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9.09%,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付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赛肤润是法国优格医疗用品公司生产的一种液体敷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治疗压疮、皮肤干燥、静脉炎、放射性皮炎、小儿红臀及减轻预防接种的局部反应都起到很好地疗效。本文分析了赛肤润在临床上的几种用途,并分析总结其疗效。
作者:谢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和分析针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改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93例患儿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及妥善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儿科护士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可大大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尤晓晶;于占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为一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和复发率。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方面,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相当,但子宫动脉栓塞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尹英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8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患者,将其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69例(88.5%);术后有腹水生成6例(7.7%),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呕血、便血、出血3例(3.8%),保守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为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等方面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我院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的积极抢救治疗,治愈30例,好转8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有效的内科护理在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患儿预后的保障。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辨证属于痰热壅肺型患者的临床疗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痰热壅肺型AECOPD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实施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与疼痛水平,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44.69±2.56)、抑郁评分(31.62±3.71)低于对照组(52.56±3.83,42.82±4.15)(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疼痛评分(2.27±0.53,1.79±0.48)低于对照组(3.04±0.49,2.57±0.4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对实施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丽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析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HP转阴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不仅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娟;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手术是根治腹股沟疝的唯一措施,传统的开放式疝修补手术虽已有百年历史,但其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微创外科新技术,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2]。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科对98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了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通过注重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的观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万明霞;王志妍;于志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分析了利川市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找出了制约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症结所在。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采取各项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总结1例皮肌炎合并食管纵膈瘘病人的治疗与护理。皮肌炎合并食管纵膈瘘病人治疗及护理均较复杂,处理不当危及生命。要做好病情观察,胸腔置管、纵膈引流管及鼻肠管的护理等方面。本文旨在总结成功经验,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丽;李冉;周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益增多,了解老年性痴呆的表现,对痴呆老人进行护理干预,掌握护理对策十分必要。是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
作者:栾兴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伤中常见的疾病,颌骨骨折易造成患者咬合关系的紊乱,可分为下颌角骨折、颏部骨折、髁突骨折[1]、上颌骨骨折,本研究总结了38例颌骨骨折患者,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入护理理念,探讨在颌骨骨折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术中,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刘晓莉;李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手术是广泛用于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手术为有创性治疗措施,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组织损伤、出血、疼痛,术后可能会导致机体某项功能丧失或出现并发症,以及由此而带来经济损失、社会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因此对每个患者而言,手术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因此,只有了解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问题,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郭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CAPD患者80例检测超声心动图、血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统计分析左心室肥厚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病、年龄、透析龄、贫血、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等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毕光宇;伍刚;卜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患者6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愈率、产后出血量、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比较常见,积极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且治愈率高,值得借鉴。
作者:罗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增殖、凋亡及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作用于高糖培养的HBZY-1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其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率,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浓度。结果:青蒿琥酯对HBZY-1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同时青蒿琥酯可下调高糖培养的HBZY-1细胞TNF-α、IL-6的表达。结论:青蒿琥酯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海旭;苏珂;荀靖琼;黄雪娟;汪健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并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且将此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另选取此时间段进行体检结果显示健康者50例作为参照组。对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展开观察并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并且差异较为显著(P<0.05);同时,正相关联性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中具有体现(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急性脑梗死之间存在显著并且紧密的关联性,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升高状态中,会影响到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严重程度。因此,其能够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标。
作者:田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组和E组,每组各55例,M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附子理中丸进行治疗,E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M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焕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