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的临床治疗作用评价

徐全辉

关键词:二尖瓣装置, 风湿性心脏病, 换瓣术
摘要:目的 将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评价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本文开展实验分析的资料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治疗的2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是否保留二尖瓣装置开展分组,每组纳入13例,不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实施在参照组,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实施在实验组,计算2组患者治疗之前及之后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数值、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数值、治疗满意合计值.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数值、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数值比较于实验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合计值比较于实验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开展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呈现较优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检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PCT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检测PCT水平对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9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设为呼吸道感染组,非呼吸道感染疾病者设为非呼吸道感染组,对两组PCT、CRP、WBC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呼吸道感染组PCT阳性检出率为87.76%,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感染组20.83%,而呼吸道感染组CRP、WBC阳性率也明显更高(p<0.05);两组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指标水平对比,明显呼吸道感染组更高(p<0.05).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判断疾病的有效指标.

    作者:白涛;施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频B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对进行乳腺疾病诊断中使用高频B超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共1189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745例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444例患者为乳腺癌,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证实,在对所有患者再使用高频B超进行诊断检查,将其诊断检查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高频B超诊断后,显示出618例患者为乳腺良性肿瘤,275例患者为乳腺癌,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使用高频B超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方式,但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诊断方式进行联合使用,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赛里曼·阿不力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标本留送中的应用

    目的 对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标本留送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手术室标本留送的过程中采取细节管理,主要是通过在患者术中和术后进行的细节化管理和处理来保证手术室标本的有效性管理.结果 通过细节管理,能够使手术室标本得以完好的保存,并且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病理进行检查.结论 在手术室标本留送过程中采取细节管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标本的保存质量,并且还能够使此项工作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程序化,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钱星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10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服用双歧杆菌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住院天数都要短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曹璞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膀胱癌者为研究对象.病患均接受了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在围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 .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后,手术成功者共计75例,术后愈合满意.另有3名病患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现象,经针对性处理之后,患者感染得以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接受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者,在围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全面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消除患者内心不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浅谈肿瘤放射治疗科对本科生临床见习的带教心得

    本科生作为未来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临床培养带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分享了肿瘤放射治疗科对大学二年级学生临床见习带教的心得.

    作者:李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医院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分析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要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接着提出了医院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后从医疗服务流程精细化、人员管理精细化、绩效考核精细化以及后期管理精细化等环节对医院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贾渝屏;景岷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效果.方法 将50例消化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颗粒、首次治疗患者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胶囊,两组均口服给药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情况观察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1例,HP根除率为96.0%,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9例,无效5例,HP根除率为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白药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根除HP.

    作者: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常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和规范技术操作,消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和负面情绪等相应对策,从根源上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赵艳红;修景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的一期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的一期手术治疗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包虫囊肿合并肺包虫囊肿患者13例作为观察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分析其手术疗效与预后结果 .结果13例患者中,包虫囊肿原位复发者2例(15.38%),并发症情况:肝功能不全者2例(15.38%)、肺炎3例(23.08%)、胸腔积液3例(23.08%)、残腔感染4例(30.77%)、支气管瘘与胆瘘各1例(7.69%).本组1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其中2例原位复发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研究分析显示,对多脏器包虫囊肿型疾病,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手术创伤较低、手术时间段,且具备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海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接收11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统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娟;葛环玉;王新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5.26%vs15.7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阑尾炎患者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痛苦,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郭秀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饮食护理应用在甲亢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甲亢并糖尿病患者行饮食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78例甲亢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饮食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并糖尿病患者行饮食护理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使用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6.11%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3±1.36)天,明显比对照组(12.34±1.67)天更短,且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气促、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症肺炎患儿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骨科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调查骨科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进入本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8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系统搜集并分析其各项临床信息以及资料,重点评估2型糖尿病病人在骨科围手术期的膳食摄取能量、机体营养状况及血糖水平等指标情况.结果 男性病人的体质量、身高都显著高于女性病人(P<0.05).老年组病人的体质量、身高、糖化血红蛋白都显著低于非老年组病人(P<0.05).和女性病人相较,男性病人摄取的三大产能营养素、热量都显著增加(P<0.05),经校正体质量以后的蛋白质、热量都显著减少(P<0.05).老年组病人每日摄取的蛋白质、校正体质量以后的热量和非老年组病人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血糖控制较好者的脂肪、热量摄取都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较差者(P<0.05).结论 对不同病情及手术情况的骨科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应该给予个人化的机体营养评估,并以此为其制定佳的饮食营养素摄取量.

    作者:叶继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分析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在鼻息肉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鼻息肉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疗效84.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38.5±2.1)min、出血量(65.5±2.2)ml、住院时间(6.2±0.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鼻内镜手术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病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从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止血有效率为100%,且手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含量指标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PBL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 分析并研究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到2017年神经内科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本研究选择4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人.观察组选择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选择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两组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考试成绩和两组对象对于带教以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两组研究对象都存在有差异性,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神经内科轮转教学当中应用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理论水平,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胡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螺旋CT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胃癌早期诊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螺旋CT与磁共振扫描检查,将螺旋CT诊断结果 记录为实验组,将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率为16(80.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3(65.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螺旋CT磁共振检测应用于胃癌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螺旋CT优于磁共振检测,但单纯应用磁共振静脉成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照患者护理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人性化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对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