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回顾我院于2014年8 月-2016年8月进行的87台妇科腹腔镜手术,探讨术中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d出院,平均出院时间为(5.04±0.12) d.结论:保证手术成功需要医生精湛专业技能以及完整的设备,也需要医护默契的配合.
作者:冉晴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大鼠内脏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喂食CAP饲料),对照组(B组,喂食普通饲料) 实验分为3期(Ⅰ期:喂食1天;Ⅱ期喂食1周;Ⅲ期:喂食4周),A组分为A1、A2、A3组,B组分为B1、B2、B3组,每组10只.每组检测内脏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及TRPV1的表达.结果:(1)机械刺激敏感性:A2组显著高于B2组(P<0.05);A3组显著低于B3组(P<0.05).(2)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完整.(3)TRPV1的表达:A2组显著高于B2组(P<0.05).结论:小剂量CAP可改变大鼠内脏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这可能和胃、组织TRPV1的表达有关.
作者:胡容;彭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完善病案信息管理工作,服务于广大患者,不断提升病案利用率,简化病案管理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作者:陈亚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本文对155名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提出血透患者饮食疗法的原则是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限制过多的水盐摄入,防止营养不良造成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阿奇霉素结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结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观察组的肺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阿奇霉素结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庞建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与碳酸锂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BRMS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碳酸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将干预前的BRMS评分和干预后的BRMS评分进行比对,了解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相应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干预前的BRM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的BRM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的BRMS评分(17.36±7.29),而常规组为(21.30±6.98),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碳酸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在临床治疗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张伟;盛磊;李金龙;冯立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将术后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的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对照组为使用常规双腔水封式胸腔引流装置,观察组为使用速衡Thopaz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留置胸管的时间,住院天数,患者舒适度及医护人员的使用感受.结果:观察组在胸管留置的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医务人员使用感受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可减少患者停留胸管的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医护工作量,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亚璐;孙妃娥;苏小玲;李平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PSD(post extubationswallowing dysfunction);气管插管拔管后,食物从入口到进入胃内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吞咽行为困难称为拔管后吞咽障碍[1],探讨老年患者发生PSD后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与同期神经内科22例同类患者常规康复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经过系统康复护理,EAT-10量表疗效评价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氏饮水试验也有类似结果.结论:老年患者发生PSID后及早行系统康复护理和训练疗效显著.
作者:安妮;杜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危险因素与风险控制措施.方法:选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600例患儿,有投诉患儿100例,对100例投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儿科护理中出现风险的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等,针对各因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采取措施前后的投诉率进行对比,采取防范措施后的投诉率明显降低,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危险因素,如护理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及管理因素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护理风险性,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金凤;李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分析盆底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收的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产妇产后在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研究组产妇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的第6周和第12周分别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和盆底肌张力强度进行评价.结果:产后6周及12周时,研究组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张力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产妇产后进行基础的盆底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志梅;佟玉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护理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2例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中患儿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腹泻患儿的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作者:向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e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物质条件不断提高,AC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被公认为危害全世界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1],冠心病的死亡率约占心脏病死亡总人数的10%-20%[2].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发展讯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3],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使冠心病患者开通相关动脉,使心肌尽早得到再灌注而挽救濒死心肌[4],改善心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死亡率.尤其对于心肌梗死后血管持续闭塞者来说,介入治疗更有助于减少心室重构,减轻左心室扩大[5],从而挽救了许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对近期国内冠心病介入手术术前护理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为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智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就诊的84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临床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在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综和护理干预,可以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加快,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程美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康疗效观察.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思密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达93%,对照组有效率为68%,两组结果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杜秀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脑出血锥颅血肿清除的临床观察及中医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46例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总清除率为80%-90%[血肿清除率=(治疗前血肿体积-治疗后血肿体积)/治疗前血肿体积×100%].经CT复查.引流管留置时间3-4天.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及中医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魏英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身体约束在现今的监护室很常见,无论是躁动不安的肝性脑病,还是持续呼吸机使用的病人,更或者较一些脑外科常见的颅内术后病人等都是需使用约束带,从而帮助患者减少躁动,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达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身体约束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有效的预防拔管、治疗、病情的缓解,反而会给患者带来皮肤的损伤,从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障碍症.因此如何提高约束失效风险评估护理,将是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熟练掌握评估技巧,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全面的约束风险评估理论知识,提高医疗操作技术水平,再从而组成身体约束护理小组,指定护理计划,更好的掌握评估流程,从高风险环节强把关.持续改进约束计划、流程、评估、注意观察记录,更好的安全使用约束,降低约束不当引起的伤害有效的评估约束失效风险评估护理,合理运用约束装置,减少对肢体的伤害.定时松懈,即时评估约束风险,班班交接清楚,更好的保护患者.使患者的身体痛苦得到有效地治疗,心理上的焦虑与恐惧得到安慰和温暖.大限度的保证了护理安全,也达到的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霍应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常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发病率为8~20万,病死率为15.450.0%[1].VATS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既往经剑突下胸腺切除术均需要气管内插管全麻,保证手术中肺的通气,然而,气管插管导致的气道损伤、肺损伤、以及使用肌松药后的肌松残余作用,增加术后肌无力危象,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但本次手术我科采用一种全新的麻醉方法“静脉麻醉+喉罩通气”,主要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待患者入睡后置入喉罩,让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既保证纵膈胸膜开放的状态下双肺的有效氧合,满足手术的需要,且喉罩不进入气管,避免了对声带、气管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减少了气管插管及术中机械正压通气所致的气管或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也避免了使用肌松药后的肌松残余作用[3].该例麻醉方式大大降低了术后肌无力危象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术后的恢复,且降低患者住院的成本,目前完成Ⅰ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张业;孙妃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鲁承业专家对于脾胃病养生防病的观点与实践举隅,归纳总结为五点:一是食物也分“寒热温凉”;二是风邪为百病之长,脾胃病也要防“风”;三是舒缓情绪,以防损伤脾胃;四是小儿喂养宜忌;五是适当锻炼,过劳不宜.
作者:张发明;张聪;陈锐;鲁承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对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护理评分分别为24.34±2.19分和29.14±2.09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33.90±2.22分和32.87±4.20分(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曹鲁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温阳通脉 率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二级以上医院确诊病例,全部采用温阳通脉 率汤加减,门诊治疗.共治76例病人,男52例,女24例,年龄48-86岁.结果:全部76例中,显效55例,占72.37%.有效17例,占22.37%.无效4例,占5.26%.结论:心肾阳虚实为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所在,用温通心肾之阳的方法治疗,实为治本之道,作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