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目的 探讨和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检验科进行体检的80例患者作为对比对象为对比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检测晨起空腹血脂水平.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血脂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对于临床中糖尿病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阳艳萍;尚宏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剖宫产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1月——2018年02月,通过电脑平均随机分组,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60例.麻醉前30min内均予以静脉滴注复方平衡盐水500ml+胶体500m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常规组未接受任何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接受体位干预的护理.结果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3min、5min、10min不良反应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常规组,且麻黄素应用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合理的体位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手术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保障意义.
作者:张清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40例于2014年——2017年本院收治确诊为股骨粗隆骨折且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分析对象,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以归纳该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手术相关临床指标记录,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患者术后无发生如切口感染、骨水泥综合征、假体周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7例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提示假体位置无异常,骨折愈合情况良好,通过JOA评价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结论 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干预方案能够让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假体复位情况令人满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士格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换药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稳定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创创面、涂药包扎及换药后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稳定心率,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尹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早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控制血糖、感染、改善身体的微循环操作后,对患者采取中医外洗方外治糖尿病足,治疗1-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三法联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结论 在早期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方案,不仅可优化临床疗效,同时可提升其足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郑孝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止血有效率为100%,且手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含量指标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本文就某部部分官兵高原机动途中发生急性脑水肿,对其现场急救作出分析,旨在为预防和减少急性高原脑水肿的发生,加强对急性高原脑水肿的救治,为其他部队提供借鉴.
作者:武新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金双歧的四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顽固性幽门螺菌杆感染患者实施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n=43)施行标准四联疗法,研究组(n=43)施行金双歧的四联疗法.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35%)、根除率(69.77%)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51.16%)(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4.65%)显著优于对照组(25.58%)(P<0.05).结论 金双歧的四联疗法、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均可获得显著疗效,但前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许德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治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19例,所抽取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痰液、脑脊液以及尿液等常规检查,接受对症治疗后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68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为57.14%,C反应蛋白检验显示71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为59.66%,2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57,P=0.6932),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显示85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为71.43%,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明显较血常规高,两种检验方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89,P=0.0215),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明显较C反应蛋白高,两种检验方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67,P=0.0462).结论 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能够使检查阳性率得到明显提高,可有效降低漏诊率,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以及身心健康.
作者:李文杰;苏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析在临床治疗老年青光眼中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施行疗效.方法 随机筛选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00例老年青光眼患者,视力在0.2及以下为A组,视力范围在0.2-0.4为B组,视力范围在0.4-0.5为C组,视力高于0.5为D组.4组患者均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将各组的视力变化状况、眼构成比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B组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经治疗后,眼构成比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水平得到明显好转(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老年青光眼中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施行疗效可观,可促进视力早日恢复.
作者:赵学武;单蕾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每种临床特点选择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了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在疼痛以及日常行为能力这两项评分中,在治疗前,差别不大.但是治疗之后,手术疗法和联合疗法治疗的31例患者,疼痛与日常行为能力评分下降明显,远远的低于保守治疗患者.在随访调查期间<4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的比较,可知无明显的评分差异,表明所有患者均出现症状的缓解与好转.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法,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关晓龙;彭国峰;袁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所收治的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8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未给予术后整体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发生率5%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2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
作者:朱红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伴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收治的伴角膜裂伤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围术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的综合护理.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住院日期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医务工作者必备的3大素质是实践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伟;彭丽;蒋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危重病人CRRT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观察其对血管通路不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危重病人CRRT患者104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通畅率61.54%,对照组患者血管通畅率25%,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24h静脉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病人CRRT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血管通路不畅情况,提升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A组予以75mg/d厄贝沙坦,B组予以150mg/d厄贝沙坦,C组予以225mg/d厄贝沙坦.结果 治疗前3组BNP、Cr、hs-CRP水平、IMT、斑块面积、斑块厚度、斑块数量比较P>0.05;治疗后B、C组患者BNP、hs-CRP、IMT、斑块面积、斑块厚度水平低于A组(P<0.05).C组患者肌痛发生率高于A、B组(P<0.05).结论 225 mg/d厄贝沙坦治疗冠心病有效性较优但安全性较差.
作者:祝增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溃疡(79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同时还需要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就生活质量而言,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升高,组间比较可见,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就治疗效果而言,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29/3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比较组间数据可见,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系统健康教育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岳景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传统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疗效.方法 中药煎剂内服配合局部外治法.结论 传统中医药治疗临床常见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钱先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对进行乳腺疾病诊断中使用高频B超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共1189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745例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444例患者为乳腺癌,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证实,在对所有患者再使用高频B超进行诊断检查,将其诊断检查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高频B超诊断后,显示出618例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275例患者为乳腺癌,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使用高频B超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方式,但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诊断方式进行联合使用,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赛里曼·阿不力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背景:许多女性认为口服避孕药(OCs)与体重增加有关,限制OCs的使用从而增加意外妊娠的风险.此研究目的是探究OCs与女性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知网等数据库2000——2018年间发表的女性口服避孕药和体重增加关系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用Stata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结果显示OCs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没有明显增加,亚组分析显示青少年OCs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成人组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避孕药不会引起女性体重增加.
作者:刘庆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接受激素、高压氧联合治疗控制病情效果.方法 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2例,其中出现迟发性脑病患者24例,数字编序后随机将其各组12例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对应给予高压氧治疗、联合激素药物(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并归纳激素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联合组患者疗效有效率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对患者Barthel、MMSE指标进行检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所得数据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方案时可在高压氧干预基础上给予激素药物,可提高病情改善效果并有效改善指标,近远期疗效而言均有突出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涛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