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唐琳;郭青;张翠翠;刘章锁;张晓雪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 纤维化,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肾小管上皮细胞, 脯氨酸羟化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摘要: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以不同浓度(10-9-10-6mol/L)的Ang Ⅱ分别处理24 h、48 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随Ang Ⅱ刺激浓度的增加,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也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当AngⅡ浓度在10-7 mol/L,并且干预时间为24 h时,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了166%.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AngⅡ干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PH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Ang Ⅱ可能通过下调PHD2的表达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降解,从而上调HIF-1α及TIMP-1的表达,参与RIF.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通过短时间预缺血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命运诱导肾脏缺血耐受

    目的 探讨短时间缺血预处理在诱导肾脏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凋亡、增殖等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只分离两侧肾蒂,不进行夹闭;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第0天假手术,第4天用尤损伤动脉夹夹闭两侧肾蒂40 min,然后恢复灌注;缺血预适应组(IPC),第O天预缺血20 rain,第4天再次缺血40 rain.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适应组肾脏功能和病理性损伤显著减轻(P<0.01);大鼠死亡率从33%降低为0;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坏死显著减少(P<0.05),细胞增殖(PCNA阳性)显著增多(P<0.01).结论 短时间缺血预处理能诱导肾脏耐受长时间缺血,减少小管上皮细胞死亡和促进其及时增殖修复可能是预缺血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蒋素华;邹建洲;刘红;任丽;许迅辉;陈越;丁小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IgA1分子异常糖基化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自1968年IgA肾病(IgAN)首次报道,已40余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Andre等[1]首次报道IgAN患者血清IgA1分子铰链区糖链结构异常,随后,在IgAN患者血清、扁桃体及肾脏组织中均检测到IgA1分子糖链结构异常.很多研究对参与IgA1糖基化过程的各种酶及分子伴侣的表达、活性及基因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体外培养的细胞或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以寻找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在IgAN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IgAN中有关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本研究所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庆娴;朱厉;张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黄葵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膜性肾病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膜性肾病常见于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黄葵胶囊具有免疫调节、降尿蛋白及肾脏保护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我们使用黄葵胶囊,同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观察其对膜性肾病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的疗效.

    作者:石永兵;沈华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031例冠脉造影患者慢性肾脏病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流行情况.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1031例患者为对象,观察其CK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CKD的定义为Egfr<60 ml·min-1.(1.73 m2)-1和(或)蛋白尿,Egfr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冠心病定义为至少1支冠脉狭窄≥50%.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4.37±11.02)岁,其中男性543例,女性488例;冠心病551例.CKD 134例(13%),冠心病组CK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18.33%比6.88%,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0、1、2、3支),Egfr逐渐下降[(84.24±19.00)、(81.61±23.92)、(75.16±20.99)、(73.92±20.66)ml·min-1·(1.73 m2)-1,P<0.01];蛋白尿患者比例逐渐增加(0.42%、0.82%、1.96%、3.25%,P=0.006);CKD患病率逐渐增高(6.88%、13.11%、21.57%、23.38%,P<0.01).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增长(OR=1.094,95%CI 1.068~1.120)、冠脉病变支数增加(OR=1.288,95%CI 1.074~1.543)、高血压(OR=1.974,95%CI 1.082~3.603)、心脏收缩功能不全(OR=3.183,95%C/1.696-5.972)、高尿酸血症(OR=5.366,95%C/3.224~8.931)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CKD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者,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显著增加.年龄增长、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高血压、心脏收缩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为CKD的危险因素.

    作者:闫蕾;马根山;刘宏;章晓国;张丽萍;王硕朋;刘必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干预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阿奇霉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尿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病理以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nephrin与podocalyxin在肾组织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大鼠阿霉素肾病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泼尼松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监测实验0、4、8周24 h尿蛋白量(24 h-up)及血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肾组织中ICAM-1、nephrin、podocalyxin的表达.结果 实验4周时尿蛋白及白蛋白指标均达到肾病模型要求,提示模型制作成功.实验8周,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up、胆同醇、Scr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Aib及Ccr(除外C组)有所增加(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肾脏病理积分及细胞外基质,肾小球面积比值降低(P<0.01),肾小球及肾小管ICAM-1表达减少(P<0.01),nephrin、podocalyxin表达增高.综合比较,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好.结论 阿奇霉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干预有类似于泼尼松样的治疗作用,但其对早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逊于泼尼松,而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其药效明显优于两药的单独应用.

    作者:张碧丽;宋兰云;王文红;张瑄;范树颖;杨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30例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30例,男12例,女18例;7~14岁8例;15~18岁3例,19~30岁3例,31-40岁10例,41-50岁3例,51~60岁2例,61岁1例.急性肾衰竭1例,无症状血尿1例,无症状蛋白尿2例,蛋白尿伴血尿5例,单纯尿蛋白量大于3.5 g/24 h 17例,儿童紫癜性肾炎4例.

    作者:罗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体内蛋氨酸代谢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也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近年来证实Hcy已成为预测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重要指标,同时还发现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高Hcy与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就Hcy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及对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白光辉;巴应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的发展与糖尿病肾治疗的新视点

    2003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基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DN)在全球流行所带来的严重性,共同向世界发出了迅速采取行动的呼吁:Diabetes and kidney disease:time to act.如今,7年过去后,人类面对糖尿病和DN危害的挑战更趋严峻.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007-2008)结果显示,在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男女性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科学家预测从2007年至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从24 600万增加到38 000万[2],并且.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故此,由ISN和国际肾脏基金会(IFKF)联合发起的世界肾脏日把2010年的主题定为Diabetic kidney disease-act now or pay later,再次向世人发出了警钟[3].

    作者:傅君舟;余学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指南的新启示

    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1].ISPD一直高度地、持续地关注腹透相关感染.此次修订是自1983年首次发表指南后进行的第6次修订,之前的修订时间分别为1989、1993、1996、2000、2005年.和2005年指南比较,2010年指南有如下特点:(1)南于腹膜炎的预防工作日益突出与重要.内容不断增加.2010年指南将其单独成文,不再纳入腹透相关感染治疗指南部分.(2)引入了新的医学检测技术,但在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学上尚有很长的探索之路.(3)基于2005年之后的研究,特别是多项大型注册登记数据的结果分析,针对某些病原菌感染的治疗流程更加明确.本文就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李孜;董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AKIN标准联合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制定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心脏术后AK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4月至8月期间在本院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N标准准心脏术后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第1个24 h内的生理指标差值进行APACHEⅡ和SOFA评分,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榆验评价3项评估系统的分辨力和校准力.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它们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93例患者中309例术后出现AKI,发病率为31.1%.患者AKI诊断日和首次达AKIN高分期日距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1 d和2 d.AKIN 1、2、3期患者的APACHE 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非AKI患者(P<0.01),且分值与AKIN分期呈正相关(APACHEⅡr=0.37,P<0.01;SOFA r=0.42,P<0.01).病死率亦随AKIN分期升高而升高.非AKI组、AKIN 1期患者根据APACHE Ⅱ分值计算所得的校正预计病死率(PDR.A)明显高于实际病死率(P<0.01),而AKIN 3期PDR-A则低于实际病死率(P<0.01).APACHE Ⅱ、SOFA评分及AKI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拟合较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19(OR=4.26)和AKIN 3期(OR=76.15)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AKIN标准能在心脏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预后评估的作用.APACHE Ⅱ和SOFA在术后第1个24 h内的评分能较好区分病情的严重程度.3 者作为预测模型均显示了对于整体预后较好的分辨力和校准力,且APACHE Ⅱ≥19和AKIN 3期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需注意APACHEⅡ计算所得的PDR-A与AKIN不同分期组实际病死率相比存在偏差,动态评分町能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

    作者:晋玮;滕杰;方艺;刘中华;沈波;徐雁;衡艳艳;杨兆华;王春生;丁小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尿毒症并发双侧肾动脉狭窄致顽固性高血压一例

    男,42岁,因血压高8年余,肾功能异常3年余入院.血压波动于160~220/90~140 mm Hg之间,高达260/160mm Hg,联合5种降压药仍效果差,肾组织病理爪高血压肾损害,为行肾移植术来本院就诊.查体:血压180/100mm Hg,慢性病容,贫血貌,心界向左下扩大,上腹部及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杂音.辅助检查:BUN 34.5 mmol/L,Scr593 μmol/L,尿常规蛋白2+.心脏B超示尿毒症性心脏改变,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低(EF值47%),舒张期顺应性减低.双肾B超示左肾94 mmx40 mmx39 mm,右肾97mm x38 mmx36 mm,双肾轮廓欠清,皮质变薄,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欠清,集合系统结构紊乱,双肾动脉主干未探及高速血流,肾内各级动脉显示不清,呈点、线状充盈.动态血压示全程100%收缩压及舒张压超过阈值.

    作者:王彦斌;孟伟;袁战军;周建华;黄建波;韩国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11年世界肾脏病日:保护您的肾脏,拯救您的心脏

    一、2011年国际肾脏病日简介2011年3月10日我们将共同庆祝第6个国际肾脏病日(World Kidney Day,WKD)的到来.WKD每年1次,是由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联合提议创建的.自2006年首次设立以来,WKD已奇迹般地成为世界上与肾脏疾病相关的广为人知的事件,同时,在提高普通民众和政府卫生官员对肾脏疾病,特别是慢性肾脏疾病(CKD)危害性的认知方面也是成功的.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解读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指南

    近年来,腹膜透析(PD)技术不断发展,但腹膜炎依然是PD的首要并发症,可导致PD技术失败,增加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PD学术界长期关注PD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治疗目标是迅速控制炎性反应和保护腹膜功能.PD感染相关指南早发表于1983年,由国际PD学会(1SPD)主持制定,并分别干1989、1993、1996、2000和2005年进行了修订.本次指南的修订主要以2005年以后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更新了2005年的版本.2005年的指南中包括了腹膜炎的治疗和预防两个部分.新指南则聚焦腹膜炎的治疗,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感染详细给出具体的诊治流程,临床实用性大大提高.PD相关感染的预防将单独发布指南.

    作者:杨丽;梅长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以急性肾损伤为首发症状的自发性肾静脉血栓二例

    成人急性肾静脉血栓(RVT)多由肾病综合征、感染、肿瘤和创伤等因素引起,而自发性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极低.我院先后收治2例以急性肾损伤为首要表现的自发性肾静脉血栓患者,现报告如下.例1 男,19岁,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胀痛.伴低热37.5℃,继而尿量明显减少,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无效遂转我院诊治.查体:BP120/80 mm Hg,急性病容,颜面部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右肾区扣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石书梅;张爱平;丁尧海;王艳侠;姜晓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熊果酸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F)增殖是肾间质纤维化(RIF)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原因[1],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其重要诱困[2].熊果酸(UA)是五环三萜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近年发现其有抗器官纤维化作用[3].经检索,未见报道其对RIF的作用.我们研究UA对AngⅡ诱导人RF增殖的影响,为其用于临床防治RIF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陈健;王港;操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白塞病并发肾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一例

    白塞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大小血管的复发性血管炎性疾病,并发肾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者国外报道不多,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我院近日收治1例,报告如下.男,73岁,3年前无诱因下反复出现四肢关节痛,肿胀,X线检查未见异常,间断服用来氟米特、泼尼松治疗,症状控制尚可.1个多月前四肢关节痛再发,伴泡沫尿,发热38.2℃,咳白色痰,出现口腔及阴部溃疡,自服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无效.

    作者:徐峰;柴华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奥美沙坦酯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肾脏氧化应激的作用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肾脏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健康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和奥美沙坦酯治疗组(OLM组).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其中奥美沙坦酯治疗组以10mg/kg剂量每日胃饲,12周时观察各组小鼠心率、血压、心功能状况、Scr、BUN、血浆和肾脏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实时PCR法检测肾脏gp91phox、p22phox和NOX4的表达.AZAN染色和二氢乙啶(D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CHF组和OLM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显著增加(P<0.05);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5);CHF组收缩压、Scr和BUN显著增高,而OLM组以上指标较CHF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CHF组血浆和肾脏AngⅡ水平增高,gp91phox、p22phox和NOX4表达增高(P<0.05);OLM组肾脏Ang Ⅱ水平、gp91phox、p22phox和NOX4表达较CHF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CHF组肾脏AZAN染色和DHE染色阳性增强(P<0.05),而OLM组较CHF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可使肾内NADPH氧化酶激活并导致肾小球间质纤维化,奥美沙坦酯通过抑制Ang Ⅱ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卢晓梅;马玲;于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继发IgA肾病一例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等,并发肾损害少见.我们收治DPB并发IgA肾病1例,并随访1年半,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平;陈钦;徐再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普罗布考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系膜细胞中表达的调节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6 000~38 000的分泌多肽,在包括肾脏在内的多种不同器官中可致纤维化病变[1].CTGF可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如增加细胞外基质积聚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在G1晚期[1].CTGF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如何调控CTGF表达为当前研究热点.普罗布考是一种降脂药物,并具有抗增殖活性,已初步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2].本研究旨在明确CTGF在高糖状态下系膜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以及普罗布考对CTGF表达的调控,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

    作者:杜娟;刘晓丹;王力宁;范秋灵;周红丽;冯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无血液透析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五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无血液透析(血透)捕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患者的造影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例无血透捕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女3例,男2例,年龄43-65岁,平均(53±8)岁;5例均表现为上肢肿胀;5例均为左腕部自体动静脉通路,平均建立时间(33.6±35.4)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闭塞性病变2例,狭窄3例,其中头臂静脉狭窄1例,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各一处狭窄1例,锁骨下静脉双处狭窄1例.头臂静脉狭窄部位较恒定,均位于气管前方部位,CT显示局部受主动脉压迫.采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旁路术、血透通路关闭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高流量的动脉血流加剧了中心静脉潜在受压部位或瓣膜部位的内膜增殖,可能是导致无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的病因.静脉造影是首选诊断方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施娅雪;叶猛;张皓;梁卫;张纪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