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研究

田丽华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 护理风险, 因素, 对策
摘要:目的:对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对策.方法:选取276例2014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对上述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出现助产士护理风险分为参照组(未发生风险事件的205例)和风险组(发生风险事件的产妇71例),对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参照组和风险组产妇在对分娩知识的的了解程度、助产士自身素质、护理管理因素以及助产士职业因素等方面对比,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娩知识的的了解程度、助产士自身素质、护理管理因素以及助产士职业因素等方面为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的常见因素,因此要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正确认识,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防范,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避免或降低,真正保证母婴健康.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差异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四组,对第一组患者进行骨牵引法治疗,第二组患者进行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第三组患者进行Gamma钉固定治疗,第四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二、三、四组患者效果明显高于第一组,第一组患者发病率以及髋内翻发生率等均高于二、三、四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林建;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预防性护理对减少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的效果

    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在疫苗接种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对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160例接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种者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种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接种者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种者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者不良反应程度优于对照组接种者(P<0.05).结论:对乙肝疫苗接种者在接种过程中采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能够减轻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程度,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马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论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逐渐加强,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因此,在儿科病房如何进行护理管理,减少护理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1 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1.1服务态度在护理活动中,因服务态度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工作繁锁、任务重,护理人员在接待患儿及家属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得漫不经心,解答问题不及时、不仔细、语言不严谨,使患儿及家属产生反感,引发护理纠纷.

    作者:庞丽平;宋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及对照组(n=52).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6%,对照组为84.62%,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可辅助治疗,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控制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作者:杨红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12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自2014年至2016年间对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1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术前、术后细致、精心的护理,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骨桥蛋白在基底动脉壁的表达分布及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壁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假手术(sham)组、SAH 12h组、SAH 24h组、SAH 48h组、SAH 72h组、SAH 6d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在各时点(sham组在72h时)灌杀大鼠,取基底动脉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SAH组模型大鼠基底动脉较sham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直径变小,72h时变化明显,6d时重;SAH后基底动脉壁OPN表达增加,表达高峰为二次注血后72h.结论:大鼠SAH模型存在明确的CVS,SAH后OPN在基底动脉壁中的表达上调,以72h时升高为明显并与CVS开始阶段的时相相一致,提示OPN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成为临床上预测CVS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余水;余方方;周章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实习护生护理差错的早期干预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护生向护理工作岗位过渡走向社会的必经阶段.然而,由于学生自身及带教老师等因素,均给临床带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使护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习中得到强化与升华,保证临床带教质量,是带教工作的主要责任和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我们科室在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取得显著成效,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临床护理带教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王敏;马丽;韩思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小儿腰穿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小儿腰穿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腰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本组患者后腰背部探讨原因,并针对所得疼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本次研究90例腰穿患儿中,共计19例发生后腰背部疼痛情况,发生率为21.11%.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儿心理因素、体位情况、依从性高低、脑脊髓压力、穿针进行情况等.结论:在对实施腰穿术治疗的患儿进行临床护理时,结合已知导致患儿后腰背部疼痛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有效减少患儿疼痛发生率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凤琴;孔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社区登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行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观察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依从性.结果: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依从性较护理前明显更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有利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提高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利预防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推广.

    作者:孙红丽;王继超;赵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均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8.33%,复发率为3.33%.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疗效显著,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凤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

    目的:针对大便失禁重症患者探讨对其展开集束化护理后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62例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在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到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而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分析对比入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护理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展开集束化护理后,失禁性皮炎得到非常好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负担、缓解痛苦、有效地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极大地帮助作用,值得推行.

    作者:孙晓;荣元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护理模式,分210例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老年患者为2组,103例以常规模式展开护理为一般组,107例以综合模式展开护理为综合组,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综合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比一般组少,发作时间比一般组短,综合组ST段压低减少的次数比一般组多,且综合组98.13%表示对护理服务满意,相较于一般组的80.58%较高,P<0.05.结论:对于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老年患者,临床上可积极展开综合性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缓解.

    作者:梁爱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小儿养护之道应顺应四时,培养正气

    儿童应天地之气而生,气候的变换随时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人们应顺应四季变化对儿童进行科学保健培养正气,既可促进生长,又可未病而先防.春季防风保肝、夏季防暑护心、长夏除湿健脾、秋季防燥润肺、冬季防寒补肾.

    作者:李琦;雷洁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生活饮用水后消毒剂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寻求生活饮用水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后消毒剂含量指标及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依据(GB/T20621-2006)《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标准》中的五步碘量法和余氯比色计检测,以出厂水和末梢水的PH值范围内消毒剂的实际氧化能力做为评价指标.结果:用二氧化氯发生器生产的消毒剂的实际氧化能力用五步碘量法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滴定结果同稀释后余氯比色计检测结果相同,生活饮用水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后,消毒剂含量指标可以用实际氧化能力(总有效氯)来评价,其总有效氯用生活饮用水GB/T5750检测的余氯和二氧化氯之和与余氯比色计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生活饮用水后可以用总有效氯做为消毒剂余量的评价指标,余氯比色计可以检测生活饮用水后总有效氯.

    作者:张云玲;黄文耀;周志成;唐振坤;王华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术中护理和手术配合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应用

    目的:探究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进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96例展开研究,平均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椎间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与手术治疗平均费用少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08%(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君;周瑶;沈利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方法

    目的:在护理工作量测量中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查看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科研调查等方式,并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调查.随后经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将系统中的主要调查项目及其权重确立下来,并确定获取数据的基本方式.结果:在经过一轮和二轮的资料收集、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调查项目定位225项,项目权重范围设置在0.1至18.0之间,以上数据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录入数据.结论: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了解护理工作量的基本情况,且数据来源可靠,权重设置科学,因此结果反馈较为准确.

    作者:张夫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新生儿常规护理及窒息后护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及窒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足月分娩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pgar评分将其分为正常新生儿(m=85)和轻度新生儿窒息(n=35,Apgar评分在4-7分范围内),正常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窒息新生儿予以科学有效的窒息抢救,实施强化临床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经过及时有效的窒息抢救和强化护理,仅3例在复苏后出现并发新生儿肺炎的情况,经过针对性护理后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所有新生儿均顺利健康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窒息抢救治疗和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促使其健康成长,保障其生命安全.

    作者:李凤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银川地区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性疾病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指标及代谢性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在宁夏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银川市某区1435例市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职业人群中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BMI等代谢性疾病指标检出情况.结果:不同职业相比,高血压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性疾病在我区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尽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慢病风险和发病率意义重大.

    作者:赵茜;孟岚;董建伟;张宏;吕永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优良率80%;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8.33%.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49例.参照组,给予肠安颗粒治疗,治疗组,联合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46/49),参照组为81.6%(40/4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