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建军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 手法复位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结果:观察组Cooney腕功能评分总优良率86.7%略低于对照组9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的桡骨远端短缩、尺偏角、掌倾角变化,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肤溃疡;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正中神经损伤;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有效且适宜的治疗手法,患者创伤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肢体活动,老年患者接受度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儿童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50例肠道传染病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肠道传染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特征.结果:男性所占比例(62.00%)显著高于女性(38.00%),3岁以下婴幼儿所占比例较高(64.00%),P<0.05;一般肠道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高(70.00%),P<0.05;患儿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80.00%),城区肠道传染病患儿所占比例(74.00%)显著高于乡村患儿(26.00%),P<0.05;致病菌以志贺菌属所占比例高(40.00%),不同的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P<0.05);细菌性痢疾患儿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短,就诊时粪便性质以粘液便所占比例高(52.00%),分析延误就诊原因主要为无医保、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等(P<0.05);47例患儿病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儿童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接诊疑似病例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综合判断病情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作者:钟景成;叶郁辉;陈君;吴延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阿司匹林与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0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给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给观察组(51例)患者给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时,采用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此种治疗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晖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口腔正畸治疗在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予以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中选取48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24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正畸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固定功能、美观功能、舒适功能以及咀嚼功能等.结果: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临床疗效较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均较高,口腔功能评分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予以口腔正畸治疗,可改善牙齿的美观度,提高口腔功能,有助于口腔健康.

    作者:杨旭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测定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测定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2017年4月肝病患者中抽取100例,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和60例健康对照组比对.结果: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发现,脂肪肝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升高,和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肝硬化、重度肝炎及肝癌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慢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比对无统计差异.结论: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测定对脂肪肝、肝硬化、重肝、急肝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杜小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心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的现状,通过列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影响因素,重点对其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归纳,认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显著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大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应加强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仕平;吴善玉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评定急性胰腺炎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联用健康教育,然后分析这两种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为(89.63±6.57)分,遵医行为评分为(92.21±5.94)分,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91.16±5.79)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为(93.83±5.62)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明显好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效果十分突出,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推广.

    作者:夏敏燕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内科住院合并医院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针对50例心内科住院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应的分析及观察,并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分析心内科合并医院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结果:50例心内科住院合并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主要是由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过多、心脏功能障碍、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导致的,临床中给予相应的干预对策后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感染,临床中应积极加强基础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的实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郭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妇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减轻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所云燕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小儿与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比较与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小儿与成人群体之间护理成本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100例以及成人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对其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要的护理成本分别进行项目综合评估以及核算.结果:小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成本显著高于成人(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成本实施全面核算与评估,有利于评估护理技术的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国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环节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有需要的单位提供无菌的物品,根据各单位的需要提供符合该单位要求的各类无菌制品.在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中质量控制环节是其中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质量控制环节可以保证这批产品的质量.如果质量控制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批产品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会引发更多的衍生问题,本文就对此展开了讨论.

    作者:李桂荣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射干麻黄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和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应用射干麻黄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咳嗽变异性哮喘医治的患者中抽取78例,将抽取对象分为2组,参照组(n=36)患者服用酮替芬片、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探讨组(n=42)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射干麻黄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结果:探讨组临床总缓解率为97.62%,参照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0.56%,2组缓解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4182,P=0.0355),其中,探讨组41例患者病情缓解,1例患者治疗无效,参照组29例患者病情缓解,7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应用射干麻黄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既能够改善其咳嗽等临床表现同时还可抑制复发率.

    作者:钱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全程健康教育对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受检者职业健康知识认知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教育对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受检者职业健康知识认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监护的700例受检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两组各3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知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监护后观察组对检查重要性、必要性、健康情况知晓、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知晓、关于职业病及防护知晓情况的知晓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监护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检查讲解水平、问题解释、咨询回答等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职业健康监护受检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及教育满意度.

    作者:张超;王小娟;赵树卫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急性造血停滞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停滞,外周血表现以一系 、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其中以红系造血停滞为常见,通常表现为血中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1],预后良好,多数去除病因1~2周后恢复,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渡过危象期,所以及时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唱;姜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运用氨茶碱注射液与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注射液与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氨茶碱注射液,观察组为多索茶碱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注射液与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这两种药物进行比较,多索茶碱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更高,血气改善更好,值得应用.

    作者:荣陶;赵娜;张亚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原因,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抽取血嘉定区中心医院2016年4-6月血液科住院患者201例(改善前),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血液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抽取2017年4-6月血液科住院患者共187例(改善后),对比研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5.28DDDs/(100人·d)下降至49.69 DDDs/(100人·d),达到医院考核指标.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青梅;韩秀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9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应用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JOA评分、ODI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作者:胡成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论我区高龄孕妇妊娠结局与及高危因素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多年晚婚晚育的宣教,教育成本及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女性受教育程度显提升,加之各种不孕不育发病率的增高,辅助生殖技术不断进步,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导致出现高龄产妇的原因有很多,如早期的反复流产、子宫,附件的手术史,避孕等.随年龄增大,不良妊娠结局比例增加,新生儿发育不健康的现象增多.尤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高龄妇女的数量正在明显增加.

    作者:刘鹤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椎结核患者58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脊椎结核患者受累椎体119个,包括单椎体6例(10.35%),双椎体34例(58.62%),3个椎体10例(17.24%),4个椎体受累8例(13.79%);T1W1多为均匀低信号,或见混杂信号;T2WI多为均匀高信号,或混杂信号;MRI增强,病灶增强不均匀.结论:以往脊椎结核的诊断以X线检查为主,CT在显示椎弓根及骨破坏方面较X线占优势,而核磁共振则能清晰显示脊椎结核椎体及椎间盘破坏程度、神经系统损伤以及椎旁脓肿等诸多伤害,因此具有良好的结合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梁昌昊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中药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春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连续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连续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慢性病保健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83.72±4.68)分和(72.90±5.41)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88.78±5.26)分和(74.85±4.56)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59%(35/37)和75.68%(28/37),两组比较,干预组均呈明显优势(P<0.05).结论:应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老年患者慢性病知识匮乏、自我护理能力偏弱的现状,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远发展.

    作者:董静;宋珊;苏鹏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