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侯庭选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20例甲亢病人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病患,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研究分析20例病患经过治疗和实理后不良反应均已获得改善.结论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产生不良反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以更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从而取得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彩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针对血B型尿钠肽在急诊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疗时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急诊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2月——2017年6月,采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2例,观察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患者13例,所有患者都采用血B型尿钠肽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前对比,血B型尿钠肽浓度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采用血B型尿钠肽对急诊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检测,可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亚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本文就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过程之中,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这一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 就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已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根据随机分组法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观察组缬沙坦联用硝苯地平治疗,给予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就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之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患者有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时,可以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这一治疗模式,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发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对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院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68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 该类患者中年龄越大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概率越高,同时有吸烟史、饮酒史,既往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胃炎病史、紧张、抑郁等负面心理均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在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治疗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需要对此加以重视[1].胃镜提示为多病灶广泛性胃肠黏膜病变,其出血量与服药时间、种类及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渠丽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牙周病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1——2016.12收治的45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患者20例.对照组牙周病患者采用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牙周病患者则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两组牙周病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降低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梁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授精时机和次数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IUI的不孕患者50例共88个IUI周期,将其随机分为四组:甲组20个周期为排卵前单次授精,即在hCG注射后24小时实施IUI;乙组28个周期为排卵后单次授精;丙组16个周期为排卵前和排卵后各行1次IUI的双次授精;丁组24个周期为排卵前行IUI双次授精.分析授精时机和次数与IUI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当PTMS<5×106时,仅乙组有一例妊娠;当PTMS≥5×106时,四组患者周期妊娠率均明显提升,其中以乙组妊娠率高,且与其他三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丙、丁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MS≥5×106是IUI后成功妊娠的前提条件,其中以排卵后单次授精患者的周期妊娠率高.
作者:靳秀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结合真武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治疗的105例AIM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资料加以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单纯行艾司洛尔医治)与实验组(56例联合真武汤加味医治),比对2组心功能指标与血压指标水平.结果 比对对照组,实验组LVEDd(52.13±4.26)mm、CO(5.56±1.32)L/(min·m2)、LVEDs(37.52±8.41)mm、LVEF(48.79±3.20)%水平均更优(P<0.05);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收缩压(122.13±6.81)mmHg、舒张压(78.36±6.47)mmHg均更低(P<0.05).结论 AIM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艾司洛尔结合真武汤加味医治,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调节其血压水平,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五香;赵芹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与探讨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受诊治的腹泻疾病患儿68例作为临床分析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与培菲康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病情康复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烧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思密达与培菲康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腹泻病,不仅可以快速止泻,缩短患儿的退烧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减轻疾病给患儿带来的极大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抑制肠道细菌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助产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共86例自然分娩产妇资料,其中观察组无会阴保护助产43例、对照组会阴保护助产43例.在产妇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对两组产妇的会阴撕裂、会阴侧切比率、分娩阵痛、胎儿娩出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比率,低于对照组的会阴侧切比率.无会阴保护产妇的会阴Ⅰ级撕裂程度,高于有会阴保护产妇的会阴撕裂程度.无会阴保护产妇的会阴Ⅱ级撕裂程度,低于有会阴保护产妇的会阴撕裂程度,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会阴水肿等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病症比率,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助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会阴撕裂、会阴侧切比率和分娩阵痛,并减少产妇产后病症比率,因此在临床方面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在自然分娩患者产前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90例自然分娩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产前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分娩时的疼痛情况,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治疗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5.37±3.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8.67±5.64)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患者产前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降低其疼痛等不良反应,减少了产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了分娩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SE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孙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研讨硫酸羟氯喹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A组(n=42)和B组(n=42),两组均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用药,A组在甲氨蝶呤基础上追加硫酸羟氯喹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结果 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羟氯喹是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可靠药物,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万义;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我科共选取了35名新生儿黄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排便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第一次排胎便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胎便转黄的时间也显著早于对照组.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中药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值得在目前的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黄敏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及无轮状病毒感染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时间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对两组患儿进行实验检查,对两组的肠道状况以及肠道外损伤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外肠道损伤46例,损伤率为76.67%,对照组外肠道损伤24例,损伤率为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中患儿的临床表现较多,对于痴线外肠道损伤的患儿根据病情,积极进行处理,以保障患儿的健康.
作者:曲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构建在社区护理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本文将结合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改革实践,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实践过程及实践价值.
作者:郑明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抗抑郁类药物联合艾司唑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2例F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莫沙必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42例),于此基础上将联合抗抑郁类药物、艾司唑仑治疗者作为研究组(50例),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HAMA、SD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以研究组HAMA(6.38±2.51)分、SDS(41.33±2.08)分改善幅度更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腹胀、早饱分、嗳气和上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D经抗抑郁类药物与艾司唑仑联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负面情绪、临床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低,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尹兆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比组(48例);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开展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并随访掌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比组的9.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和控制患者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尹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间质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间质性肺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间质性肺炎患者咳嗽评分(1.01±0.35)分,呼吸困难评分(0.98±0.12)分,咳嗽评分、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间质性肺炎患者VC(80.23±1.02)%,FVC(81.59±1.03)%,FEVI(67.89±1.35)%,TLC(77.89±1.86)%,观察组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静脉全麻无痛技术在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绝经期取环术妇女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取环,对照组常规取环,对比观察两组的术中血压、心率、宫颈紧张度及取环成功率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平稳,宫颈松弛,取环成功率和满意度均达到100%,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无痛技术,可减少绝经期妇女取环并发症和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作者:滕发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佳的急救时间和护理方法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方法 将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其进行急救并采取急救护理,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抢救效果,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提升.结论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及时的抢救,并进行综合护理,可以较好地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抢救和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护理分析价值.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