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高志方

关键词: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来我院就诊且实施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低浓度 、中浓度和高浓度三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药物麻醉.对比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结果: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患者在肌皮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三个组织完全阻滞率差异明显,后者更高(P<0.05).三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 、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三项临床指标方面检测差异也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在0.25% ~0.50% 浓度区间,罗哌卡因浓度越高,神经阻滞效果越好,麻醉起效时间越短,镇痛持续时间越长,但术后恢复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所以需要综合辩证分析,终确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药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1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认知、抗抑郁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疾病认知、抗抑郁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提高抗抑郁治疗依从性,缓解抑郁情绪,提升满意度.

    作者:马东梅;徐翠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手术方法与药物方法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在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更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短,肠道粘连 、发热的比例均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根治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季;田原;李政;树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168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宫颈涂片细胞学检验应用于宫颈病变普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部门从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68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验,然后记录下检验结果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8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75例,占44.64%(75/168).其中,ASCUS占33例,LSIL占28例,HSIL占11例,SCC占3例.结论: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法在临床上宫颈病变的检查之中有着积极地作用,检出率较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作用广泛.但是,该检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余孙兴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分析护理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对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30例,对照组使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术后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是(55.7±7.4)分,对照组的护理评分平均是(48.3±5.6)分(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0%,对照组是33.3%,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有3.3的患者复发,对照组有20% 的患者复发,(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斜疝的患者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院的120例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用针灸的方式进行,运用下肢积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估及对比.结果: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M A积分以及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可加强对针灸方法的应用.

    作者:李召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下治疗136例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在急诊胃镜下治疗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将其中24h内末次出血的6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末次出血超过24h的68例患者则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急诊胃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胃镜诊治疗法,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确诊率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出血患者,可快速确诊患者的出血病因,其止血效果比较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供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13.0±1.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18.9±3.2)d,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t=10.56,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 、锻炼情况和遵医嘱行为均比对照组优秀,(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非常安全可靠,效率高的护理方式,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使用的费用少,并发症几率低,对患者的护理有促进效果.

    作者:林春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武汉地区27个品种的红花农艺性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27个不同品种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s L.)统一种植后进行农艺性状观察,为研究红花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在红花育种的过程中,很多的研究都对红花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结合统计学的方法将红花性状上的差异与花的产量以及种子的产量相关联来进行讨论.对27种红花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在湖北省武汉市地区种植后红花的性状与其原本种质信息差异较大.在本试验中,球果数和出苗期是影响试验材料分类较大的因素.而花色和是否有刺的性状在本试验中没有突出的表现.

    作者:林寒;李刚;陈雁;方莹;张丽;刘虹;覃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护理的比较

    目的:对异位妊娠使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对64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有32例,对两组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腹组患者平均手术(88±26)min、平均出血量(66±18)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0±7)h,腹腔镜组是(53±18)min、(38±20)ml、(12±3)h,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治愈率均为100%,满意度均为100%,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患者的手术适应症进行了解,确定禁忌症,使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均比较高,两者的手术路径和影响不同,预防并发症和护理操作上存在差异性.

    作者:刘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术中护理的感染控制对策

    目的:对术中护理的感染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信息.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对手术中护理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制定护理制度,规范护理操作,贯彻执行,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会流程和感染知识相关培训,增加护理人员的水平和素养,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并且对术中护理进行了监督和考核,强化管理制度,优化手术护理流程.结果:经过护理后医护人员对护理知识的了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手术中的感染控制能力明显提升,对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查,回答准确率从之前的60.23% 提升到了98.71%.医护人员护理知识增加的同时,护理技能也得到了深化,护理水平明显提升.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以往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不佩戴口罩,无菌操作不规范等等,随着手术护理的完善,护理的质量明显提升,护理缺陷相比同期降低了76.23%.之前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0.41%,现在是0.17%.结论:术中护理管理强化能够获得较好效果,降低手术感染几率,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郑爱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60例拟诊为急性脑梗塞的病人,进行CT检查,在常规的磁共振基础之上进行DWI,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60例病人中,12例为超急性期脑梗塞,48例急性期,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为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DWI可以显示常规检查不能显示的病变.结论:DWI敏感性较高,可以发现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的脑梗塞,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作者:李天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究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并发症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对心肌梗死患者82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41例患者,治疗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20mg混入5% 葡萄糖液250ml中滴注治疗,每天一次,持续十五天.对照组使用参麦注射液60ml混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滴注治疗,每天一次,并口服盐酸硝酸异梨酯片10mg,每天三次,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病死率是4.8%,心绞痛发生率是8%,心率失常发生率是5%,对照组的病死率是12.2%,心绞痛发生率是39%,心律失常发生率是74%,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优秀.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具有比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起到防治作用,见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心血管药物,在临床中可以作为基本药物进行使用.

    作者:段文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足踝功能锻炼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足踝部功能锻炼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是否实施足踝功能锻炼进行分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基本治疗措施未实施功能锻炼,而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四个阶段的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评估踝后足功能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OF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实施功能锻炼,能明显提升踝关节功能,利于踝关节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21.3±1.6)分,SAS评分为(18.9±2.5)分,而对照组患者SDS评分为(31.6±1.8)分,SAS评分为(41.5±2.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能够对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既能显著降低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等,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推广与临床应用.

    作者:徐金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8月-2017.10月间在我院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46例,护士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干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花费.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 、住院花费均低于常规组,(t=6.847、26.578,P<0.05).结论:护士为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世玉;姜艳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100例接受泌尿科治疗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成各50例每组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病患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病患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护理问题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病患的护理问题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护理标识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对病患的护理效果,有助于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提升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继续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修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基层部队退休中级干部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

    目的:基层部队退休中级干部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退休的63名基层部队中级干部,设为对照组,对其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拟定干预对策.再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退休的63名基层部队中级干部,设为观察组,应用干预对策进行心理疏导,对比两组对象的心理情况.结果:研究表明基层部队退休中级干部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 、抑郁 、心理独孤三个方面,拟定进行定位转变 、培育兴趣爱好 、组织集体活动三项措施.相关措施推行后,观察组对象的心理情况明显改善,其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部队退休中级干部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 、抑郁 、心理独孤三个方面,可以通过对策干预进行疏导,给予解决.

    作者:隋晓峰;张晓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

    作者:杜贵胜;王延玺;李元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应用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自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间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依照其采用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优质护理组(n=32)和常规护理组(n=30),所纳入对象均在接受化疗等治疗过程中均应用静脉输液港,全部纳入对象均接受饮食指导 、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患者同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共出现3例,总发生率为9.38%,常规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共出现8例,总发生率为26.67%,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23,P=0.0419).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静脉输液港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抑制,可显著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欢;段誉;张欢;陶红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数据探讨出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187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95例及对照组9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术后的肺部感染率,并对痰菌培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病原菌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的手术中,麻醉方式并不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全身麻醉只能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措施运用至临床,严格遵守防感染的措施才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廖昌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