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芳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干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孙防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渐进式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与2013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2014年与2015年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岗前培训,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岗前培训.并对其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等方面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结果 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明显提升临床应急能力;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并保证护理质量.结论 渐进式规范化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快速提升临床技能的应用优势明显,可以培育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为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独立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艳艳;高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共124例,均为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脏科住院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共64例,其中单纯高血压者32例,伴左室肥厚32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其性别、年龄、体重与其相匹配.全部入选者均无心、脑、肾功能障碍,无继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受试者均测血压、身高及体重,并进行生化检查,利用ELISA法检测脂联素(AP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血清中的水平.心超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其统计学分析,并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LVH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H组和LVH组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LVH组(P<0.05).结论 ①高血压患者APN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负相关.②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③APN和hs-CR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血清APN、hs-CRP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有相关性[1].
作者:王叶宝;王如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诊断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检测结果和64排螺旋CT诊断的病理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出阳性率是95% (38/4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75%(30/40),两组患者阳性率检测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支气管壁异常34例,占85%,支气管腔异常37例,占92.5%,肺气肿和肺炎36例,占90%,对照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支气管壁异常24例,占60%,支气管腔异常22例,占55%,肺气肿和肺炎26例,占65%,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对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可利用该方法的后处理技术较为清楚的反映出患者的病变组织,提高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儒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病患者病例共计19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老年病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老年病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在接受老年病疾病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老年病中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应用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折后腹胀的治疗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骨折后腹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止痛、按摩、超过5天未排便者灌肠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常规治疗.观察腹胀持续缓解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持续缓解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可持续缓解骨折患者的腹胀便秘,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小玲;葛相栓;王慧超;张改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择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术前护理指导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赵兰;邓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4年月9住院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法两组血清中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TSGF血清中的含量异常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可以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
作者:何颖;潘宇;郝潇蕾;袁国明;王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的高,且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的,明显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不但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冬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现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操作简单、安全,更加符合临床医疗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宋宗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科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分别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和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检测技术应用于小儿肺炎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小儿肺炎患者9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常规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65.31%,研究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87.76%,两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阳性率,有效的完成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邓月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8例患者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前,8例患者焦虑发生率>70.7%;治疗后,焦虑发生率为31.7%.结论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在临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黄玉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马兜铃酸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虫草菌粉是否对其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马兜铃酸组(n=6)、虫草组(n =6).第12周末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 、B细胞(CD45RA+)及NK细胞(CD161a1+)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 +/CD8+比例.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gG,IgM含量.结果 马克铃酸组及虫草组的CD4+、CD8+T细胞及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值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 +/CD8+比值马兜铃酸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虫草组较马兜铃酸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马兜铃酸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p <0.01),与马兜铃酸组比较,虫草组外周B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 <0.05,p <0.01).结论 马兜铃酸可致大鼠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而虫草菌粉对其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
作者:高玉梅;王艳艳;刘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配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98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4例)配合左卡尼汀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麻木感、感觉障碍、肢体疼痛、不宁腿综合征改善率均高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快过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配合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
作者:高春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探究血液滤过前置换和后置换对β_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方法 基于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液滤过置换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血液滤过前置换)和观察组(实施血液滤过后置换),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滤过置换前后,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液滤过置换之前,两组患者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血液滤过置换后,观察组患者的β_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置换前相比,其下降幅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滤过后置换,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β_2微球蛋白水平,直至清除β_2微球蛋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王红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在保留患儿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不同.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择期手术60例,手术类型为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等常见小儿普外科短小手术.随机分成二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 七氟烷吸入麻醉组(A组)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患儿诱导期的心动过速、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是新型的吸入麻醉药,诱导迅速,对循环抑制轻,苏醒快而安全,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清醒后意识清楚,无氯胺酮复睡现象.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以其以上优点而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小儿,用于短小手术.
作者:王明军;王蓉;赵勇东;陶永峰;周桂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42例需要进行皮下良性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皮肤梭形切口切除方法去除患者皮下良性肿物.待治疗完成后,将42例经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的患者治疗结果与传统经皮肤直线切口摘除缝合皮下良性肿物的患者作比较,结合切除方法进行相关分析讨论.结果 经过治疗结果比较后,经皮肤梭形切口切除皮下良性肿物的42例患者皮下肿物得以完整剥离,术中无肿物破溃.切口愈合后外观平整,无臃肿或“猫耳”现象发生;而经皮肤直线切口摘除缝合皮下良性肿物的患者则多数出现臃肿或“猫耳”现象,外观平整度较差.结论 皮下良性肿物的切除采用经皮肤梭形切口进行,能避免直线切口手术所造成的愈合切口周围皮肤臃肿,切口瘢痕过长等缺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与多潘利酮结合的方式对存在喂养困难症状新生儿的治疗中所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存在喂养困难的新生儿患者,以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与多潘利酮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利用多潘利酮进行疾病的治疗.治疗为期3-5d.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实验组经治疗后,2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2%.而对照组分别为16例、13例、8例,总有效率仅为78.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相关临床症状消失耗时以及72h后每日进奶量等方面,实验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利酮的方式,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金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讨论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的方法,将1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实施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41.3%),有效40例(53.3%),无效4例(5.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29.3%),有效31例(41.4%),无效22例(29.3%),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容易.以往采取的甘精胰岛素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阿卡波糖治疗,能够长期稳定患者的血糖,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