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语昕
目的 :实验研究应用生化检验对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将此归为实验组,将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正常值,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情况进行检验,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高重要依据,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主要为了探究臭氧消毒技术对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的伤口采用臭氧消毒技术,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消毒技术.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第9天创面愈合程度,第3、6、9、12天患者的新生表皮组织的主要面积比率的变化.结果:当P<0.05时,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当P<0.05时,观察组在第9天创面甲级愈合数高于对照组,第3、6、9和12天,观察组的新生上皮组织面积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臭氧消毒技术对于患者恢复来说至关重要,可促进伤口愈合并提高药物的疗效.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预见性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阴道冲洗中的应用,方法:取在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90例官颈癌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普通组,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比较两组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放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显著减少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萍;黄玉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疾病中进行全血CRP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患儿,患儿的疾病包括肺炎和发热,将该组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于我院行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将该组儿童作为对照组.本课题参与者均进行了全血CRP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参与者的全血CRP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中60例患儿的CRP检查结果均明显升高,而对照组中参与者的CRP检查结果仅1例升高(1.7%),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全血CRP检查示CRP平均值为69.33±2.07mg/L,比对照组2.41±1.23mg/L明显升高,两组数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科疾病治疗时采用全血CRP检验效果理想,能够为患儿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虞春晖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KT、Caspase-9及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影响.方法: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缺血3h后再灌注4h,24h,72h,1w,2w,然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分钟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小时.经免疫组化测定AKT、Caspase-9及LC3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缺血侧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LC3表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30分钟应用局部亚低温能够减少梗死面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梗死灶周围半暗带AKT表达,抑制Caspase-9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李丽茹;黄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于青岛市各大医院男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为有效医院有效管理提供资料支持.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的50名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工作满意度低下.结论:影响男护士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医院应当重视该现状,多角度出发,保障男护士的基本权益,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朱瑞刚;姜云霞;赵丽;盖玉彪;王爱敏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随机原则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分析组则展开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分析组干预后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用于胆管癌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寇晓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参组人员为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的参组人员采用切开复位.结果:在治疗后腕背伸度、腕掌屈度以及前臂旋后等相关恢复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治疗效果要高于闭合复位.
作者:王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推行,医院管理模式已由宏观粗放型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转变.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能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为适应现代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合理正常运行,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工作模式.
作者:汤清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观察患者急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少,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的全过程,给予优化护理服务,能减少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杜丽丽;杨秀花;李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开腹手术,观察组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VAS得分、初次下床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少,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徐从俊;赵克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镇静、镇痛治疗中,对照组单独应用咪达唑仑,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过程中,相比单独给予咪达唑仑,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疗效更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赵斌;刘长江;吴笛;赵佳媛;佟鑫;苏华田;李艳玲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穴位埋线配合西药、中药治疗外感风寒型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名外感风寒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则通过穴位埋线的方式与西药、中药配合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在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方面,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感风寒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而言,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西药、中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的病症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康复时间也明显缩短,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任素芳;纪超伦;王少波;董正军;张慧娟;穆美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轻微型肝性脑病.导致患者出现程度轻重不同的急性神经精神症状.慢性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出现慢性肝性脑病,在数年中反复发作.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程发展,肝功能恶化并发肝性脑病伴随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可发展至不可逆肝昏迷.这样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甚至昏迷的肝性脑病临床综合症的危险因素涉及到护理的多个层面,导致了护理干预的复杂性.笔者分析总结了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胜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8例做医疗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日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效果,病患护理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病症缓解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病症缓解有效率为84.09%,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临床症状表现分析,判定综合护理效果明显,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值得被进一步完善应用.
作者:王晓琼;龚燕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此时医院需针对当下的卫生管理安全问题,采取有效、合理的应对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方案,促进医院良好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现阶段医院卫生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措施,力求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那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产科护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12例足月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予以对照组产妇常规的护理,予以观察组产妇实行预见性护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71%和17.92%,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低于观察组产妇,两组产妇的护理总满意程度分别为80.18%和93.39%,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前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提升护理效果,降低产妇的分娩风险,提升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
作者:李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外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展开研究.结果:在260例患者当中,出现风险事件的例数为44例,所占比例为16.9%,其中风险事件类型包括沟通问题、管道脱落、跌倒、坠床和术后感染几个方面.结论: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应进行细致分析,制定合理的防御对策,可以有效起到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效果.
作者:程凤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方法:选取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全身麻醉患者,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右美咪定麻醉,研究组使用地佐辛麻醉,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在T0时,两组患者的DBP、SBP、MAP、HR比较差异无变化(P>0.05),在T1、T2时间点,两组的DBP、SBP、MAP、HR值均明显上升,且T2时间点的DBP、SBP、MAP、HR值均高于T1时间点(P<0.05);而研究组在T3时的DBP、SBP、MAP、HR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影响相比,地佐辛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但两者对于全麻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方面比较无差异.
作者:杨东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针对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应用详情.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喘嗽患儿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要将两组患儿的等信息做详细记录,观察其临床反应.结果: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则共计出现2例厌食和1例红斑现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中,可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其治疗效果,故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