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日娜;宋静慧;高燕
急性颈髓损伤,又称急性颈部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于颈部脊髓在一定时间内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导致颈髓结构或功能损伤[1].该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损伤,常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手术治疗风险大,难度高,围手术期没有良好的护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2].做好颈髓损伤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避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01-2016-01对63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左丽丽;张倩倩;袁伟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血糖控制较好组,病灶明显吸收率81.3%,空洞闭合率68.8%,痰菌阴转率84.4%;血糖控制一般组,病灶明显吸收率60.0%,空洞闭合率52%,痰菌阴转率56%;血糖控制较差组,病灶明显吸收率55.6%,空洞闭合率33.3%,痰菌阴转率44.4%.结论 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才能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兆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瑞芬太尼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有3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联合七氟醚无痛分娩,对研究组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联合瑞芬太尼无痛分娩,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产妇(7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86.67%、10.00%)与对照组产妇(70.00%、2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瑞芬太尼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产妇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李琦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社区参加社区预防性教育项目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糖尿病预防性健康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如何合理的安排饮食,如何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以及对该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回访,来检测该人群在糖尿病预防性教育中的达标率.结果 和进行预防性教育之前对比,参与研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如何预防糖尿病措施中的达标率明确提升(P<0.05),并且在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期间,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糖尿病病患.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能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措施的达标率,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祁永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老年骨科患者在护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将收集到的90例老年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别观察与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再进行护理管理,然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较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差了整整20%,而且观察组很少有护理投诉,而对照组的护理投诉和意外伤都比较多,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做风险评估与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潘芳;闫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14年1至12月满3个月至2周岁的儿童,在我预防接种科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至12月合计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4320剂次,发生不良反应89例,发生率为2.06%.其中接种第一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第二剂次为0.27%、第三剂次为0.37%、第四剂次为0.83%(p <0.01).结论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超声指标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HFNE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诊治的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研究对象临床及超声指标特点.结果 HFNEF患者主要表现出肺淤血、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TC、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SV、LVEDV、SV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中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及超声指标对HFNEF进行诊断,可促进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刘圣兴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比较白血病患儿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普通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6例白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静脉化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28例给予PICC,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和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2.1%和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和3.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接受静脉化疗中采用PICC置管方式可有效减少静脉炎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柯美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前者临床常规治疗,后者则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升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田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综合性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综合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综合训练组疗效、FOIS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言语、吞咽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玉荣;杜玉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34例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34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占17.6%,全部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抗菌、对症、支持治疗和悉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在高龄胃癌手术患者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伊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为评价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入在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便于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其他并发症和延缓尘肺晋期.方法 我们选择住院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感染组)、观察组40例(抗感染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组,雾化吸入液由生理盐水、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地塞米松组成),观察经治疗48h后的疗效;并对观察组40例患者按不同尘肺期别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Ⅰ期、Ⅱ期、Ⅲ期煤工尘肺不同期别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呋塞米雾化吸八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曹立艳;徐爱芝;何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01月-2016年02月来我院作产前检查并符合GDM诊断标准的孕妇75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GA和HbA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GA、HbAlc水平及GA、HbA1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和HbAlc检测可有效提高GDM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余小雄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激素、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主要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刘学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讨论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的方法,将1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实施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41.3%),有效40例(53.3%),无效4例(5.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29.3%),有效31例(41.4%),无效22例(29.3%),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容易.以往采取的甘精胰岛素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阿卡波糖治疗,能够长期稳定患者的血糖,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1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在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比发现,在血压方面,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更加的稳定,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孙建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牙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 在临床上对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恢复水平,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陆裕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比较心电图检查中三种不同导电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的9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0例,A组采用75%温乙醇作为导电剂,B组采用温生理盐水作为导电剂,C组采用温自来水作为导电剂,三组导电剂均加温至相同温度.比较三组病人采图一次性成功率、病人舒适度和皮肤过敏情况.结果 A组采图一次性成功率为95.7%,B组为96.7%,C组为96.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病人舒适度均高于A组,且无一例发生皮肤过敏反应,A组发生皮肤过敏4例(1.3%),B组发生金属电极轻微腐蚀.结论 采用温自来水作为导电剂可以提高心电图检查病人的舒适度,减少皮肤过敏反应,还可避免金属电极被腐蚀,加之自来水简便、经济,在临床心电图检查中值得推广.
作者:蔡淑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某社区接受乙肝疫苗治疗的35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7例小儿.结果 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还是比较低,主要是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接受乙肝疫苗主要是为了防止乙型病毒发生感染,往往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方式之一,但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的预防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国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 对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产妇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观察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无产后出血发生,出血量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5min、10min、20min及60min的宫缩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欣母沛是一种强效的宫缩剂,能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控制出血量,效果显著,是预防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李威威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