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生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探讨

石翠红

关键词:益生菌, 小儿, 抗生素, 腹泻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到某院进行治疗因使用抗生素发生腹泻现象的患儿10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使用益生菌--复方嗜酸乳酸菌杆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使用益生菌治疗,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常规治疗,对患儿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结论: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截瘫患者康复期的综合康复护理

    截瘫在医学上讲,它是一种相对严重的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跌伤引起的脊髓损伤、椎管内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损伤以及手术引起的医源性损伤.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转至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为其重返家庭和社会做好准备.护理工作的重心是患者家属与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积极配合,充分利用患者剩余功能的补偿功能.所以,我认为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是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麦尔哈巴·艾尔肯;麦仁妮萨·艾太科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吡嗪酰胺抗结核化疗致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抗结核化疗中吡嗪酰胺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结核病患者,根据吡嗪酰胺使用情况分为两组,HRZE纳入观察组,HRE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8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抗结核化疗中使用吡嗪酰胺,造成高尿酸血症发生几率升高,需要临床密切监测患者血尿酸浓度.

    作者:张占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熄风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熄风通络汤对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的基础上配合熄风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比较,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熄风通络汤对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疗效肯定.

    作者:王海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对比分析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与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培美曲塞结合奈达铂以及结合顺铂治疗的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医院诊治的6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3例,依次给予培美曲塞、奈达铂治疗,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用药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疗效与参照组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参照组用药副反应多于试验组,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整体疗效更理想,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荐.

    作者:唐洪君;钟海鸣;陈景胜;余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森林脑炎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森林脑炎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36例森林脑炎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统计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满意度,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森林脑炎高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志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不同年龄小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2-5岁,30例.研究组患儿6-10岁,30例.所有患儿均愿意采用七氟醚全麻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与研究组患儿给予七氟醚进行全麻.对比两组患儿苏醒后的患儿产生的躁动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苏醒后的躁动发生率(9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苏醒后的躁动发生率(63.3%).结论:不同年龄小儿患者中年龄较小的患儿产生的不良情况高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因此护理医务人员在进行患儿麻醉应该根据患儿年龄可以适当的控制剂量,以此来降低患儿的苏醒率.

    作者:汪富平;马新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中晚期肺癌采用介入联合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晚期肺癌采用介入联合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人数为46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3月~2018年2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造影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联合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20.08%,p<0.05.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其疼痛感,极大程度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世昌;王洁川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肺炎新生儿106例,根据新生儿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新生儿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新生儿护理效果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对比2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时间,试验组体温恢复时间(2.39±0.42)d,参照组体温恢复时间(3.49±0.49)d,试验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时间相比参照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时间较短,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2组新生儿护理效果,试验组新生儿护理总有效率96.23%高于参照组新生儿总有效率84.91%,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护理当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治疗效果,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对改善新生儿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仲崇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配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同时使用,对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的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产生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40例患者当中,2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当中,有15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达到治愈的效果,13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症状得到缓解,12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改善.结论:实验组患者的治愈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彦秋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政策的编制提供有效参照.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某市204名2~6岁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均高于98.0%,其他几种疫苗接种率均高达90.0%,但是不同性别儿童免疫接种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几种疫苗接种率比较上小龄组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接诊率高于大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第2、第3针接种率显著低于首针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第2、第3、第4针接种率显著低于首针接种率(P<0.05),特别是第4针接种率低.结论:本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但依然需持续进行免疫规划有关知识的宣育工作,以提升免疫接种率与接种完全率,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率.

    作者:高伟;杨蒙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与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50)给予实施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n=150)给予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相比较,前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巧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龄产妇应用孕期保健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98例高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9例,对参照组产妇孕期给予常规指导,对实验组产妇给予孕期保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孕妇分娩期与妊娠期并发生发生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产妇应用孕期保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分娩安全,还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新生儿及高龄产妇并发生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苏兰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分析耳鼻喉手术中突发昏厥的临床原因

    目的:分析耳鼻喉手术中患者突发昏厥的临床原因,以期为耳鼻喉手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耳鼻喉手术中发生过昏厥的4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突发昏厥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耳鼻喉手术中导致患者突发昏厥有着众多原因,在此次研究的42例患者中,由于个人体质较为虚弱导致昏厥者6例;由于对耳鼻喉手术形成恐惧心理从而导致精神紧张并发生昏厥者18例;手术禁止饮食时间过长从而造成空腹低血糖休克性昏厥者10例;由于麻醉注射或镇痛药物使用不当导致昏厥者8例.结论:探究分析耳鼻喉手术中突发昏厥的多种临床原因,制定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昏厥发生率.

    作者:宣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数据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36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8人,分别采用胺碘酮治疗与普罗帕酮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会对心率的变异参数产生影响(P<0.05),但是研究组产生的影响更为可观,两组在SDNN等心率的变异参数指标上产生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就不良反应发生的指标上来说,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对比分析,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普罗帕酮,可以在临床上首先考虑用药.

    作者:毛晓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探讨132例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相关疾病诊疗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重症医科就诊的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132例,将其随机分为I组、II组、III组各44例,其中I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II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III组患者则采用胺碘酮治疗,对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患者经治疗后,三组心室率和血压均达标,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的心室率平均达标时间比II组和III组患者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疗效明显,但控制心室率时间依次延长.因此,药物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应根据患者个体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王宁;吐尔孙古丽·麦麦提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系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系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医院当中的急诊科收治的患有急性支气管哮喘的病患10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50例.对照组采取,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系统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支气管哮喘控制效果、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的控制率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高出82.00%(P<0.05);各种症状的住院时间与缓解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更短(P均<0.01);总依从率为94.00%,相较于对照组高出78.00%(P<0.05).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相较于治疗之前其肺通气这一功能指标更优,并且观察组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均<0.01).结论:在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急诊系统护理之下,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为高效地减缓临床症状,尽快控制病情,适宜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常吕会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女性原发性尿道平滑肌肉瘤1例报道

    女性原发性尿道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目前该病病例国内外均罕见,发病率极低,其特点为恶性度高、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等.现将我们收治的 1 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77 岁,入院 2 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尿道口黄豆大小肿物,并间断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未予检查治疗,此后该肿物迅速增大,并出现排尿困难,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肿瘤家族史,查体:正常女性外阴,尿道外口 12点处可见一肿物,约 2 .5 cm大小,触痛阳性,表面无出血及破溃,无分泌物流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尿常规:白细胞:2+/ul;尿白细胞:37.94uL;尿白细胞(高倍视野):6.83HPF.泌尿系超声:双肾位置大小未见异常,皮髓质界限清晰,右肾中下部实质内见大小约 3.9?2.6cm类圆形囊性回声,边界清晰,内透声好,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双肾彩色血流信号充盈良好,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其内未见异常回声.小器官超声:尿道外口偏前壁略突出于体表软组织内见大小约 2. 4cm?1.6cm?2.3cm实性团块状回声边界轮廓清晰,内部回声尚均匀,CDFI:其内血流丰富,局部尿道受压略向后移位.盆腔 CT平扫加增强:尿道外口处似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 1.8cm,边界模糊,病灶平扫 CT 值约 33HU,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 CT值分别为 40HU、64HU、58HU,紧邻阴道外口,分界欠清;膀胱充盈好,壁不厚,增厚扫描强化均匀.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密度影,盆腔钙化灶.盆腔内及双侧腹股沟区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扫及骨质未见明确异常改变.

    作者:高兴林;高欣;庄丽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尼莫地平冶疗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的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研究组(n=56),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加入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水肿量、血肿面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尼莫地平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靳宗池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125例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体会讨论

    目的:分析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25例甲状腺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院时调查显示,患者,护理满意度99.20%.结论:对于甲状腺患者应重视围术期护理,以精心护理干预为患者手术实施、术后康复提供大限度保障,同时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周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统计分析两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5.24%VS 80.9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4.76%VS 19.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BNP水平(350.8±33.3)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431.4±40.9)p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血管再通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预后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阿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