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的疗效分析

王耿红

关键词:中药炮制, 临床应用, 疗效
摘要:目的:对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疗效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所接收的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0例,实验组患者随机再分为三组,设定为A、B和C组,各40例.对照组不予以进行中药炮制处理,而实验组则接受中药炮制处理,其中,A组选择挥发油类药物,B组选择苷类药物,C组选择生物碱类药物,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有5例,腹胀腹痛的有5例,惊厥抽搐的有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0.0%;实验组患者中,C组出现恶心呕吐的有3例,而A组与B组却未出现不良反应,可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上,实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炮制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极低,安全可靠,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1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患者进行全面且严密的检查后,我院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腺瘤性息肉患者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并对患者实施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检查.结果: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完成时间为168.50±11.55min,术中出血量为86.67±4.26mL,另外两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10.50±17.95min和298.33±17.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6.67±13.25mL和275.00±14.62mL.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48小时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同时开放患者的回肠造瘘,患者在术后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术后住院7天至19天.讨论:将直肠外翻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当中,不仅能够达到切除病灶的目的,还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同时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杩栋赫;张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结核性脓胸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评价

    目的:探究结核性脓胸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时间段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来进行分组,单号观察组(n=30),结合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和护理;双号对照组(n=30),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分别观察两组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6.66%),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1例(36.6%),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X2=9.254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0%),比较后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381;P<0.05).结论:结合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来对结核性脓胸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而且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消化内镜护理当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消化内镜的检查患者当中随机选取了48例来作为对照组,对这部分患者实施普通的护理操作,另外选取48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来作为观察组,在对其实施普通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增加PDCA循环模式,然后再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与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而且对比差具有非常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充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媛媛;梁荣荣;连凯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护理情况.方法:针对40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归为观察组,将另外40例老年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归为对照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时发病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多数患者为S-T段下移发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36±2.57(次/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1.29±2.54(次/分钟),两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明显,因此日常应该注重监测护理,加强患者和家属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恶性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栾臻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考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血液科中对接受输血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措施前后,输血总体质量合格率及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结果: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输血总体质量合格率及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在实施之前有所提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输血单合格率和提高输血质量,能够有效保证用血安全和质量,保证患者能够用上健康的血液,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刘新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需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3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15例,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其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张继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基层乡镇医院临床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探究基层乡镇医院临床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的依从性以及血压状况.结果:护理前的依从性明显比护理后的高;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护理前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层乡镇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控制血压,改善生活习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孙雪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急救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既可提高抢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锦连;林国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精神科封闭病房流感暴发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观察与探究精神科封闭病房流感暴发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本院精神科在2017年7月4日至7月16日时间段内出现流感暴发,予以及时治疗、护理并加强预防,分析精神科流感暴发患者的效果.结果:实施对应的处理对策后,从第三天开始,精神科流感暴发患者体温逐渐的恢复正常且逐一解除隔离,到2017年7月16日为止,所有精神科流感暴发患者都得以解除隔离.结论:加强精神科封闭病房流感暴发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可避免流感暴发.

    作者:周家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

    目的:研究膝半月板受损之后,采用关节镜和MRI进行诊断的异同以及二者的不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资料80例,分别在关节镜以及MRI的辅助下进行受损级别的确定,对比两种手段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差异.结果:MRI信号显示,80例膝半月板受损患者当中,有一级损伤患者23例,二级损伤患者34例,三级损伤患者23例;关节镜观察结果显示,一级损伤患者有24例,二级损伤患者30例,三级损伤患者26例.可见MRI信号测试的准确性为91.2%,敏感性为90%.结论:在诊断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受损程度时,采用MRI技术对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定位患者的损伤类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上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手段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郎岩;孙金锋;霍丙胜;师彦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胸水吸收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胸膜增厚厚度小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FVC及FEV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简阅;韩子静;刘浪涛;郑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行,对比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实验组在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术后禁宜事项等方面普遍优于普通护理的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陈蕊;谢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DNA拓扑异构酶I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I的结构特性及作用机制,并对抑制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近年来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喜树碱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作者:孙雨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与血栓通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l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血栓通静滴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20ug静脉滴注,总疗程为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丽婷;于松梅;侯俊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以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优化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文章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完成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这一过程,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使师生之间的课堂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

    作者:孙娇;何海涛;王澍;费瑞;陈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的疗效.结果:在治疗30d后,试验组的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6d时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治疗中引入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和晨僵症状,减轻其ESR和CRP,有效控制炎症.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依达拉奉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的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肾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肾内科患者共104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联合风险管理,将两组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为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6%,x2=4.875,P=0.027.结论:在肾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宗江萍;刘维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102例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究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我院确诊为粉尘螨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舌下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症状、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患儿的鼻痒、流涕、喷嚏、鼻塞、体征评分、用药评分、症状总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患者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儿采取舌下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杨天文;李柳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