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萍;刘望彭;康春松;邢晋放;李天亮;陈武;杨永生
患儿男,9岁.因间歇性尿频尿急6年,加剧1个月来院行超声检查.3岁起尿频尿急,每日小便20~30次,伴夜间遗尿,在外院对症治疗6年无效.入院后体检:心肺腹部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小便常规、生化、肝功、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CT:膀胱右前壁及下后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考虑膀胱壁增生引起.膀胱镜活检:膀胱粘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作者:邵赭英;谢晓燕;吕明德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用彩色超声对糖尿病患者96例,正常对照组42例,进行双下肢动脉检查,选用超9-HDI超声诊断仪,观察多项血流参数.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发病年龄提前(P<0.05),足背动脉先受累,损伤重.糖尿病组大流速(Vmax)、血管内径(D)、血流量(Vo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组血管损伤程度较血糖控制较好组明显加重(P<0.01).9例糖尿病患者出现股动脉、腘动脉闭塞,同期与血管照影对照,病变部位及范围相符合.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有明显损伤,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CDI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准确、可信、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孔金金;张晓蓉;周一萍;秦卫;郝景华;王仲仆;夏雪培;黄薇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特点、病理基础、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就其病理与超声显像的关系及超声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9%(11/14例).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四型:Ⅰ型:乳头增生型2例;Ⅱ型:结节增生型2例;Ⅲ型:弥漫增生肥厚型4例;Ⅳ型:混合增生型6例.结论: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
作者:殷军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索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疾患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探头沿乳头作放射状扫查观察35例乳头溢血(或溢液)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其中20例辅以乳腺导管声学造影.造影剂包括3%双氧水、生理盐水、76%泛影葡胺、空气等.并对100例正常妇女进行乳腺大、小导管内径测量.结果:正常妇女非妊娠或哺乳时乳腺大导管内径为1.42±0.2mm,小导管0.83±0.1mm.液体造影剂可扩张输乳管,便于观察病变.双氧水既可扩张导管又可产生微气泡强光点从而对病变导管进行定位.超声显示导管扩大符合率100%,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71%.结论:高频探头沿乳头作放射状扫查是诊断乳腺导管疾患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辅以乳腺导管声学造影可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杜伊林;彭玉梅;杨素华;李进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者,男性,17岁.颈部进行性增大二个月来院诊治.体查:一般情况良好,甲状腺Ⅲ度肿大,表面欠光滑,质中,未触及明显肿块.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T3 T4正常.临床诊断:甲状腺恶性病变可能.
作者:雷建明;余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儿男性,9岁,生后6月左右出现哭闹后口唇发绀,2岁开始出现蹲踞现象,今来我院就诊以明确诊断.体检:口唇略发绀,杵状指,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Ⅳ/Ⅵ级收缩期杂音,P2不亢进,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粗糙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右室肥大.
作者:朱蔚;邓又斌;黎春蕾;张友耿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常规超声即基波成像(FI)的对比观察,研究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改善二维图像质量,尤其在提高心内膜边界显示方面的价值;探讨NTHI改善心内膜显示后对左室收缩功能测量的准确性.方法:①对30例各种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用LAX、SAX、A4C、A2C 4种标准切面,对每个节段心内膜清晰度进行半定量分析(0~3分);并且对四种标准切面的整体图像质量进行评价;②对27例TDE患者分别计算FI和NTHI的EDV、ESV和EF,并与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MPI)的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FI与NTHI各种评分(0~3分)的心内膜节段数不同,其中达3分者,NTHI为267个节段(40.5%),FI仅有104个(15.8%)(P<0.005);30例患者660个心肌节段的心内膜清晰度平均计分,FI和NTHI分别为1.39±0.95分,2.22±0.86分(P<0.001),同时,NTHI各切面整体图像质量明显优于FI(P<0.01);②27例TDE患者NTHI的EDV、ESV、EF与RMPI测值高度相关,明显高于FI(P<0.05).结论:①NTHI可提高二维图像的分辨力和对比度,明显增强心内膜边界识别能力,改善图像质量;②由于NTHI明显提高心内膜显示,使其对左室收缩功能测量的准确性高于FI,而且操作简便,为心脏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超声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作者:袁霞萍;刘望彭;康春松;邢晋放;李天亮;陈武;杨永生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脾脏声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与病理对照的方法,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脾脏厚度及长径、脾动静脉直径、脾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大流速、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脾动脉阻力指数.结果:除脾动脉阻力指数外慢性肝炎患者上述所有指标均高于正常人(P<0.01);脾脏增大的患者脾动静脉血流参数除脾动脉阻力指数外均高于脾脏不大者(P<0.01);脾脏厚度、长径及脾静脉直径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之间(S0~S4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P<0.01),其余指标在S0~4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且与S无显著性相关.结论:①在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阶段即可出现脾循环亢进,这一变化与脾脏动脉性充血有关;②脾脏厚度及长径、脾静脉管径较脾动静脉血流参数能更好地反映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病变程度.
作者:郑荣琴;吕明德;宁芳芹;李建国;卢翠容;蔡银科;姚集鲁 刊期: 1999年第12期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3月,我们对11例胸部疾病病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本组病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51岁,其中胸膜病变1例,纵隔病变2例,肺部病变8例.穿刺前均行X线拍片和CT检查,其中3例行MIR检查.
作者:方群 刊期: 1999年第12期
B1、B型血流显示技术 B-FLOWB-FLOW是一种临床上很有前途的工具,数字编码超声(Di. gtally Encoded Ultrasound;DEU)可以使操作者观察到实时血液动力学的血流与有关静态的组织的关系.
作者:燕山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及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PDI),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对54例89个肝血管瘤进行研究.结果:CDFI对肝血管瘤内血流显示敏感性较低,显示率22.47%;PDI对肝血管瘤内血流显示敏感性很高,显示率96.6%,两者对病灶内血流显示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我们认为PD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洪;王中阳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本文报告30例胆道蛔虫症均由B超检查诊断,经高压氧治疗后蛔虫完全退出胆道.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68岁.病程1小时~5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间歇性钻顶样疼痛.
作者:陈芳琳;雷秀兰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者女,32岁.左下腹不规则痛3天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均正常.左附件区触及一鹅卵大之包块,活动度差,轻微压痛,右附件未触及异常.临床诊断为左附件包块.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为6.3cm×4.2cm×4.0cm,左后壁包膜不光滑,肌层回声均匀,节育环显示在宫腔内.
作者:韩淑杰 刊期: 1999年第12期
孕妇20岁,孕第一胎停经20周余,产前常规B超检查.双顶径4.6cm,股骨长径2.6cm,胎心率140次/分,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厚3.8cm属Ⅱ级,羊水4.2cm.脊柱背面纵向连续扫查时,胸腔内见一5.0cm×3.6cm多房液性暗区,可见完整包膜回声.腹腔内见深度为0.7cm液性暗区,皮肤呈双边影.
作者:李淑清;李丽娟;甘玉杰 刊期: 1999年第12期
1.二次谐波显像的基本原理目前测定左、右室血流的方法是用Doppler技术,而心肌内的血流由于量少(仅占心肌的6%),血流速度很低,很难用Doppler技术测出.一些研究用冠脉内注射造影剂与常规超声结合,也不能明确区分出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1].为了区分血流与周围组织,现发明一种新的技术-Harmonic成像技术[1、2],使用新型声学造影剂静脉内注射和二次谐波技术相结合,经胸超声即可证实心肌灌注的情况.
作者:陈爱华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者男,21岁,因心悸,气促,胸骨旁第三、四肋之间闻及Ⅳ级双期杂音并向胸前广泛传导,可触及震颤,颈静脉怒张,而行心脏彩超检查.示:左房、左室、右房、右室增大,以右房、右室为明显,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见无冠窦呈花瓣状向右房内突出(图1),瘤体壁薄,底部大,内口1.45cm,顶部小外口0.65cm,瘤体长径达4.65cm.彩色多普勒示破口处及其附近见蓝色为主五色相间的双期血流束,以舒张期为明显.
作者:李云安;刘燕;杨燕淑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者男,17岁.25天前与别人打架,上腹部被踢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吐出褐色胃内容物约200ml,腹痛呈钝痛,在当地医院治疗7天效果不佳,出院后仍感腹痛、恶心,近5天来腹痛加重,呈持续性胀痛并腹部逐渐增大,来我院诊治.
作者:宋戈萍;吐妮莎·艾沙;胡萍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变化规律.方法:9只患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按常规连续显像方法和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分别用高频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结果:灌注-延迟显像产生的视觉肿瘤显影评分显著高于常规二次谐波显像(P<0.01),灌注-延迟显像和常规显像的肿瘤显影视频密度值分别为118.38±18.41和87.83±17.03(P<0.01).常规显像方法和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对于5-10mm肿瘤结节的超声检出率分别为63.6%和90.9%.结论: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确保观察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现象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影像对比度和诊断敏感性.
作者:刘政;王红;刘梅;谢峰 刊期: 199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对2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二尖瓣返流(MR)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检测.结果:在静息状态下,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呈限制性充盈方式,E/A为2.3±1.5,E波减速时间(DT)为117.6±13.2ms;肺静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大流速(S/D)比值为0.54,心房收缩期逆向血流速度(PA)为28.2±14.3cm/s;左室-dp/dtmax、dp/dtmax和EF均减小,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延长,收缩期左房压(SLAP)升高.应用多巴酚丁胺后E/A明显减小,DT延长,S波增加,PA波减小(P均<0.05),-dp/dtmax和dp/dtmax显著增加,T值缩短;主动脉血流量增加,二尖瓣返流量和返流口面积均减小.结论:DCM合并MR患者存在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降低,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张梅;张运;徐新生 刊期: 1999年第12期
患者女,30岁.因右上腹胀闷,时有恶心三个月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右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超声所见:胆囊形态及大小正常,近胆囊颈部囊壁可见一不规则实质偏强回声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基底宽0.8cm,肿物大小2.2cm×1.4cm×1.4cm,无移动性,囊壁厚3mm,不光滑(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可见肿物基底部有一束血流绕行,脉冲多普勒呈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20cm/s.超声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实质性肿物.
作者:于德平;董雪菲 刊期: 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