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乔均伟;刘云

关键词:奥美拉唑, 奥曲肽,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本院2017年1月—7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组,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5例,分别实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18%,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2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糖代谢疾病,是因在妊娠期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孕妇在妊娠期内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其广泛参与到体内代谢、炎症反应中,本次研究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金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应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1组:应用二甲双胍口服片,剂量为500mg/2次/天;对照2组:应用肠溶性二甲双胍口服片剂,剂量为250mg/3次/天;观察组:应用缓释型二甲双胍口服片,剂量500mg/1次/天.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在FBG、PBG、HbA1c指标上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对照1组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3.33%,对照2组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出现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0%,三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达到控制血糖,还降低对机体损伤,但还应更加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合理剂量.

    作者:张坤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社区128例婴儿,根据教育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64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知识普及,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婴儿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定期健康检查参与率及婴儿疫苗按时接种率依次为93.8%、96.9%和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70.3%和84.4%(P<0.05);实验组总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促进社区婴儿家长在儿童保健参与率上的提高,增进家长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有利于改善婴儿健康,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德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

    选取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对象中的100例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筛选分组,分别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50例家长未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50例家长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将常规组与研究组接种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研究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因此,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消除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偏见,有助于推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地顺利进行.

    作者:陈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产前经会阴与经腹壁联合超声诊断对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在前置胎盘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产前经腹壁超声检查与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7例孕晚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接受产前经腹壁超声检查、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产前经腹壁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5.65%,漏诊率为4.35%,特异度为98.15%,误诊率为1.85%,诊断符合率为97.40%.结论:经会阴联合产前经腹壁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孕晚期患者宫颈内口与胎盘之间的关系,用于前置胎盘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安全、无创,且误诊、漏诊情况少.

    作者:张莉;李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妇科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6.67%),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9.1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曲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选择采用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方法: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其中收治的4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为所有患者配合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选择期间我院收治的而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选择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之后,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相关血脂水平进行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良,组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它能够对于患者的血脂进行较好的调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应用品管圈对提高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随机选择53例自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参照组,选择54例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867,P=0.0431).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品管圈能够使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顾春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针刺+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80%,且P<0.05.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可将针刺和康复训练方式联合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症状治疗中,对患者神经和语言功能恢复更为有利,疗效突出,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继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甄华;李振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来本院行静脉采血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及干预组,均为45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晕厥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对照组的晕厥发生率分别为2.22%(1/45)、15.56%(7/45),(P<0.05);干预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82.22%(37/45),(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老年痴呆疾病用药研究技术发展

    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痴呆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老年痴呆疾病会导致患者逐渐丧失认知与非认知功能,因此,对患者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均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从而大大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由此可知,如何有效研究出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药物与方法是当前医药领域的一个主要任务.这篇文章重点分析了老年痴呆疾病用药研究技术发展.

    作者:马少华;杨俊法;周英楠;张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血清TNF-α、IL-6、PCT、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4.28%,低于研究组的有效率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24小时心率、乳酸下降,平均动脉压、尿量升高,治疗后7天TNF-α、IL-6、PCT、CR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24小时心率、乳酸下降,平均动脉压、尿量升高,治疗后7天TNF-α、IL-6、PCT、CRP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组织灌注状态,降低APACHEII评分,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耀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相关护理探讨

    目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相关护理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室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33例DSA患者术前术后全面连续全程精心护理.结果:33例DSA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梗塞、血栓形成、斑块脱落、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形成、穿刺点感染等相关病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减少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病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良反应,缩短患者的住院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查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护理满意率97.56%较对照组75.61%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显著效果.

    作者:赵友云;杨杰;陈远朝;孙嘉良;杨逸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的62例老年疝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1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9.67%)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25%),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疝气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临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工作的意义.方法:选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05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感染多重耐药菌,根据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等,对症实施护理干预,以临床疗效为依据,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入选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50例(47.6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30例(28.5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17例(16.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8例(7.62%);呼吸系统感染46例(43.81%),泌尿系统感染35例(33.33%),血液感染13例(12.38%),创口感染10例(9.52%);对症给予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感染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短期内康复出院,未致医院感染暴发或引发其他严重不良影响.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管理中实施完善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快速控制患者感染病症,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郭华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运用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外科急腹症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技术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乔瑞;辛赛;刘大成;高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利用行政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行政管理措施推动医院合理用药有效改进.方法:本文研究将抗菌药物作为重点,针对部分药物限定每日用药金额,同时利用医院的HIS管理软件冻结某个超过当月限定金额的药品,如果临床医生需要运用被冻结的药品,则需向药学部门提交相应药物申请表,经临床药师审核会诊通过后才能开具用药医嘱.结果: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时药物申请表方案,当年申请数量为4张,第二季度为73张,第三季度为64张,第四季度为67张,2017年第一季度则为70张.由此可见,从方案开始实施申请表的每月上升趋势可发现临床医生从初不理解到完全接受且配合.方案实施半年后,临床药师接受会诊次数明显提升.通过该方法能让全院医生充分了解临床药师工作,肯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的价值,邀请临床药师提出科学合理化给药方案.与此同时,药品金额限额制度结合每月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专项检查等用药管理,大幅度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结论:医院运用药品制度比医嘱点评和比方等工作更适用于早期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与整治工作,通过实施药品金额限度制度能快速且有效推动临床用药管理,改进传统不良用药现象,进一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作者:江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新型胸腔引流管的制作与应用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部疾病常用的技术之一 ,因其有效地解决了胸部损伤或胸部疾病手术后造成的呼吸生理紊乱 ,在胸外科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 . 该技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血胸 、气胸 、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 ,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但是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及目前各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复杂 ,特别是针对胸部损伤和胸部疾病手术后形成的血气胸 ,行胸腔闭式引流时 ,一般需要在胸壁上方(锁骨中线和第 2 肋间交界处)和下方(腋中线与 6 - 8 肋交界处)各放一个粗细不一的硅胶引流管 ,该方式创伤较大 ,感染等并发症多发 ;术后病人活动度小 ,不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 同时在患者身上同时存在两个引流管 ,护理较不方便 ,医疗事故多发等 [2 - 3] . 传统的胸腔引流管在通过病人皮肤时 ,由于胸腔引流管的不稳定性 ,对皮肤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摩擦力 ,出现周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 . 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胸腔引流管 ,设置两根引流管道 ,可以兼顾引流气体和液体 ,减轻了对病人创伤 ,在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作者:薛兆年;余婷婷;孙静;孙继桃;徐益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