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

浦亚艳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2月-2016年的6月我科所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血糖控制率、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颇为著,重视置泵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保障其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晚期乳腺癌小脑转移患者突发癫痫合并共济失调的护理

    我科于2016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该患者在住院期间突发癫痫,经积极的抢救和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该个案的护理措施,供临床护士参考.

    作者:徐中菊;汪春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制定妇产科护理管理标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问题.结果:经过连续3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由87%提高到98%,护士对病人情况知晓率由80%上升到97%,增强了责任心,杜绝了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潘丽君;张丽娟;万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专科护士在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从发展趋势培养更多专科护士在延续护理腹膜透析患者应用后的效果.方法:构建专科护士整体结构.制定专科护士在延续护理服务流程及方 式,针对患者出院后自行家居腹透会出现的问题,而提供相应护理及指导,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患者并发症、住院次数及经济负担,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优化医疗护理服务度量.结果:我国有关专科护士概念,发展背景,培养必要性及内容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培养专科护士,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腹膜炎发生率:结论:更多培养专科护士,优化护理服务质量在延续护理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及居家腹膜透析的护理,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住院次数.推动居家治疗隐患,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矛盾,提高对医护信任度.

    作者:华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口服酵素引起的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服用酵素(日本产)2粒后,约4小时双上肢出现散在芝麻大小的皮疹,发痒,出汗后,有针刺样疼痛;自主服用开瑞坦10mg,1次/日,效差.次日,病情渐加重,病人眼睑及面部亦出现皮疹,遂即来医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6.0℃,脉搏82次/分,血压140/100mmHg,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四肢、躯干均可见黄豆或绿豆样大小的皮疹及大片风团.颈软无抵抗,四肢活动正常.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宋晓烨;邵焕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46例肠造口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功能维度、症状维度、单项问题、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 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包荣;张巧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PICC置管的9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置管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临床患者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置管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作用.

    作者:魏兰英;马惠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温阳通脉增率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6例分析

    目的:总结温阳通脉 率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二级以上医院确诊病例,全部采用温阳通脉 率汤加减,门诊治疗.共治76例病人,男52例,女24例,年龄48-86岁.结果:全部76例中,显效55例,占72.37%.有效17例,占22.37%.无效4例,占5.26%.结论:心肾阳虚实为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所在,用温通心肾之阳的方法治疗,实为治本之道,作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电子纤维鼻咽喉镜声门下活水蛭取出术中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表麻下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用活检钳行声门下活水蛭取出术的可行性,总结临床配合经验、技巧,提高水蛭取出效率.方法:经过对15 例声门下活水蛭患者,在表麻下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用活检钳取出活水蛭术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5例患者中除1例因年龄太小(5岁),患者配合欠佳,转手术室在全麻下手术取出外,其余14例均在表麻下电子纤维鼻咽喉镜成功取出,这样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与不适,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结论:在表麻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活检钳取出声门下活水蛭的方法可行,有痛苦小、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安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量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学习主动性、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0.05);观察组患者年龄越大掌握疾病知识越差,文化程度越高掌握疾病知识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量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巧林;包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职药剂学生职场礼仪培养的探索

    通过对中职药剂学生职场礼仪素养的培养,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中职药剂学生职场礼仪培养的意义、内容和培养途径进行阐述.

    作者:周凤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本科实习生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教方法

    目的:分析护理本科实习生在皮肤科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增强护理本科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4月,36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在我院皮肤科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责任心不强;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差;沟通交流障碍;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都是在实习工作中带教老师应该重视的带教问题.结论:针对护理本科实习生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带教老师应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根据实习生自身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法,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在皮肤科的带教质量.

    作者:王倩;熊婉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培土滋肾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培土滋肾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俐.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服用中药培土滋肾方: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 05).结论:化学治疗使晚期NSCL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培土滋肾方可以提高老年晚期NSCLC患者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卢海跃;徐海虹;丁光年;周旭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的:回顾品管圈活动在医院中的应用现状及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带采不同的质量改进和成效.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漏扫率明显下降,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使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取得艮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形象.

    作者:丰利;姬宏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梗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对急性心梗的急救与护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通过对急性心梗护理的分析掌握院前急救与护理要点.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非常重要,对心梗的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洋;于先会;李玲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山海岛官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高山海岛官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表,对1208例驻高山海岛官兵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检出关节痛31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6例,关节损伤98例;疼痛官兵BMI显著高于正常官兵,超重或肥胖官兵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官兵,超重或肥胖官兵Lysholm分值显著低于正常官兵(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居住环境潮湿及训练不当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驻高山海岛官兵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发生率较高,超重、肥胖、居住环境潮湿及训练不当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乐丹;孙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患者身体约束失效风险评估护理体会

    身体约束在现今的监护室很常见,无论是躁动不安的肝性脑病,还是持续呼吸机使用的病人,更或者较一些脑外科常见的颅内术后病人等都是需使用约束带,从而帮助患者减少躁动,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达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身体约束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有效的预防拔管、治疗、病情的缓解,反而会给患者带来皮肤的损伤,从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障碍症.因此如何提高约束失效风险评估护理,将是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熟练掌握评估技巧,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全面的约束风险评估理论知识,提高医疗操作技术水平,再从而组成身体约束护理小组,指定护理计划,更好的掌握评估流程,从高风险环节强把关.持续改进约束计划、流程、评估、注意观察记录,更好的安全使用约束,降低约束不当引起的伤害有效的评估约束失效风险评估护理,合理运用约束装置,减少对肢体的伤害.定时松懈,即时评估约束风险,班班交接清楚,更好的保护患者.使患者的身体痛苦得到有效地治疗,心理上的焦虑与恐惧得到安慰和温暖.大限度的保证了护理安全,也达到的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霍应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坠床跌倒是医院住院患者常发生的不良事件,防范患者坠床跌倒是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患者在医院坠床跌倒,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积极预防住院患者预防坠床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脑出血锥颅血肿清除的临床观察及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脑出血锥颅血肿清除的临床观察及中医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46例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总清除率为80%-90%[血肿清除率=(治疗前血肿体积-治疗后血肿体积)/治疗前血肿体积×100%].经CT复查.引流管留置时间3-4天.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及中医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魏英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例自主呼吸麻醉VATS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护理体会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常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发病率为8~20万,病死率为15.450.0%[1].VATS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既往经剑突下胸腺切除术均需要气管内插管全麻,保证手术中肺的通气,然而,气管插管导致的气道损伤、肺损伤、以及使用肌松药后的肌松残余作用,增加术后肌无力危象,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但本次手术我科采用一种全新的麻醉方法“静脉麻醉+喉罩通气”,主要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待患者入睡后置入喉罩,让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既保证纵膈胸膜开放的状态下双肺的有效氧合,满足手术的需要,且喉罩不进入气管,避免了对声带、气管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减少了气管插管及术中机械正压通气所致的气管或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也避免了使用肌松药后的肌松残余作用[3].该例麻醉方式大大降低了术后肌无力危象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术后的恢复,且降低患者住院的成本,目前完成Ⅰ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张业;孙妃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妇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本院92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926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病率为0.5%,均早期发现和处理,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傅俊美;李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