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认知治疗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性

许乃红;赵东荣

关键词:认知治疗, 老年痴呆, 自理能力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治疗在促进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期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有效应.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到2016年收取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多奈哌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每周进行3次,每次的时间在45分钟左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分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MMSE的疗效指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与对照组在ADL的疗效指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8%.患者在经过认知治疗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康复期的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期恢复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认知治疗的手段,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玉竹中高异黄酮类成分的裂解规律

    目的:研究玉竹甲醇提取液中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在负电喷雾质谱条件下的裂解规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照品及高分辨质谱碎片裂解规律解析.结果:在玉竹甲醇提取液中共表征或鉴定15个高异黄酮类成分.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稳定的裂解碎片离子,列结果规律研究有利于未知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玉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慧玉;李莉;董玉晶;张杰;杨莹;徐涛;范松婕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结果:观察组Cooney腕功能评分总优良率86.7%略低于对照组9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的桡骨远端短缩、尺偏角、掌倾角变化,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肤溃疡;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正中神经损伤;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有效且适宜的治疗手法,患者创伤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肢体活动,老年患者接受度高.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较对照组(37.5%)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鲁文;郑芳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亲环素A及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比较亲环素A(CyPA)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2)在正常动脉壁和股动脉AS斑块内表达的差异,探索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股动脉AS标本及正常人脾动脉标本分为对照组、斑块组,免疫组化测定CyPA及AngPt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内膜中CyPA及Angpt2蛋白表达高,稳定斑块组次之,对照组表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A和Angpt2在股动脉内膜中的高表达有可能导致AS斑块形成并促进斑块失稳定.

    作者:蔡亚征;刘贞;朱瑞;周志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对比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肠梗阻(粘连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采取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应用成效.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手术疗法,观察组采取保守治疗,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成效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建金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并研究护理干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4例小儿急性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65.63%,研究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喉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黄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瓣膜反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瓣膜反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产检孕妇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其彩色检查结果.结果:行产检的100例孕妇中,有1例三尖瓣反流胎儿,7例二尖瓣反流胎儿,4例三尖瓣与二尖瓣同时反流胎儿.胎儿娩出后进行检测,结果提示2例非先天性心脏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价值较高,有利于产检精度的提升,能够更好的深入了解胎儿成长情况.

    作者:王娟;冯文砚;马雅婧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痔疮手术后中医与西医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痔疮手术后中医与西医治疗疗效对比.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痔疮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消退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数值分别为(5.1±3.3)d、(13.7±3.9)d、(4.1±1.9)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痔疮手术后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作者:李强;徐晋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连续缓慢超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顽固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缓慢超滤进行治疗.方法:此次4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连续缓慢超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HR、舒张压、收缩压、血肌酐、NT-proBNP全部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缓慢超滤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宗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循环改进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的VAS评分为(5.36±0.40)、(4.03±0.31),对照组术后1d、3d的VAS评分为(7.28±0.69)、(6.27±0.55),相比之下,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55/6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67%(4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实施循环改进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齐然;孙超男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应用风险管理前一年和应用后一年的护理效果等进行观察比对分析.结果: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后,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改善,与之前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放射科介入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技能,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或者广泛推广.

    作者:徐海杰;李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给予研究组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长、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促进患者康复,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作者:徐松宝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观察130例乳腺癌术患者进行不同方案护理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优良率98.46%,远较对照组的83.08%高,且观察组WMFT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方案,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作者:王玉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本院抽取6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给予患者常规护理(n=40,收治于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以及舒适护理(n=40,收治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给予舒适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舒适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评估有效率为66.66%,舒适组评估有效率为93.33%,舒适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舒适组患者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总体健康分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探讨助产士护理差错的防范与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对助产士护理差错的防范与护理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在产科病房实施护理差错防范与管理,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护理差错防范与管理后和此前一年即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差错防范与管理后,差错事件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同时护理综合评分和满意度比为实施前均有可观的提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就我科室研究来说,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差错防范与管理后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减少了差错事件发生率,在不断探讨完善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HC可视喉镜在急诊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HC可视喉镜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随机将我院急诊科抢救室需紧急气管插管的62例危重症患者分为普通光纤喉镜组(A组)32例,HC可视喉镜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时间、暴露声门成功率、插管1次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总时间;并比较两组插管前与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B组暴露声门的时间为(4.21±1.11)s明显较A组的时间(7.32±1.52)s短(P<0.05);B组暴露声门的成功率(为100%)较A组(为56.25%)高且差异显著(P<0.05);B组插管时间为(19.22±3.21)s,明显较A组的(38.32±5.52)s短(P<0.05);且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显著高于A组(为56.25%)(P<0.05).B组插管后3min血氧饱和度与A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HC可视喉镜用于急诊科紧急气管插管危重患者中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插管时间,并促进插管成功率提高,迅速改善患者氧合,从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熊健;李玲;梁隆斌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其处于稳定期时,通过使用噻托溴铵粉来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COPD患者,均通过抗感染医治以及服用或者注射扩张支气管药物展开医治等,然后进入稳定期,按照例数进行随机划分小组,分别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通过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基础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加利用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的好转情,以及对比两组的呼吸困难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肺部功能的恢复状况以及呼吸困难的评价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加优良,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与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使用.

    作者:杜作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刍议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对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外科17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时间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的89例患者为实验组,前者给予常规的感染控制与护理干预措施;后者给予针对性的感染控制与护理措施,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观察指标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手术室实践中,加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规范医护工作者的行为方式,并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会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社区护士上门服务的安全隐患及防范

    目的:总结了社区护士上门服务的安全隐患,探讨如何保障社区护士上门服务的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社区护士对112例社区患者上门服务的护理.结果:患者均能够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作者:李明洁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山西大同地区老年人群确诊高血压的患者233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高血压组和非老年高血压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一般项目(身高、体重、脉搏、血压),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酸、尿蛋白)及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的检查,比较两组资料.结果:两组高血压分级均以2级高血压患者多见,老年高血压组脉压差增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高血压组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脑梗塞、血尿酸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多数以单纯期高血压(ISH)为主,ISH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冠心病、心律失常、脑梗塞、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

    作者:李菡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