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富平;马新军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头孢噻肟对新生儿败血症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头孢噻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丙种球蛋白,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CT、CR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头孢噻肟可有效控制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也能调节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1 ICU患者概述ICU既重症监护室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诞生的一种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是通过将危急、重症患者集中安排在护理室内,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医疗治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患者由于病情急重,家属不在身边,加之环境的变化及其他各种因素对患者的心理难免会造成影响,有些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度.因此 ICU的医务人员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定的疏导,并针对这些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总结经验,帮助更多的患者更好的康复.有报道称 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 14%– 72%①.
作者:李慧;张岩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局部麻醉药臂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关于手臂上肢的手术患者,选用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超声引导臂丛阻滞局部麻醉的应用治疗,对照组传统解剖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治疗,并及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关于手臂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评分表(VAS)评分以及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臂丛阻滞麻醉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比对照组传统解剖臂丛阻滞麻醉短,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麻醉剂用量低于对照组的用量,但是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关于麻醉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是在人体的臂丛神经干注入麻醉剂阻滞神经支配区域达到麻醉作用.因此,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因麻醉而发生不良反应概率.
作者:马新军;马洪福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患者行隔姜炙治疗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8月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0例.2013年9月~2017年2月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3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及导尿术.观察组采用隔姜炙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对照组显效5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隔姜炙治疗能有效解除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
作者:吴素兰;胡红杏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份到2018年3月份收治的12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测,实验组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盆腔积液、胎芽和心管搏动以及假孕囊等检出率和误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盆腔积液、胎芽和心管搏动以及假孕囊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对宫外孕进行诊断具有疾病检出率高、误诊率低等特点,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安玮玮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职业性慢性汞中毒患者情绪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职业性慢性汞中毒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职业慢性汞中毒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翠苹;刘莎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在健康体检中运用胸部X线检查,对其应用价值加以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9587例,其中3016例体检者的胸透视影像作为胸透组,其余6571例体检者的胸部DR资料作为DR组.根据体检者的年龄与性别加以分组.对体检者的检查结果依照:正常无差、一般性描述异常以及阳性发现异常加以分类,对体检者的阳性检出率加以计算,并加以统计学分析.结果:其中DR性组以及胸透组的阳性检出率相似,(Χ2=1.623,P>0.05).9587例体检者不同性别胸部X线阳性检出率相对比,女性的阳性检出率较男性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87例体检者不同年龄组,老年组的阳性检出率为4.6%,明显高于青年组的0.1%与中年组的0.9%,且P<0.05.结论:对于胸部疾病来说,胸部摄片的阳性检出率与胸部透视相当,但胸部DR具有辐射剂量低,效率高,便捷简单的特点,推荐在临床上首选使用.
作者:白长青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对于公共卫生营养师培训现状的介绍以及问题的思考.方法:我们随机挑选了本市几个有代表性的培训机构内的公共营养式学院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描述的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分析统计后的调查问卷结果,我们了解了目前我国公共营养师的培训现状,也存在学员缺乏医学背景、学历较低、素质较低,培训老师质量良莠不齐、重经济效应而不重视教学质量,培训机构考核与培训不分离,纯背而不与实际结合等问题.结论:公共营养师培训现状鱼龙混杂,要针对证书问题和培训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要提高学员参与培训考试门槛,保障学员质量,培训机构要培考分离,保证营养师的真才实学.
作者:谌君林 刊期: 2018年第25期
手术严重的感染、外伤、多发性损伤都会造成机体处于一种高代谢的条件下,尤其是增强的分解代谢,造成短期时间之内产生营养不良等问题,因为免疫力低下等容易让身体处于一种感染的高危状态,与此同时,由于身体的介质激素、体内酶和其他蛋白质合成等能源出现不足,而造成肠胃、肾、肝、心等系统产生一些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下降,而产生一些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或者组织修复困难等问题,所以加强外科病人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赵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以青海大学医学院《针灸学》课程建设为例,从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估体系等几方面,探索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目的的《针灸学》课程建设.
作者:洒玉萍;武娟;李永平;曹宁丽;赵艳霞;吴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方案为主(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束治疗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治疗后,其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幅度大于对照组、结束治疗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方案治疗,其效果理想.
作者:李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237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仅用舒芬太尼)118例和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119例,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都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镇痛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恢复神志后其镇痛总有效率为(89.08%),对照组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为(72.88%),两组患者镇痛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效果良好,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反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廖昌亮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2017年11月至我市定点医院进行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患者15例,单纯感染HIV病毒的患者30例,单纯感染HBV病毒的患者30例,分为HIV/HBV重叠感染组、单纯HIV感染组和单纯HBV感染组进行本次研究,比较各组在生化及免疫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HIV/HBV重叠感染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计数显著低于单纯HIV感染组和单纯HBV感染组(P<0.05),HIV/HBV重叠感染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ALT及AST)及总胆红素(TBil)显著高于单纯HIV感染组(P<0.05),而单纯HIV感染组和单纯HBV感染组T细胞亚群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显示,HIV与HBV重叠感染后,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对肝功能的影响,这对HIV及HB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检测有着重要的分析价值.
作者:乔健健;吴亦琴;徐振;凌达云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保健措施,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0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4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1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保健管理,可有效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提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孙秀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比较亲环素A(CyPA)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2)在正常动脉壁和股动脉AS斑块内表达的差异,探索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股动脉AS标本及正常人脾动脉标本分为对照组、斑块组,免疫组化测定CyPA及AngPt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内膜中CyPA及Angpt2蛋白表达高,稳定斑块组次之,对照组表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A和Angpt2在股动脉内膜中的高表达有可能导致AS斑块形成并促进斑块失稳定.
作者:蔡亚征;刘贞;朱瑞;周志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0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给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给观察组(51例)患者给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时,采用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此种治疗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晖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4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9%(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缩短产妇康复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且有助于减轻产妇经济压力.
作者:赵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罗哌卡因等比重液用于剖腹产腰-硬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剖腹产产妇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剖腹产产妇使用2%的利多卡因3 mL溶于10% 葡萄糖3mL配成的重比重溶液进行麻醉再手术;研究组使用2% 罗哌卡因2mL溶于10% 葡萄糖2mL配成的重比重溶液进行麻醉.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腹痛和产后异常出血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率、腹痛和产后异常出血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腹产患者采用罗哌卡因等比重液治疗手术.不仅使得产妇减小手术产生的痛苦还具有止痛之功效,同时使得剖腹产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腹痛和产后异常出血等情况大大降低,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洪福;汪富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6年11月,康复科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康复、综合康复护理,1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升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照料者评价患者的日常表现改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增进老年痴呆疗效.
作者:米娜玩·玉素甫;祖里皮亚·台外库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不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l7年9月在我院女子康复中心进行产后42天检查的、盆底功能筛查、肌力在3级以下、动态压<80cmH2O的产妇纳入研究对象,共100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治疗方案为kegel运动加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B组治疗方案为在A组方案基础上联合阴道哑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5次和治疗10次结束后分别进行盆底肌力评估.观察动态压情况.结果:在5次结束后,A组正常达到28.00%,B组正常达到88.00%,动态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037,P值为0.000);A组治疗10次后,正常达到84.00%,与B组5次治疗时接近,动态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783,P值为0.435).A组5次治疗后、10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动态压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34、-16.639,P值均为0.000);A组5次治疗后与10次治疗后动态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37,P值为0.000).B组5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动态压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375,P值为0.000).结论:A、B两种治疗方案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均有效果,其中B方案更优于A方案,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飞;陈维忠;周丽;张莉;樊莉;尹露谊 刊期: 201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