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2013.1--2017.1期间检测符合亚健康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60例,分别使用常规的治疗干预(参考组)和中医治未病进行干预(研究组),观察治疗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关系情况上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亚健康人群进行综合的健康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生命质量情况,中医治未病干预可以改善亚健康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永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对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科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得7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前瞻性护理,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制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验对比,从伤害率上来看,实验组为8.57%(3/35),对照组为28.57%(10/3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满意度情况来看,实验组满意度为91.43%,对照组满意度为77.14%,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瞻性护理应用到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治疗当中去,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以及自身造成的伤害,对于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质量是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蒋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临床研究与分析改善循环治疗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度患者108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原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人,其中,对照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周期七天,实验组采用血栓通、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周期也是七天,用药五天、七天时观察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五天后显效率69.57%、治疗七天显效率82.35%,总治疗显效率99.08%,对照组治疗五天后显效率50.46%、治疗七天显效率72.91%,总显效率85.64%,实验组眩晕、恶心、纳差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快,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减小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尤其是联合治疗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薇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的60例ICU清醒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约束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皮肤损伤和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56.67%,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钮芳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椎结核患者58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脊椎结核患者受累椎体119个,包括单椎体6例(10.35%),双椎体34例(58.62%),3个椎体10例(17.24%),4个椎体受累8例(13.79%);T1W1多为均匀低信号,或见混杂信号;T2WI多为均匀高信号,或混杂信号;MRI增强,病灶增强不均匀.结论:以往脊椎结核的诊断以X线检查为主,CT在显示椎弓根及骨破坏方面较X线占优势,而核磁共振则能清晰显示脊椎结核椎体及椎间盘破坏程度、神经系统损伤以及椎旁脓肿等诸多伤害,因此具有良好的结合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梁昌昊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镇痛认知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镇痛认知教育联合心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d内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结果:观察组术后当日、术后2d、术后3d VAS评分分别为(5.40±0.93)、(4.51±0.86)、(3.43±0.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当日、术后2d、3d SAS评分分别为(58.63±3.76)、(53.24±3.87)、(47.93±4.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认知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尚静;高明静;高明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模式.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为研究现场,将发现384例的高血压病例纳入高血压病例管理专案,探索基于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运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管理周期为2年.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的吸烟、过度饮酒、食盐过量、运动缺乏、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管理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皆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实施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川;朱利;黄万慧 刊期: 2018年第25期
旨在研究安定(地西泮)对牙关紧闭患者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时的作用,对我院急诊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急需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同时双存在牙关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应用安定(地西泮)后,能很好解除咬肌痉挛,让下颌关节松驰,能有效的完成经口气管插管,为后续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后呼吸抑制现象及血压下降现象,这一经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百钧;朱巧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出安全用药措施.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临床表现、药品品种、患者性别和年龄、发生原因等方面.结果: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远高于年轻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反应等方面,以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不合理用药、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低、缺乏上市后再评价机制4方面.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要提高防范意识,要加强对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提高药品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潘传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的9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单独应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和应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方面临床疗效显著,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金敏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弹力图结果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的130例实施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患者有关资料,对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采用颈动脉彩超进行测量记录,对各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发生脑梗死比例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管腔狭窄组患者显著降低R值、显著升高K值,α角、MA值(P<0.05),随着逐渐加重的血管狭窄,R值、K值呈下降趋势,α角、MA值呈升高趋势,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比例产生脑梗死(P<0.05),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发病程度与产生脑梗死比例具有一定关系.
作者:宁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并于1年后随访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监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RP、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的疗效、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RP、NT-proBNP水平以及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OD、LVEF以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远期预后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傅辛存;张瑾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比较兰州市市区与农村山区儿童静脉血微量元素.方法:选择兰州市市区与农村山区3~6岁儿童各600人进行微量元素调查.结果:兰州市市区儿童Ca、P、Zn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67%、1.00%、4.00%,农村山区儿童分别为3.83%、3.17%、7.17%,均为市区儿童低于农村山区(P<0.05).而Fe、Mg、Cu的缺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市区儿童Ca、P、Zn的含量水平高于农村山区(P<0.05);而Fe、Mg、Cu的含量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兰州市Ca、P、Zn普遍缺乏,农村儿童缺乏率高于城市儿童.
作者:李黎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本研究选择33例作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同时选择3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落实中医护理进行干预,对于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结束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量表指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干预以前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结束之后,观察组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素华;张晓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3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将传统治疗方法应用在对照组中,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郁素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患者,对实验组有侧支循环的患者与对照组无侧支循环的患者分别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经皮罐装动脉计入成功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在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辅助意义,有利于提升手术的成功率,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在医学临床领域值得被广泛推广.
作者:于学峰;马颖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8%和73.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和19.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结石手术期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晓芹;高存青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缬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72%,对照组为64.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效果明显.
作者:王越;尤江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方法:针对我卫生院收治的门诊患者93例进行观察(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组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46例门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针对治疗组47例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服务,对比两组门诊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门诊患者之间对比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门诊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常规组门诊患者(21.74%),两组相比:P=0.003.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作用较大,明显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乳果糖与白醋稀释液灌肠辅助治疗早期肝昏迷患者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肝昏迷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进行护肝、抗肝昏迷、降酶等治疗.对照组使用白醋稀释液进行保守灌肠,实验组采用乳果糖稀释液进行保守灌肠.每日灌肠两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开始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p<0.05),实验组的大肠隐血转阴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氨浓度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乳果糖稀释液和白醋稀释液是治疗早期肝昏迷较为安全的灌肠方法,但是乳果糖稀释液的治疗效果好于白醋稀释液,能够快速降低血氨浓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昱 刊期: 201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