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管理及人员设置的探讨与改进

邢冰;陈英

关键词:岗位管理, 人员设置, 质量, 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管理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建立相关岗位职责及评价制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果:按照层级管理办法,设置初级员工——高级员工——质量管理员(组长)——护士长(科护士长)四个层级岗位,明确制定各层级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工作流程等相关工作规范,建立工作岗位层级轮岗制度,结合完善合理的评价制度,明显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学合理的设置层级工作岗位对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结论:注重岗位管理、加强环节控制与合理的人员设置及完善的评价制度是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药房药品储存与养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当前基层药房药品在储存和养护方面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近年来本地区基层医院药房中药品的储存和养护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调查和汇总,分析基层药房药品在储存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经过调查统计,基层药房药品的储存和养护工作在采购、制度、人员素质、财务管理以及信息化水平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针对药品储存和养护的现状,基层医院药房应加强对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机制,提高人员素质,以便更好的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4-2015年度秦皇岛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秦皇岛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秦皇岛地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收到的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调查、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秦皇岛地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中成药,各种剂型在常规剂量范围内使用时均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而且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包括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使用时间、中药注射剂应用时间隔液的应用等,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侯瑞蕊;邵玉锋;杨云峰;赵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微课制作技巧探究

    依据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大纲,本文主要从临床微课的选题、设计、准备、排摄、后期制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于临床微课制作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作者:王楠;杨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患者防跌倒中护理干预的使用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跌倒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防跌倒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侯晓连;薛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剂量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血糖影响观察

    氢氯噻嗪及含有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极为广泛,其副作用对钾、钠离子的丢失临床比较关注,但对血糖的影响容易忽略。本文就小剂量的氢氯噻嗪对血糖影响的观察,希望引起大家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张晨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围术期整体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4月收治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常规护理、术腔护理、用药指导、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的整体护理,比较疗效、并发症。对面两组患者疾病治愈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2%,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7%;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取得患者的信任,且非常有效治愈疾病,改善预后,并提高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施华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营养餐粉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营养餐粉的遗传毒性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测试受试样品的遗传毒性及致畸作用。结果:在Ames试验中,受试样品营养餐粉各剂量组在加入或不加入S9时结果均为阴性。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受试样品各剂量组未导致微核发生率增加。在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观察到受试样品对精母细胞有明显的致畸作用。结论:受试样品营养餐粉在本实验条件及剂量范围内未见遗传毒性。

    作者:赵勇;邓新燕;陈华兴;曾维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施阶段性心理干预和保健教育对初产妇临床分娩及产后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实施阶段性医生指导初产妇临床分娩及产后康复效果观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5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3例。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医师指导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指导方式。研究结束后以调查问卷形式对产妇的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满意度为98.85%,对照组产妇住院满意度为94.25%,观察组产妇住院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观察组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母乳喂养率,(p<0.05),研究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实施阶段性医师的临床指导对产妇的分娩情况和产后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但能够使初产妇了解整个分娩过程还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以及提高新生儿的护理保健知识,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享受整个分娩和转变为母亲角色的过程。

    作者:万常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72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44%,,并且实验组吸痰次数、呼吸困难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咳嗽、气促,痰多等不良症状,帮助患儿早日回归家庭,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左良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肛门直肠痛诊治概述

    肛门直肠痛在肛肠疾病中是十分普遍的,多数患者因肛门直肠痛就诊。在临床上,肛门直肠痛能通过检查发现明显原因者,常易于治疗;但有时虽经反复多次检查,仍找不出引起肛痛原因者,治疗起来颇感棘手。

    作者:佟咏梅;赵洪斌;侯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睡眠质量。方法:对本院收住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等是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常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和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4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谷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孩眨眼症临床经验总结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孩眨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30例双眼患有眨眼症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中西药综合治疗治疗,医师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辨证论治,观察所有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中有24例痊愈,占总人数的80%;有5例好转,占总人数的16.7%;有1例治疗无效,主要原因为不遵医嘱用药、不合理饮食、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占总人数的3.3%。结论:对于小孩眨眼症医师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辨证论治,并给予西药治疗和日常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对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防范对策

    本文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激能力。对造成护士不良心理应激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转变对患者的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等措施,可预防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正确积极的心理应激可使护士能够正确的面对护患纠纷,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证工作效力和提高工作质量。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纠纷。在工作中做到对患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坚决杜绝职业性的呆板及工作中的亲疏之别,才能在和谐的护患关系中塑造出美好的护士新形象。

    作者:王慕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18%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7%,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23%,P<0.05;观察组的1年后复发率为11.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8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也较为理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刘云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科患者家属心理问题中的运用

    “优质护理服务”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作者:彭晶晶;黄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疼痛的护理管理在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中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目的及意义。方法:针对病因、病种及年龄加强心理护理、全身护理、局部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结果:科室内抽取的50名门诊及住院后回访患者,都对疼痛护理管理满意度很高,认为应该大力推广并深度开展。结论:加强超声检查过程中疼痛的护理管理工作,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作者:邱裕容;肖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将液基细胞学运用于早期宫颈癌病变的鉴别工作中,探究医疗筛查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本院施行宫颈癌病理学检验的427例病人为对象,均以液基细胞学及TCT技术对其开展病理活检筛查工作,结合所得数据、结论,研讨液基细胞学筛查检验的效果情况。结果:427例女性病人经液基细胞学检验后,共有29例的鳞状上皮细胞呈现异常,占6.79%,含有12例ASCUS,占2.81%;9例LSIL,占2.11%;5例HSIL,占1.17%;3例SCC,占0.70%。对比液基细胞学检验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结果情况知,两种检验方法的总符合率是82.35%,且 SCC 符合率达到100.00%。结论:宫颈癌初期病变筛查检验工作中运用液基细胞学及TCT技术,能提升宫颈细胞恶性病变的检出正确率,值得推荐和积极运用。

    作者:李思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患者对遵医服药基于PMT理论的认知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遵医服药基于PMT理论的认知,,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PMT理论为基础制作访谈提纲,分析武汉市三甲医院内分泌科10名糖尿病病人对遵医服药基于PMT理论认知情况。结果:严重性产生2个主题,易感性产生了4个主题,自我效能产生了2个主题,反应效能产生了2个主题,内部奖励产生了3个主题,外部奖励产生了了2个主题,反应代价产生了3个主题。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糖尿病患者实际服药经验历程,从动机角度出发,围绕PMT理论7大核心主题,制定相关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促使糖尿病患者遵医服药动机大化,增强糖尿病患者对遵医服药意义的认识,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

    作者:张巧珍;王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预见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08至2014-12,60例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一般症状及副反应评分较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适应度及社会适应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能提高患者术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陈玉春;裴小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