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蕾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针灸推拿的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0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1316例)当分析的对象,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针灸推拿治疗,总结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次研究的1316例患者经针灸推拿后,有658例患者治愈,其治愈率是50.0%;有526例患者好转,其好转率是39.97%;有132例患者疗效甚微,其疗效甚微率是10.03%;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9.97%.患者治疗后的肿胀评分(0.52±0.23)分小于治疗前(1.16±0.07)分,有统计学意义(t=96.570,P=0.000).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0.71±0.38)分小于治疗前(2.25±0.42)分,有统计学意义(t=98.635,P=0.000).患者治疗后的HSS评分(42.15±4.25)分大于治疗前(20.12±3.15)分,有统计学意义(t=151.0.71,P=0.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针灸推拿的价值确切,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明显改善症状和膝关节功能.
作者:刘东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观察11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差异,护理后SF-36各项目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且焦虑情绪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毕君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分析精神科康复病房护理安全,探讨护理对策,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KT、Caspase-9及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影响.方法: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缺血3h后再灌注4h,24h,72h,1w,2w,然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分钟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小时.经免疫组化测定AKT、Caspase-9及LC3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缺血侧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LC3表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30分钟应用局部亚低温能够减少梗死面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梗死灶周围半暗带AKT表达,抑制Caspase-9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李丽茹;黄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三种麻醉方法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得5000例下腹部手术椎管内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腰椎麻醉组和连续硬脊膜外麻醉组3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的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从麻醉效果来看,腰硬联合麻醉组与腰椎麻醉组结果基本无差异,但明显低于连续腰膜外麻醉组.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腰硬联合麻醉组为61.65%,连续硬膜外麻醉组为36.67%,腰椎麻醉组为83.27%.结论:在椎管内麻醉的治疗中,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好,不仅阻滞完善,见效快,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高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开来.
作者:滕建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对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55例腔镜手术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5例腔镜手术患者为B组研究主体.A组实施QCC手术接台管理,B组给予常规管理.对比接台时间与各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接台总时间、准备手术物品时间、通知时间、床边时间、护送时间与等电梯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腔镜手术患者行QCC管理,可明显缩短其手术接台时间,减少不良情况,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可推广.
作者:游长菊;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脑梗塞患者,所有脑梗塞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实施大剂量丁苯酞治疗以及常规剂量丁苯酞治疗,将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IL-6(13.57±3.05)ng/L、CRP指标(7.10±2.05)mg/L与对照组IL-6(15.02±3.40)ng/L、CRP指标(10.15±3.25)mg/L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大剂量丁苯酞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冯晓娜;王立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阴道炎五联检在常规白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0例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来本院进行白带常规检查的女性,回顾相关资料,所有女性分别实施常规镜检与阴道炎五联检,以分泌物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符合率对比:常规镜检低于阴道炎五联检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敏感度、特异度对比:常规镜检低于阴道炎五联检(P<0.05).结论:在白带常规检查中,阴道炎五联检可有效减少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漏检率,且在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中明显高于常规检测,且操作简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芪苈强心胶囊,n=54)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n=54).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50/5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37%(38/54)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F、LADd和LVESd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VEDd、LADd和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喜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肺结核的发病现状以及与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方法:从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对其发病情况做好详细的统计以及分析,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控制方案,将肺结核发病率显著降低.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有1例患者并发肺气肿,2例患者并发肺心病,发生率为4.29%,且其他患者的病情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日常的严格管理,按照疾病情况制定好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将肺结核发病率有效控制,避免疾病出现进一步的传播以及蔓延.
作者:吴旭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共涉及麻醉药品6种,使用麻醉药品的科室分别为急诊外科、急诊科、外科及脾胃病科.盐酸哌替啶的DDDs高,但2017年相对比2016年有所降低.结论: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尚有个别医师在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上存在不合理使用,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纪晓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外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展开研究.结果:在260例患者当中,出现风险事件的例数为44例,所占比例为16.9%,其中风险事件类型包括沟通问题、管道脱落、跌倒、坠床和术后感染几个方面.结论: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应进行细致分析,制定合理的防御对策,可以有效起到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效果.
作者:程凤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进行护理工作常见的影响因素并评价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1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纠纷的影响因素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7.1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1.42%,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7.14%,差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纠纷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淑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新生儿脓毒症是一种极具威胁的新生儿疾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是新生儿时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后造成的全身性感染.通常该病的发病率在0.1%-0.8%左右,但是该病的发病率与新生儿的体重呈反比关系,发病率高可达16%,病死率较高约在30%-50%左右,如果治愈并存活,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约在40%-60%左右.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新生儿脓毒症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新生儿脓毒症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性研究.
作者:柳秋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不同输血策略治疗严重创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出血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血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23)以及对照组(n=23).对照组应用传统输血策略;研究组则应用早期干预凝血策略,对比两组HCT、Hb、PLT、PT、APT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输血治疗后,两组的HCT、Hb、PLT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的PT、APTT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70%,对照组为34.78%,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给予早期干预凝血的输血方案可有效改善其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而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朝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风湿骨病是由一种特殊蛋白质即特殊痰湿沉浸在关节腔的关节液中而形成的,但这个形成是有条件的,风寒是外部因素是外部的特殊条件,痰湿是内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是风寒湿气合而为痹的形成过程.如果人的体内不存在这种特殊的痰湿,不论受到怎样的风寒潮湿侵袭也不会生成风湿骨病类的疾病.治疗风湿骨病的要点就是通过相应的药物采取相应的办法清除掉关节液中的特殊痰湿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对于伴有细菌类复合型风湿骨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刘誉洲;刘建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进区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进区2006-2015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39起,发病人数980例,罹患率1.39%,无死亡病例.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2.05%,其中水痘多共22起,占56.41%;疫情集中出现在3-6月份和12-1月份;小学报告疫情数多共29起,占74.36%,幼托机构患病率为4.09%,高于其他各类学校;首发病例至事件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9d,经检验,首发病例至事件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学校是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应做好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有效预防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
作者:朱华琴;吴惠;朱洪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采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60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治疗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边转运边治疗的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先治疗再转运的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研究组较为优异(P<0.05).研究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研究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采用先治疗再转运的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作者:王利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介入栓塞及开颅瘤颈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患者行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介入动脉瘤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是86.67%,对照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是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更优,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徐振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为实验对象,使用掷色子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奥美拉唑三联方案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硝基呋喃类抗生素三联方案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血清炎症因子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硝基呋喃类抗生素三联方案进行治疗,其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楠楠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