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探讨

徐森

关键词:麻疹疫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对策.方法 对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感染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麻疹患者多为典型病人、隐性感染以及轻型麻疹等感染源,感染源进入到人类呼吸道粘膜后,主要是通过哭叫、喷嚏以及咳嗽等行为将病原体排到空气中,感染他人,多发于春季和冬季.结论 针对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等,制定出相应的防控制对策,麻疹疫情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麻疹监测力度,并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监测工作.有效防止麻疹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评定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应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5年08月接收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60例,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效果,并进行系统性随访.结果 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后发现,患者手术时长(60.5±23.65)分钟,出血量(104.76±24.65)毫升,且所有入选患者均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等症状.此外,术后患者尿液大流量以及残留尿量均已明显改善,与术前对照有差距(P<0.05).结论 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中推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TIA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奥扎格雷联合降纤酶辅助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二零一四年一月至二零一六年一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4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联合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各组7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之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流变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血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别不大,在治疗完成之后,联合组患者改善明显,参照组改善不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明显高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的发作停止率91.43%以及脑梗死发生流血率7.14%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过程中,奥扎格雷、降纤酶联合阿司匹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国材;王学义;张泽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5例老年痴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状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智力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潇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18.60%,复发率分别为2.33%、11.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P<0.05.结论 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卢先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ml,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常规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缓解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缺血心电图明显改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福利院收治的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孤残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这些孤残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孤残儿童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恢复指标.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这20例孤残儿童的各项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之前.结论 在临床上对孤残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孤残患儿的自信心,缓解孤残患儿的孤独感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脑出血与脑梗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照分析

    目的 对照分析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梗塞患者和4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组差异.结果 脑出血组有4例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塞组发现11例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脑梗塞组,两组对比差异均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塞患者体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脑出血患者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比脑出血患者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脑卒中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孟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药水试组临床鉴定的准确性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水试组临床鉴定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所抽样的11种中草药进行鉴定研究.分别采用水试法和传统方法对11种中草药进行鉴定.记录分析两种方法鉴定的准确率、1h鉴定中药种类占比、鉴定时间及鉴定成本.结果 两组方法对药物鉴定的准确率(90.91% vs 100.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试组1h鉴定中药种类占比(63 64%)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009,P =0.0301).水试组的鉴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鉴定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水试法在中草药临床鉴定中的准确性好,鉴定的效率高,成本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杨剑启;王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与分析.方法 定值质控样品分别采用电化学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检测末梢血微量元素,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检测Fe、Mg、Ca、Zn、Cu的值与预测值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法检测Fe、Mg、Ca、Zn、Cu的值与预测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可靠性显著高于电化学法.结论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检测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翔蓉;张克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生化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检测、糖耐受实验结果与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作以比较.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LU、TC、TG、LDL-C水平略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HDL-C水平高于糖尿病者(P<0.05),同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糖尿病者糖耐受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行空腹血糖检测、血脂检测与糖耐受实验等生化检验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糖尿病诊断准确率提高,生化检验已成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国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双切口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伤延误性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双切口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伤延误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采用双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为观察组,22例采用单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设为对照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均为6-12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观察组腕关节解剖学评分优良率95%,对照组为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切口手术处理可明显提高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进而对比类患者远期腕关节功能的满意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定喘汤治疗热哮型哮喘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 探析热哮型哮喘患者用中医定喘汤进行治疗对此类疾病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来自本院2011年-2016年期间收活根据中医辨证确诊为热哮型哮喘患者120例相关基线资料.其中60例应用常规哮喘西医药物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另60例在对症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肺定喘汤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种干预方案对热哮型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后根据哮喘相关临床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对照组有12例患者判定无效,观察组有2例患者判定无效,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组间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 <0.05;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1个月随访,相对于治疗前,患者FEV1、FVC和PEF等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 对热哮型哮喘患者应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难以做到针对性,对部分患者病情改善效果较差,联合中医定喘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更好地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无论是近期或者长远期来看对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均值得推广.

    作者:郝秀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红茶菌的抗菌作用、抗菌成分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红茶菌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保健功能性饮料,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证明红茶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且有抗衰老、美容、减肥、防癌等作用.

    作者:胡顺康;梁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低分子肝素、激素、环磷酰胺联合给药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2015年我院确诊的6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的对照组与使用低分子肝素、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的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远高于对照组62.4%,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理想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尿素氯、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等各项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苟惠;唐勇;贺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型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新型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新型敷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7月期间门诊收入的34例不同程度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均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恢复治疗,观察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 本组34例患者经伤口护理联合新型敷料的应用,终Ⅰ期愈合者33例,Ⅱ期愈合者1例.结论 新型敷料应用于伤口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敏;梁文卿;袁先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2例

    目的 探讨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收治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2例,2例均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痊愈出院.结论 升结肠憩室炎伴穿孔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穿孔导致的感染范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切除病变组织,尽早控制脓毒血症、休克等合并症.

    作者:张凤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对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所需抗凝药物选择及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患者治疗采取给予负荷剂量华法林,B组治疗方法为给予不同剂量华法林,C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D组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的脑卒中(缺血性)发生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0%、6%,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6%、20%、22%、16%.结论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合理控制华法林使用剂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莫日根;徐海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68例,其中重症肺炎37例和非重症肺炎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且重症肺炎组的存活人数少于非重症肺炎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金晓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结合使用护理风险管理,B组患者给予常规病房管理.将两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效果和不良采用量化处理后,分别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统计,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中,出现坠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7.5%;B组中,出现坠床、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的患者一共有10例,占25.0%;两组数据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X2 =5.5840;P <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的病情更快更好的康复,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4年间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患者42只眼,均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按原则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术后观察指标为术后矫正视力及黄斑OCT.结果 治疗后佳矫正视力变化: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提高明显,术后1天及半年后视力变化不明显,部分视力甚至下降;黄斑OCT(观察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变化: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数值有明显下降,半年后大部分变化停止,部分复发.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作者:任百祥;郭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