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

屈广磊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照料患者,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患者资料81例,对这81例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身体有关数据,并对其年龄、体质身体指数、膝关节活动状态等等一系列方面进行详细调查,以探究置换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参与调查的81例患者当中显示骨密度正常的患者有25 例(31%),而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的患者分别为 35 例(43%)、21 例(26%).另外,试验结果显示出患者全髋骨密度与年龄、体质量指数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230,0.225.患者患骨质疏松的程度与其年龄成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与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患者有关的疾病相关因素因素为:全髋骨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等等.在日常防治和后续治疗的时候可以考虑从这些因子着手,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老年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水平探讨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试验组应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腰背功能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椎体成形术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德峰;贾福森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后者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并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AMI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明博;郑柠;刘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加强医院医用耗材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

    医院在诊断病情以及进行治疗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各种医用耗材,其中涉及到医疗器械与一次性耗材等.医用耗材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决定着真实的诊疗效果,为此有必要更加关注耗材的有效期与耗材数量,因地制宜开展全方位的耗材管理.在健全监管机制的前提下,才能突显更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李存素;周明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生殖中心宫腔镜检查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生殖中心宫腔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共10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82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宫腔镜检查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完善护理配合可提高宫腔镜在辅助生殖技术检查手术中的安全性.

    作者:王雪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49例.参照组,给予肠安颗粒治疗,治疗组,联合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46/49),参照组为81.6%(40/4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3例报道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6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2:63例手术中260例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7-70分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约10-55毫升,术后7天恢复工作,术后3个月回访均无异常感觉,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2例因腹腔粘连而行三孔胆囊切除术,1例因不耐受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下难以完成手术,改行开腹手术,其余260例均顺利完成.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手术瘢痕不明显.

    作者:孙伟君;魏明;董滨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婴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婴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来我院分娩的92例产妇,入选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依据产妇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行母婴同室婴儿护理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照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3±5.4)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6.9±5.2)分,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产妇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情况掌握程度,观察组产妇掌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母婴同室对婴儿进行护理的时候,借助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提升产妇婴儿护理能力,进一步加深产妇对婴儿护理的掌握程度.

    作者:程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面神经炎的护理

    面部神经疾病为严重损伤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神经、细胞、免疫等系统诸多方面,笔者从认识面神经炎,了解期发病机制,针对病症临床表现,进行有效护理,减轻病患痛苦,助他们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郭红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探讨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方法:收取本社区50例既往曾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直至2017年5月,使用本社区自制问卷对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高尿酸血症认知情况,同时对痛风患者认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其中5例痛风患者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2例患者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3例患者家属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1例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同时90%的患者家属和患者想要了解疾病社区康复知识.结论:通过加强痛风知识教育,能增强痛风患者自我监查意识,减少误治和误诊情况,改善和提高痛风患者预后.

    作者:陈曦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32)和护理组(n=3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25%,护理组为96.97%,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方式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间,对患者治疗起到促进作用,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谷瑞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后调查2013年1月1日~5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对结果的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计划并实施,再次调查2013年6月1日~10月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5.56%降至0%.结论:对住院患者开展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严凤娇;胡丽茎;张蕾;吴洁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价值评估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初次献血者(2016年2月17日到2017年2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不实施强化心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强化心理干预),各100例,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献血人员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00%,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献血反应,使献血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值得研究.

    作者:刘海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精神科封闭病房流感暴发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观察与探究精神科封闭病房流感暴发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本院精神科在2017年7月4日至7月16日时间段内出现流感暴发,予以及时治疗、护理并加强预防,分析精神科流感暴发患者的效果.结果:实施对应的处理对策后,从第三天开始,精神科流感暴发患者体温逐渐的恢复正常且逐一解除隔离,到2017年7月16日为止,所有精神科流感暴发患者都得以解除隔离.结论:加强精神科封闭病房流感暴发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可避免流感暴发.

    作者:周家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观察系统性护理对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将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妊娠阴道分娩孕产妇(共65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设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32例,给予该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例数为33例,给予该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产后1h、5h、24h的出血量均显著多于研究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对照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24h舒张压与收缩压与研究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对高危孕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降低产后的出血量,减少大出血的发生几率,还有助于稳定产妇的血压水平,从而促进母婴结局,建议推广.

    作者:丁旭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后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在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实施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6.00%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8.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8.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能整体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瑞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以来,选取110例分娩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分娩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使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的观察组产妇,产中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对产妇分娩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的质量,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作者:左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方法

    目的:在护理工作量测量中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查看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科研调查等方式,并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调查.随后经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将系统中的主要调查项目及其权重确立下来,并确定获取数据的基本方式.结果:在经过一轮和二轮的资料收集、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调查项目定位225项,项目权重范围设置在0.1至18.0之间,以上数据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录入数据.结论: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了解护理工作量的基本情况,且数据来源可靠,权重设置科学,因此结果反馈较为准确.

    作者:张夫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银川地区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性疾病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指标及代谢性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在宁夏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银川市某区1435例市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职业人群中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BMI等代谢性疾病指标检出情况.结果:不同职业相比,高血压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性疾病在我区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尽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慢病风险和发病率意义重大.

    作者:赵茜;孟岚;董建伟;张宏;吕永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优良率80%;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8.33%.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不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小切口)对胆囊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胆囊结石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