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目的:健脾按摩法联合对证护理对小儿消化不良泄泻的疗效.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病例70例,将70例泄泻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健脾按摩法联合对证护理疗法,对照组采取纯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93.5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86.66%,经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按摩法联合对证护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对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更多人性化关怀,更加适合病情的护理服务,治愈率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截肢的目的是蒋已没有生理功能,失去生存能力、危害生命安全的肢体截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1].但是,截肢也给患者造成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和精神上的打击,并且给家庭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主要是给患者造成了终生残疾.围手术期护理是围绕手术的全过程而采取的护理措施,做好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2],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对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心态,使之既能面对现实承认残疾,又能战胜伤残树立勇气,早日回归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康士萍;邬晓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脑性瘫痪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研究组患儿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不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1时SBP、DBP、HR与T0比较显著降低,研究组T3对SBP、HR与T0及对照组显著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与气管插管在麻醉中通气效果均较好,在临床中应准确的评估患儿病情,根据手术方式合理的选择通气工具来实施麻醉.
作者:王婷;古丽·亚克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率测定在Graves'病和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核医学科就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28例,进行131Ⅰ摄碘率测定,同时血清检测甲状腺功能、TPOAb、TGAb和TRAb、甲状腺彩超检查.设正常对照36例,同期初发GD患者42例.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摄碘率明显低于正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结论:甲状腺摄碘率测定经济、快速,特异性较高,有助于Graves'病和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近年来引起妇产科学界广泛关注的妇女常见病.包括:产后阴道宽大松弛、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肠膨出、尿失禁等疾病,常见的是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产后及40岁以上妇女大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虽非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很多女性要带上尿垫才敢出门,还有的人担心有气味,不敢与亲友、同事进行正常社交活动,患上了“社交癌”.子宫脱垂的患者常有阴道口有物脱出,影响行走,伴有下腹坠胀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甚至行走时发生不自主的漏尿.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主要表现为强烈尿意或尿急感,尿不自主排出,常伴尿频、尿急、夜尿和排尿不能自控,产后阴道松弛甚至性生活不满意.由于该病与妊娠、分娩密切相关,及时进行产后盆底肌肉评估检测并开展康复训练,是极其重要的预防方法.
作者:武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急诊换药护理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门诊换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与投诉率分为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18.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换药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势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能够促进门诊换药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义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为研究狼毒的药性,论文以瑞香狼毒为研究对象,用索氏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部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聚酰胺树脂柱进行分离并使用紫外和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来研究该化合物的性质.结果表明,瑞香狠毒乙醇提取液中含有较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提取条件的设置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别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深入探讨骨科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的采取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骨科自2012年开始推行优质护理以来,在骨科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近期的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效果:通过对随机选取的60名骨科患者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患者的术后恢复状态迅速好转,治愈率大幅度提升,他们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强.结论:在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缓解医患矛盾、增进患者对医院信任度的重要基础.
作者:薛盼;陈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级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管理制度,在儿科病区患者医嘱护理级别的基础上,细化患者的生活护理等级标准,把医嘱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等级结合 在一起,分析总结细化分级护理的方式.通过医院护理部制定儿科分级细化标准并落实,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四个等级.儿科住院病人年龄较低,自 理能力差,医生给出的护理级别高,通过细化儿科护理分级标准,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对护理级别的认识,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作者:王素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在骨科护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理念.方法:从护理人员方面探讨骨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把针对性护理理念引入骨科护理中.结果:对骨科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把针对性护理理念引入骨科护理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金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内科保守治疗与护理.结果:68例患者中,66例患者出血停止,有效率97.06%,余者病情危重的2例转入外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针对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需要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全面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常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椎动脉先天变异多见于起始部位,常见的变异是左侧椎动脉直接起自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上,偶有发自头臂动脉、颈总动脉[1].起自右侧颈内动脉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经DSA证实的椎动脉起自右侧颈内动脉的患者,并对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和分析.
作者:马晓辉;杨金波;侯焕峰;李如娟;方军涛;马晓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病例100例,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找出适合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康复,给患者家属减轻了负担.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章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制度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共105例作为干预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8例作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及意外脱管发生率.结果: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意 外脱管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和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率, 提升护理专业水平,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马娟;钟博华;将丰亦;王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6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剥脱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VCSS评分分别为1.13±0.24分和2.52±0.44分,都明显低于术前的9.56±1.95分和9.93±2.15分,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VC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缓解疼痛程度.
作者:钟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护理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2例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中患儿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腹泻患儿的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作者:向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当前结核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及耐多药的情况,对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原则为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了解结核患者对结核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剂量,为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药敏比例法对2015年7月1日至2016 年6月30日50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总耐药率为14%,多重耐药率为8%.结论:结核病的耐药趋势严峻.相关卫生部门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冬梅;刘颖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服用酵素(日本产)2粒后,约4小时双上肢出现散在芝麻大小的皮疹,发痒,出汗后,有针刺样疼痛;自主服用开瑞坦10mg,1次/日,效差.次日,病情渐加重,病人眼睑及面部亦出现皮疹,遂即来医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6.0℃,脉搏82次/分,血压140/100mmHg,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四肢、躯干均可见黄豆或绿豆样大小的皮疹及大片风团.颈软无抵抗,四肢活动正常.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宋晓烨;邵焕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1CU接收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现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段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肿瘤这科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疾病,直到近代医学在高科技设备的帮助下,它的面目才得到深入的了解.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西医的进步严重依赖实验和实践.过去太偏重于从实验的方式去对疾病做了解,从理论的方式对疾病做了解的医学难以得到发展.过去实验式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所发展出的医学理论明显存在适用范围狭的特点,难以对癌细胞发展所表现出的种种现象做合理的解释.缺乏适用范围广和统一性强的医学理论.西医治疗癌症的意义和价值,现代医学界一直存在十分大的争议.
作者:梁亚成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