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涛
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实施优质化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每组各55例.其中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予以优质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支气管肺炎患者开展优质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谷玉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以及各项手术室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几率4例(6.25%)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17.95%),干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杨群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宫颈提拉式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现宫颈管顽固性出血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现宫颈管顽固性出血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对2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宫颈提拉式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现宫颈管顽固性出血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作者:王晓翠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将32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2组,16例/组.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双月就诊--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感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感染情况的减少,可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更加优越.
作者:魏欣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讨论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艾滋病患者家属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两周之后,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况在干预前为(58.15+10.21)和(50.13+10.61)分,对照组分别是(59.34+10.57)和(55.48+10.65),两组比较差距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可以知道,干预组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艾滋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梅旭;蔡雪娇;熊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液温度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低温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的胃液PH值.结果:实施肠内营养后低温组的胃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液温度是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重要因素,采用低温肠内营养液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有效保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胃粘膜,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几率.
作者:孟阳;程然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X线平片与CT影像对脊柱爆裂型骨折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按照术前检查结果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90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CT影像检查、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相比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X线平片具有较高检出率,而X线平片具有较短平均检查时间.
作者:何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常见食物中毒症状及其预防和急救方法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14年1月~2017年6月調查的80例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症状进行总结,分析预防和急救的措施及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8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大多数患者在8h之内出院,少数患者在5天之后出院,患者出院时间和患者中毒的程度有关,中毒越深,治疗时间越长,出院的时间也就越长,反之则短.结论:根据患者的中毒情况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救治,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梁永柱;王晓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100例医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任凤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真武汤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经典方剂.结合实际,辨证求因,灵活化裁,治疗肾系疾病.
作者:刘婷;刘厚颖;张芳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质量追溯系统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医院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追溯系统,与一维条形码技术有效结合,通过信息化管理消毒供应室,分析比较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前后消毒供应室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质量追溯系统应用后手卫生、标准预防执行率以及院感知识知晓率与应用前对比明显较高,P<0.05,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应用前后工作效果、工作人员能力等各项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显著,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质量追溯系统运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能保障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节约管理成本,还可使消毒供应室各项管理流程得到规范.
作者:季仲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甄华;李振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中医呼吸内科临床带教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验应用的资料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的44名中医呼吸内科实习生,参照不同教学方式实施分组,将采取常规教学的学生作为参照组(n=22),将采取PBL教学法的学生作为实验组(n=22),对比两组中医呼吸内科实习生考核成绩以及能力培养情况.结果:数据计算显示,实验组中医呼吸内科实习生病例分析主观题、病例分析客观题的考核成绩高于参照组数据,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临床技能、提升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等方面优于参照组数值,P<0.05,统计学形成数据分析意义.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在中医呼吸内科临床带教教学中作用显著,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马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本院2017年1月—7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组,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5例,分别实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18%,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2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乔均伟;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吸入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推广应用该护理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陈钰;邓冬梅;刘静;徐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入诊治的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以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条件下实施压迫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确诊为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顺利实施压迫治疗,临床治愈率为94%(47/50),压迫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5.32±3.21)min.完成治疗后经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破裂口有效闭合、瘤灶变小或消失、瘤灶内有血栓形成,且血流信号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动态性、无创性以及可反复操作等特点,能够清晰观察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破裂口位置、瘤灶内有无血栓形成情况,已成为临床检查及诊断的主要手段,并且在超声监视条件下实施压迫治疗的疗效更加确切,具体操作方便又快捷,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治价值.
作者:林雁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大批食物中毒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共收治了4例大批食物中毒,合计22例,总结护理经验,进行抢救、治疗、转运护理.结果:4例转院、18例在院内直接出院病情相对较轻.10例出现系统损害,主要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4例出现水电解质紊乱、10例白细胞异常.出院前,K+、PaO2、HR高于治疗前,血糖、PaCO2、RR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大批食物中毒病人病因基本明确,护理的关键在于及早催吐、洗胃,同时危重症对象需要及早转运.
作者:郑方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2例行饮食指导,对照组80例未行饮食指导,收集两组首次血液透析时及半年后的营养指标,即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QSGA)、上臂肌围、肌酐、血红蛋白等.结果 透析半年后,观察组MQSGA、MIS较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两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强化饮食指导,能改善其营养状况.
作者:罗静;罗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分为研究组40例(40眼)与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前房深度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视力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散光高于术前与研究组同期;研究组术后散光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人工晶体移位、睫状体脉络膜脱落、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特征.方法:对40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X线确诊者38例,其中右肺23例,占60.52%,左肺15例,占39.48%;肺结核X线表现多变性、多形性,混杂存在.结论:X线检查对于肺结核病变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新阳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