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王晓静;钱胜利;高菡静
Buerger病又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了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以往多靠血管造影,但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不易多次重复检查,不利于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柳婧月;黄枢;王小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 及颈部动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A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表现,同时有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为MIA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包凌云;牛永华;许亮;费晓;马晨霞;石俊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颈动脉不同回声类型粥样硬化斑块背向散射积分(IBS)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其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及30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IBS参数测定,对不同回声类型硬化斑块的IBS三项参数(PPI:大值与小值之差,AII:平均值,SDI:离散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GC均值对AII进行标准化.结果 (1)在均质性斑块中,弱、低及强回声斑块的标化AII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9.4±4.8)dB、(38.7±5.6)dB、(50.7±6.8)dB;非均质性斑块的标化AII变化较大,其PPI及SDI明显高于均质性斑块(P<0.001);(2)脑梗死组非均质性斑块及均质性弱回声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均质性强回声斑块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IBS参数为了解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特征提供了客观的定量依据,为预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性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臧福波;高晓军;曲虹;李峰春;蔡叶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及彩超特点,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 8例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而确诊,高频彩超检查表现为瘤体较小,轮廓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彩球样,并可见动静脉瘘血流频谱.结论高频彩超是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简便、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作者:黄冬梅;任杰;郑荣琴;李凯;张新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系统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或术中射频治疗肝癌患者40例,共48个病灶,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检查,评价肝癌消融是否完全,并记录射频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转归情况.结果冷循环射频治疗后,当肝癌直径<3 cm、直径3~5 cm、直径>5 cm时,一次治疗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5.8%,73.4%及40%.三组治疗后一年时复发率分别为0,16.7%,40%.主要并发症是疼痛、发热、出血等.结论冷循环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适应证较广泛,疗效较为确切,副作用较少的良好方法.
作者:张辉;郑荣琴;陆敏华;闫萍;陈军;黄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男,73岁.发现右肋下包块来诊.查体:体温37 ℃,一般状态尚可,于右肋下可触及一巨大包块,大小约为21 cm×16 cm×14 cm.B超示:右肾形态略失常,于右肾外侧可探及一巨大包块,边界尚清,形态欠规整,其内为不均质的低回声,并可见片状透声差的无回声(图1).
作者:孙国才;张新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3例经手术和/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瘘患者,回顾分析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异常扩张,并能追踪观察其走行、部位、内径、大小.多普勒在瘘口附近可测及异常的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及其合并畸形直接、安全、快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凤伟;邓辉荣;严惠贞;范永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女,23岁,半年前孕8周人流一次,近来因阴道不规则排液来我院妇科作常规检查.妇检(-).彩超显示:膀胱后方、宫颈下方的阴道双线回声结构消失,被一个范围为65 cm×25 cm的梭状分布的液性暗区所取代,仔细观察,其暗区内有漂浮移动的光点,在平卧数拾分钟后,漂浮光点消失,但在阴道前壁处聚集有气-液平面反射.
作者:叶萍;钱孝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女,36岁.7年前因妊娠足月,在当地医院施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剖宫产一子,术后半年月经来潮,一年后开始觉腹部手术切口瘢痕处及偏右侧疼痛并逐渐加重,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2~3 d、经期、经后疼痛依次加重,经后一周逐渐缓解,呈规律性.
作者:孙淑琴;陈文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超声心动图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3例明确诊断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治疗7~10 d后超声心动图改变,探讨其演变规律.结果入院时1例肺动脉内见血栓,9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9例患者右房、右室增大,9例主肺动脉增宽,3例肺动脉收缩压在正常范围;溶栓治疗7~10 d后再次观察:10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者压力急剧下降,原9例右房、室增大者大小逐渐恢复,4例右房、室不大患者其内径较入院时也有缩小,原3例肺动脉收缩压正常患者其压力数值也较前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对急性肺栓塞诊断、溶栓疗效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彩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局灶性纤维化(focal fibrosis of the breast,FFB)的超声特征,FFB与临床症状的关系,部分病灶与病理结构的关系.方法超声研究137例中121例有146个FFB病灶.对比部分病灶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构关系.部分病灶作彩色多普勒成像研究.结果 146个病灶: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病灶45(31%)个,边界欠清或不清晰的低回声病灶92(63%)个(其中5个有明显声影),边界清晰的中等回声病灶9(6%)个.超声显示14(9%)个有钙化斑病灶中的9个.超声显示5(3%)个病灶有包膜,但病理上未显示.结论 FFB的超声特征有利于与其它乳腺肿块鉴别.
作者:吴林生;朱世亮;陈爱英;陈荣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胆囊内强回声的声像图特征及其成因.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8例胎儿胆囊内强回声的超声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点状、颗粒状、长条状、团块状、条带状,后方回声增强,其形成机制是胆总管返流的肠内容物,属于生理现象.结论超声可明确诊断胎儿胆囊内强回声.
作者:张忠路;贾国富;周君;裴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灌注(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探讨对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2例I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TCD、SPECT及MRA检查,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MRA对ICA狭窄或闭塞检测结果与DSA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8%、80.5%,对侧枝循环开放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2.2%、47.6%.TCD检测患侧和健侧MCA的Vs、P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SPECT阳性区与MCA的Vm、PI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58,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TCD、SPECT及MRA检查联合应用,从不同角度为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全面的客观依据,是可靠的综合性检查方法.
作者:孟璇;王欣;袁耿彪;石正洪;周俊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旨在对比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在眼科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对眼科不同类别的疾病进行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的对比观察.结果三维图像能比二维图像有较高的空间立体成像感,尤其是在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积血中机化膜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在大多数眼科疾病鉴别诊断中能提供较二维图像更多的信息.
作者:李培英;单武强;朱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舒张的非同步性.方法利用QTVI技术获取2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和20例正常人(B组)的左室壁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心尖四腔心、心尖二腔心和心尖长轴切面的左室基段及中段的各相对节段的收缩期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延迟的时间(dTs和dTe).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延迟的时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01),中段前室间隔-后壁及中段后室间隔-侧壁为大收缩、舒张延迟部位.结论 QTVI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舒张的非同步性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剑平;钱孝纲;徐伟忠;戴萍;董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男,44岁.阵发胸闷1年.无胸痛、心悸.查体:血压140/86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甲床无青紫,无杵状指、趾,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作者:任书堂;黄云洲;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腮腺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43例PSS患者(A组)与69例非PSS患者(B组)未经治疗行腮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A组腮腺声像图表现较为特异,并具有规律性.与B组比较,A组腮腺厚度、实质光点增粗率、实质回声不均匀率、实质回声减低率增加,面横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显著增加,阻力指数减低.结论 PSS具有典型腮腺声像图特征.
作者:宋则周;马静;曾慧如;陈宇翔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良恶性乳腺肿块高频二维声像图和CDFI血流状况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 58例乳腺肿块经高频超声观察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和侧方声影等,再用CDFI检测肿块内部与周边血流.结果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为重要,它是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关键.本组典型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部分有钙化斑点,后方回声衰减,前缘与侧缘有强回声晕,同时CDFI检出丰富血流信号.不典型乳腺癌肿块边缘规则,后方回声无衰减,可见侧方声影.结论高频CDFI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要对不典型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做出明确鉴别,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奕伦;罗慧;熊奕;林琪;孙枫;冯晓凤;王慧芳;徐金锋;吴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及方法.方法超声显示输尿管下段纵切面、横切面可发现其内强回声块,后伴声影.结果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952例,均经碎石证实.结论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准确、可靠,是首选方法.
作者:易书英;谭威;张旭雯;李玉华;李改;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患者女,29岁.因上腹疼痛,黑便20 d入院.查体:心脏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胃镜示:胃窦部肿瘤伴出血.B超检查:患者饮水500 ml后探查于胃窦后壁可探及一略强回声包块,大小6.1 cm×4.8 cm×3.0 cm,呈类圆形,向胃腔内突出,连续尚光滑,似可见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肿块未侵犯浆膜层.腹主动脉周围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