达率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显著,对其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患者的治愈率的提高以及病情的恢复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安海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本文主要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探讨,详细分析现有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和方法的不合理性问题,并对如何保证和改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进行探讨,以便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常艳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研讨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抽取51例到讨论范围中,51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两组,25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26例研究组(依匹斯汀+复方甘草酸胶囊),把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纳入到对比研讨中.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31%比对照组80%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24%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疾病可考虑给予依匹斯汀药物,疗效好,安全性高,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本次主要对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站2015年4月-2016年7月自愿无偿献血者并通过检测确诊其血清学显示阴性的献血者,通过混样池法联合NAT筛查检测,研究对象的HIVRAN、HBV DNA以及HCV RNA,对于拆分检测出现反应性的pool,同时鉴别试验为阳性的样本报告为阳性样本.结果 本次总计检测出47,345份血液样本,其中2015年4月至12月(25,832份)中检测出HBV DAN阳性6人份(1人份为单检阳性,另5人份为拆分出阳性;2016年1月至7月(21,513份),拆出阳性HBV DAN总计为17份(其中1份为酶免HBsAg待检,酶免复查后为HBV DAN拆出阳性),且HCV RNA单检出1份阳性.结论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不仅能筛查出核酸检测表现呈反应性的血液标本,而且缩短血液病毒的“窗口期”,可有效提升血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群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使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5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均手术时间而言,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外科微创手术的疗效更加确切,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维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研究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疼痛门诊在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剂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口服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评价和统计每位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度以及NRS、PSQI、SDS的分数.结果 实验组慢性疼痛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NRS评分为(0.98±0.75)分、PSQI为(7.21±0.85)分、SDS为(41.06±7.2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慢性疼痛中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2.00%,对照组慢性病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 (P<0.05).结论 使用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旭;陈桂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张金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并总结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02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术,对患者手术前后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302例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经验及时总结.结果 30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早期有56例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有45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有7例患者需实施二次开胸手术止血处理,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其中4例发生血栓栓塞,未发生瓣周漏,平均住院时间(17.2±8.5)d.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瓣膜替换术通过手术前后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可以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及早恢复健康.
作者:叶玉霞;邓娟;卿璐;何雨薇;杨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PPH)于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提出用于治疗环状脱垂痔.作为一种创新的手术术式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度内痔的传统治疗风格.目前在治疗重度内痔方面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
作者:付衡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于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以及避免方法做了阐述,结合我院所出现的新生儿黄疸的病例,对如何真正有效的在分娩前后避免母婴感染黄疸的情况,在对孕妇进行用药时,要严格遵守医师的建议,针对不同的孕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这些措施对于新生儿感染黄疸的概率都会有所控制.我院的365例黄疸感染病例中有265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有87例患了黄疸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有4例无法治疗.
作者:杨顺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讨脑梗塞患者运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选取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非盲法随机分组试验,Ⅰ、Ⅱ组各5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前列地尔用药,对该两种方案的使用情况作评估.结果 Ⅱ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占94%(痊愈+显效+有效47例),与Ⅰ组的72%(痊愈+显效+有效36例)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测,显示两组治疗前的评测结果基本无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治疗后,Ⅱ组的评测结果(83.82±10.25)分,与Ⅰ组的(68.54±7.51)分相比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运用前列地尔治疗效果确切,且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日改善,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马颖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析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34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贝伐单抗单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值、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与对照组的29.41%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中医药联合贝伐单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且副作用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魏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老年骨科患者在护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将收集到的90例老年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别观察与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再进行护理管理,然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差了整整20%,而且观察组很少有护理投诉,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和意外伤都比较多,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做风险评估与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潘芳;闫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某社区接受乙肝疫苗治疗的35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7例小儿.结果 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还是比较低,主要是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接受乙肝疫苗主要是为了防止乙型病毒发生感染,往往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方式之一,但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国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不良反应情况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活的116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3-4度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伊马替尼治疗,需要对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优质护理.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以达到提高定性诊断率及与腺瘤等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结果 影像学表现:CT平扫显示十二指肠肠腔内见大小不等边缘光整规则的圆形、类圆形脂肪低密度肿块,柔软,CT值-70-120HU之间,平均CT值约-98HU,冠状位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位于肠管内并导致肠管狭窄的脂肪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无明显强化.结论 腹部CT可断十二指肠脂肪瘤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吴正花;许玉霞;张佩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抽取30例作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经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 ①本组患者手术后的矢状位Cobb角明显低于手术前,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则显著增加,其手术前后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②本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Frankel等级如下:E级者所占比率76.7%,D级者所占比率是16.7%,C者所占比率是6.7%,无A级与B级者.结论 经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王翔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探讨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体会.本文总结一例低年龄、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经过严格的术后护理,该患儿6天后病情平稳搬出重症监护室;18天后病情稳定;住院19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李林玲;杨艳波;朱明存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丹参主要成份为丹酚酸B,纤维素是丹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胞内丹酚酸B等大分子溶出的主要屏障,利用纤维素酶酶解细胞壁,有利于胞内成分溶出.本文选用纤维素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考察酶解法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佳工艺条件,为丹参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岳显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利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于治疗前有降低,发生头晕、头痛、水肿及蛋白尿患者的人数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减少.结论 硫酸镁具有解痉、降压、利尿的作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硫酸镁有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秋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