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杰青;魏骊铮;王鹏;张俊
目的:探析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56例,实施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探析护理措施对改善并发症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并发症加重2例,其余54例患者病情均在接受护理后,明显好转。结论:对肝癌患者给予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缓解患者痛苦,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护效果,延长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CAPD患者80例检测超声心动图、血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统计分析左心室肥厚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病、年龄、透析龄、贫血、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等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毕光宇;伍刚;卜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支气管炎患者84例,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刚开始都采用常规护理,但实验组还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综合心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AQLQ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经综合心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接受治疗后都出现活动受阻、哮喘症状和对刺激源的反应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之前(P<0.05),实验组活动受阻、哮喘症状和对刺激源的反应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支气管炎哮喘患者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换春;王红霞;陈志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及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为83.8%。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初发、复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康复治疗对两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初发、复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完整综合康复计划和减少住院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由Costa PT和McCrae RR编制的简易人格问卷(NEO-PI-R)、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为测评工具。结果:出院时初发组与复发组的人格特征NEO—FFI总得分和症状控制后开始配合至基本达到康复期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后月末IPROS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初发和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时两者的作用效果有差异,同时积极关注其个性特征变化,尽可能提高其预后功能和减少复发率。
作者:肖彩芳;邹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直肠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对照、平均的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有51例。对照组实施经腹直肠悬吊加强固定术,研究组实施经腹直肠悬吊加强固定术+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肛门紧缩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玮;王彩群;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盲点,为了验证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简单的介绍同伴辅导的含义,对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验,得出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有很多优势,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合作技能,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技能,增强了教学信心。
作者:魏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分析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分别进行支气管镜冷冻活检、毛刷刷检、活检钳活检、针吸活检、支气管灌洗,对比各方法诊断准确率和患者的出血情况。结果:支气管镜冷冻活检阳性率为86.5%(45/52),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结论:中央型肺癌患者诊断时采用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准确率高、对患者造成损伤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江桃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6.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水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益增多,了解老年性痴呆的表现,对痴呆老人进行护理干预,掌握护理对策十分必要。是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
作者:栾兴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大手术后入住ICU谵妄相关护理观察内容、预防及发生后有效干预措施。材料及方法: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老年大手术后入住ICU患者46例,年龄68-86岁(72.3±4.4岁),男22例(47.8%),女24例(52.2%),其中胸腔手术10例、腹腔手术20例,骨科及脊柱手术16例,入ICU前后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观察干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谵妄的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拔管等意外的发生。结果:46例患者发生谵妄12例(26.1%),无拔管、坠床等意外发生。结论:在ICU,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观察干预措施,早期预防及发现谵妄的发生,能够有效的配合医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及发生后意外拔管、坠床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幼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B超检测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160例早期宫外孕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患者接受腹部B超诊断,设计回顾性研究实验综合探讨B超诊断在检测早期宫外孕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阴道B超检测诊断早期宫外孕临床准确率较高,本次研究75例患者B超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3.75%,漏诊率为3.75%,误诊率为2.5%;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8.75%,漏诊率为6.25%,误诊率为15.00%。结论:阴道B超诊断与腹腔B超诊断综合应用在早期宫外孕诊断方面临床确诊率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4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外49例加用他汀治疗(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脂代谢(TC、LDL-C、HDL-C、TG)情况,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部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处直径(Dmax)、对侧斑块薄处直径(Dmin)、斑块面积(PA)及管腔面积(LA)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C、LDL-C、TG指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IMT、PA、PA/LA及E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他汀治疗冠心病,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还具有调节血脂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共计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的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护理工作。结果:两组患者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对照组的评分明显高出于实验组,(P<0.05)。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不满意的的7例,基本满意的10例,非常满意的13例,满意度为76.7%。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当中,不满意的有1例,基本满意的11例,非常满意的18例,满意度为96.7%。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护理的实验组中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显著提升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促进患者的病情更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郝庆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神经毒性属于奥沙利铂尤为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相关医学研究发现,奥沙利铂出现此类急性毒性,极有可能与对钙产生过度依赖的钠通道出现异常或者是失调有一定的关系。有医学研究表明,阻断钠通道可对奥沙利铂神经性毒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预防和处理研究工作。
作者:赵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云飞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并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和全体行政、医疗、护理、医技、后勤人员。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安全的保障。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就如何加强规范化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张新军;宋幼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腰椎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骨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两个阶段进行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有18例患者术前有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通过手术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情绪即转为平静心境,甚至愉快心情。结论:针对腰椎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症状,减少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梁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硝分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区干休所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药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硝分地平缓释片和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更好,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硝分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姜绪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管理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建立相关岗位职责及评价制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果:按照层级管理办法,设置初级员工——高级员工——质量管理员(组长)——护士长(科护士长)四个层级岗位,明确制定各层级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工作流程等相关工作规范,建立工作岗位层级轮岗制度,结合完善合理的评价制度,明显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学合理的设置层级工作岗位对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结论:注重岗位管理、加强环节控制与合理的人员设置及完善的评价制度是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邢冰;陈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