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行政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江瑜

关键词:医院, 合理用药, 行政管理, 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运用行政管理措施推动医院合理用药有效改进.方法:本文研究将抗菌药物作为重点,针对部分药物限定每日用药金额,同时利用医院的HIS管理软件冻结某个超过当月限定金额的药品,如果临床医生需要运用被冻结的药品,则需向药学部门提交相应药物申请表,经临床药师审核会诊通过后才能开具用药医嘱.结果: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时药物申请表方案,当年申请数量为4张,第二季度为73张,第三季度为64张,第四季度为67张,2017年第一季度则为70张.由此可见,从方案开始实施申请表的每月上升趋势可发现临床医生从初不理解到完全接受且配合.方案实施半年后,临床药师接受会诊次数明显提升.通过该方法能让全院医生充分了解临床药师工作,肯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的价值,邀请临床药师提出科学合理化给药方案.与此同时,药品金额限额制度结合每月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专项检查等用药管理,大幅度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结论:医院运用药品制度比医嘱点评和比方等工作更适用于早期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与整治工作,通过实施药品金额限度制度能快速且有效推动临床用药管理,改进传统不良用药现象,进一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1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饮水安全问题,加上近几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改革,使得生活饮用水检测成为疾控中心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为政府以及客户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与持续性,是确保实验室能力得到强化以及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的的重要方式.水质检验实验室的工作技术核心之一是增强对质量的控制,达到提高结果的可信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小水质检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误差,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吴保民;史明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剖宫产妇疼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疼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100例剖宫产妇实施疼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排尿时间、泌乳时间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剖宫产妇疼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加快康复速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应用.

    作者:李晓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肿瘤标志物检验运用到肺癌诊断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这一时间段到我院开展健康身体检测的健康体检者总共31例当作组一,选出肺癌确定患者总共31例当作组二,比照两组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组二血清中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水平都高于组一,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即对肺癌予以诊断的关键凭据,对于肺癌诊断的灵敏程度较大,对于早期肺癌的确定来说尤为关键.

    作者:玛依拉·热合曼;白素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细胞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某进修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00例同血型的人群,通过科学检测方法对影响血液细胞质量的因素深入研究.结果:在不同抗凝剂配置比例中,血液细胞中WBC、RBC、PLT以及HGB均有所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防治在不同室温时间的检验结果中,血液细胞的形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对于检测结果准确度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抗凝剂的配置比例与在不同室温时间均对于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每一项环节,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徐新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的影响,旨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研究组运用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取得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讨论: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理想,是临床护理脑梗死患者的理想方法.

    作者:杜青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成本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成本.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月12月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医疗成本.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hs-CRP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心血管事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观察组各项医疗支出成本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更好,使用成本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陈媛;谭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采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参考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参考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跟住院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但手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3.4%)明显低于参考组(17.0%)(P<0.05).结论: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工作的意义.方法:选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05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感染多重耐药菌,根据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等,对症实施护理干预,以临床疗效为依据,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入选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50例(47.6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30例(28.5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17例(16.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8例(7.62%);呼吸系统感染46例(43.81%),泌尿系统感染35例(33.33%),血液感染13例(12.38%),创口感染10例(9.52%);对症给予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感染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短期内康复出院,未致医院感染暴发或引发其他严重不良影响.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护管理中实施完善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快速控制患者感染病症,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郭华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ICU收治的89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对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后的2016年1月至12月的880例患者护理结果.结果:ICU危重症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因素、用药因素、感染因素等,实施护理管理前发生25例护理风险事件,实施护理管理后发生7例,前后差异明显.结论: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医院需要组间专科化的风险防范管理团队,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王艳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4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并意义.

    作者:杨利清;卢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90例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不同营养状况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90例病人中术后化疗营养状况良好的有27例,占据30.00%,轻度营养不良的有43例,占据47.78%,重度营养不良的有20例,占据22.2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00%;两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但两组病人的肝损伤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状况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病人的营养管理,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样本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99例,收集患者血清后1h,2h,4h和8h检测患者生化指标.结果:与1h时相比,在放置2h后,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放置4h时,样本中的Cl-和CREA显著上升(P<0.001),BUN显著降低(P<0.001).在放置8h时,样本中的CREA和Cl-水平显著上升(P<0.001),BUN和GLU显著降低(P<0.001).其他的指标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时间的放置血液样本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的影响,在临床检测时应尽早进行检测,避免长时间的放置.

    作者:刘永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饮食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讨论饮食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军区烟台警备区蓬莱干休所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饮食干预,选择同期收治的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系统的饮食干预,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祥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密闭空调环境对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密闭空调环境对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公司50名每天至少有8h处于密闭空调环境的员工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公司50名处于非密闭空调环境的员工作为对照组.两组员工均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表达水平检查,并将两组员工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IgG、IgA、IgE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IgM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CD4+、CD8+以及CD4+/CD8+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D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空调环境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人们更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所感染,因此建议减少空调使用频率,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作者:靳俊丽;李阳亲;戎冬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早期临床营养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临床营养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于本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IgA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营养治疗后的不同时期的S-Ig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营养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临床营养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S-IgA水平,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史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其身心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7年1~2017年12月收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1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150)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及身心状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便、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身心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赵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学院2017级学生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分析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平均成绩,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苏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在本院接受检查的3405例体检者,共检测出1600例甲状腺结节者,甲状腺结节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触诊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3405例体检者,共检测出16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检出率为46.99%.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6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多发高于单发,发病部位按照从多到少排列为多部位、右叶、左叶、峡部,结节内无钙化高于有钙化,结节内回声从高到低排列为低、混合、强,大结节直径从多到少排列为<1、1~2、≥2,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共选取89例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各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在体检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性别及年龄均是影响检出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豆红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其中美托洛尔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卡维地洛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心功能.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LVEF、LVES以及LVEDD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LVEF水平明显低于卡维地洛组患者(P<0.05),美托洛尔组患者的LVES、LVEDD水平显著高于卡维地洛组患者(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尚佳,经研究发现卡维地洛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美托洛尔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曲兵兵;曲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寻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佳麻醉镇痛方式,以全身麻醉静脉镇痛、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镇痛两种不同方式为例.方法: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分别接受全身麻醉静脉镇痛和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镇痛.结果:通过麻醉镇痛后,观察组VAS评分略高于观察组,但是观察组MMSE(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需慎重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和镇痛药物,以此来有效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顺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