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管理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柏顺敏

关键词: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 阴道分娩, 产程管理, 研究进展
摘要:疤痕子宫是指有过子宫手术并手术后在子宫部位留有疤痕的子宫,与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有着直接的关联性.本文主要简单阐述各家对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管理与护理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抢救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结合临床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发病抢救时间、抢救后卧床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统一判定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统一判定标准(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为患者赢得佳的抢救时间,大大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可以优化患者的康复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急诊护理措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延伸性护理在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的应用

    目的:探究延伸性护理在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的应用.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肿瘤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抗肿瘤治疗,在治疗间歇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延伸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69.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延伸性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娟梅;曹海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以来,选取110例分娩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分娩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使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的观察组产妇,产中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对产妇分娩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的质量,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作者:左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延续性护理对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与产后恢复的相关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与产后恢复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平均分组原则分为两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产后干预,6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产妇产褥期各项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且可改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母乳喂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通过试验以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整个呼吸系统感染治疗当中的治疗疗效,通过实验结果得到试验结论,以为临床医学提供相关的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呼吸系统感染治疗.方法:选择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资料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人数均为50例.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观察组的50例患者存在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则不存在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其身体各方面相关数据一切正常.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查以探究两组患者的有关身体数据差距,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在进行治疗之后,监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身体反映情况,显示出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治疗之后其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的患者各项数据水平均低于观察组.结论: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查具有非常明显的诊断作用和医疗价值,能够对患者的身体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检测和有效评价,有助于帮助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的感染治疗,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的方式帮助患者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重获新生.

    作者:陈敏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以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优化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文章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完成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这一过程,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使师生之间的课堂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

    作者:孙娇;何海涛;王澍;费瑞;陈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治疗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结果:中年人、情志失常、饮食不洁、病程3个月及以上、饮食不规律和心理状态异常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危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痰气交阻证、胃热阴虚证.结论:针对年龄、情志失常、病程、饮食和心理状态等胃食管反流病高危因素,采取积极应对和治疗措施,并针对中医证型采取治疗方案.

    作者:袁奕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未经过免疫组化,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V-9000两步法),对比两组检查结果,进而分析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检出阳性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郑德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依达拉奉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的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骨桥蛋白在基底动脉壁的表达分布及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壁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假手术(sham)组、SAH 12h组、SAH 24h组、SAH 48h组、SAH 72h组、SAH 6d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在各时点(sham组在72h时)灌杀大鼠,取基底动脉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SAH组模型大鼠基底动脉较sham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直径变小,72h时变化明显,6d时重;SAH后基底动脉壁OPN表达增加,表达高峰为二次注血后72h.结论:大鼠SAH模型存在明确的CVS,SAH后OPN在基底动脉壁中的表达上调,以72h时升高为明显并与CVS开始阶段的时相相一致,提示OPN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成为临床上预测CVS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余水;余方方;周章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探讨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医疗认知行为问卷调查.方法:收取本社区50例既往曾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直至2017年5月,使用本社区自制问卷对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高尿酸血症认知情况,同时对痛风患者认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其中5例痛风患者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2例患者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3例患者家属对痛风康复知识以及高尿酸血症知识知晓、1例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知识知晓、同时90%的患者家属和患者想要了解疾病社区康复知识.结论:通过加强痛风知识教育,能增强痛风患者自我监查意识,减少误治和误诊情况,改善和提高痛风患者预后.

    作者:陈曦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后者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并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AMI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明博;郑柠;刘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评价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效果

    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效果进行加以观察.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治疗的该类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并且平均分成两个组,其中40例患者为参照组,剩余4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参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性护理以外还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的SDS评分为分、心率、6min的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以上的结果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促进心功能恢复,有效防范心率衰竭等问题.

    作者:张思娥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微生态研究及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探讨其在临床微生态中的研究和展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妇科科室收治患有阴道炎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展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结果:80例确诊为感染了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有大约32.50%(26/80)的患者确诊为单纯性需氧菌性阴道炎;剩下67.50%(54/80)的患者确诊为混合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结论: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对其应该展开多种细菌检查,确诊患者感染情况后选择佳治疗方案,患者方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互联网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当前互联网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和网络资源给外科学教学方面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我院开展对互联网和网络技术以及资源等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的提高外科学的教学成果.

    作者:张兵钱;唐全;凌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危重症专职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以及满意度情况都显著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危重症专职护理进行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而且护理满意度也相应的升高,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白云峰;麻春艳;宁红利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患者118例(所属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各59例,对比2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的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应用PDA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身份识别有关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了解PDA应用前后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构建和谐门诊输液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方法:从门诊科室自行设计的护理协调登记本、护理缺陷登记本中关于身份识别的有关纠纷,将PDA应用前与应用后有关于身份识别护理纠纷筛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在随机抽取100名门诊输液患儿家属实施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PDA应用前后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纠纷构成比分别为61.6%、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A应用前后不同季度、不同岗位班次护士、不同纠纷类型,其发生的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纠纷构成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的应用可以帮助构建和谐门诊输液护患关系,加强输液安全,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新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新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全身骨骼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常见骨科疾病,POP多发于老年人群、绝经女性,容易引发脆性骨折、四肢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目前,POP的临床治疗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POP的流行病学特征、危害、诊断方法及标准、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旨在为POP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春凯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胸水吸收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胸膜增厚厚度小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FVC及FEV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简阅;韩子静;刘浪涛;郑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