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探讨

陈曦

关键词:痛风患者, 医疗认知行为, 问卷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方法:收取本社区50例既往曾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直至2017年5月,使用本社区自制问卷对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高尿酸血症认知情况,同时对痛风患者认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其中5例痛风患者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2例患者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3例患者家属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1例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同时90%的患者家属和患者想要了解疾病社区康复知识.结论:通过加强痛风知识教育,能增强痛风患者自我监查意识,减少误治和误诊情况,改善和提高痛风患者预后.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系统性护理对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

    目的:分析将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妊娠阴道分娩孕产妇(共65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设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32例,给予该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例数为33例,给予该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产后1h、5h、24h的出血量均显著多于研究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对照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24h舒张压与收缩压与研究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对高危孕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降低产后的出血量,减少大出血的发生几率,还有助于稳定产妇的血压水平,从而促进母婴结局,建议推广.

    作者:丁旭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评定

    目的:针对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5年至2017年所接受的该类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其中35例患者为参照组(Ⅰ组),剩余35例患者为实验组(Ⅱ组).Ⅰ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的护理工作,对Ⅱ组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还采取了预见性护理.结果:Ⅰ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57%,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23%;Ⅱ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7%,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P<0.05).结论:对急诊科脑卒中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康复医疗机构志愿者活动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5级康复治疗专业40名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活动组与志愿者专业活动组开展活动,1年后应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活动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活动前后,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沟通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构志愿者活动对学生语言交流技巧、人际关系建立、情绪控制等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在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方面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作者:段懿;刘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社区登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行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观察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依从性.结果: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依从性较护理前明显更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有利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提高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利预防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推广.

    作者:孙红丽;王继超;赵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IL-37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新进展

    IL-37是IL1家族成员,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近期IL-37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我院10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丁梅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102例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究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我院确诊为粉尘螨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舌下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症状、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患儿的鼻痒、流涕、喷嚏、鼻塞、体征评分、用药评分、症状总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患者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儿采取舌下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杨天文;李柳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DNA拓扑异构酶I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I的结构特性及作用机制,并对抑制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近年来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喜树碱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作者:孙雨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腹腔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腹腔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将39例伴有腹腔内感染的SAP患者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共分离8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4%,对泰能的敏感率为80%;革兰阳性菌占16%,均对泰能耐药.对照组治愈率为53%,观察组为86%(P<0.05);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47%,观察组为82%(P<0.05);对照组生存率为77%,观察组为95%(P>0.05);对照组重新感染发生率为58%,观察组为37%(P>0.05).结论:泰能对SAP继发腹腔内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早期感染组仍需多次手术才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会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合并双侧气胸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总结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合并双侧气胸病人的抢救与护理.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期间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护理:观察有无副作用,防止继发感染,加强皮肤管理等.经过精心护理,此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高了终末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维凤;李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做好饮食和并发症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方式后,对照组患者中,10例不满意.实验组中,3例不满意.可得,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丁蕾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综合分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4例.结果:在围手术期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结合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的术后特征变化情况,促使患者可以尽快康复,顺利出院.结论:术后观察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如果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落实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鹏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抢救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结合临床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发病抢救时间、抢救后卧床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统一判定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统一判定标准(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为患者赢得佳的抢救时间,大大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可以优化患者的康复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急诊护理措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术后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十分重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沈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依达拉奉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的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5年8月-2017年7月期间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随分为两组,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其并发症和Harri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组的Harri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润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各科选出86例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操作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金秀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患者118例(所属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各59例,对比2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的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总结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7年5月西安片区干休所家遗属220人以及老干部160人,共计3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展开预防保健措施,观察应用效果情况.结果:通过相关预防保健干预措施后,患者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压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有助于促进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作者:吴亚玲;任小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接诊时间、急救时间、确定治疗方案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2.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玉梅;孙宝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