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华军
目的 探讨影响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正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PAR指数对28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PAR总分值较治疗前减少26.11±8.09,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2.49±4.00)%,权重PAR总分值减少29.61±2.33,权重减少百分率为(96.43±5.20)%.②变差或无改变0例,改善6例(21.43%),明显改善22例(78.57%).③后牙牙合关系PAR分值减少4.29±3.10,减少百分率为79.64%.结论 选用直丝弓矫治系统,尽早使用不锈钢方丝,合理施力和必要矫治技巧是对磨牙进行有效三维控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缪耀强;万贤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人工牙种植上颌窦提升术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采用上颌窦提升术的83例患者资料,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共植入种植体155颗,手术护理过程顺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经过6~54个月的追踪观察,仅有2颗种植体失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上颌窦提升术的成功需要完善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护理,医生、患者和护士的良好配合,以及术后的精心护理.
作者:雷逸灵;廖玲玲;袁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根管系统的严密充填、没有微渗漏是根管治疗获得良好远期效果的前提.桩冠修复可能对根管系统的封闭性造成影响,导致患牙保存失败.本文就根管桩对根管系统封闭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薛慧;叶玲;黄定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后牙残冠患者86例124颗患牙进行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随访观察2~8年.结果 124颗患牙中,修复成功110颗,3颗因慢性牙周炎致残根松动,4颗因根面继发龋致修复体脱落,7颗残留牙冠缺损.结论 采用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树脂修复后牙残冠,简单易行,患者经济负担小,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修复后牙残冠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熊华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在根尖屏障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牙根发育停止的患牙79颗,随机分为自固化磷酸钙组和氢氧化钙组,诱导根尖形成,观察2组根尖屏障形成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第3年复诊,自固化磷酸钙组95%的患牙根尖屏障形成,硬组织封闭根端,氢氧化钙组71%的患牙根尖屏障形成封闭根端,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固化磷酸钙应用于根尖屏障形成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马铁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SanderⅡ型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采用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中11项硬组织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SNB平均增加1.81°,ANB平均减小2.19°,L1-X平均增加5.96 mm,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MP-SN,U1-SN等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 SanderⅡ型矫治器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下颌后缩面型.
作者:张君孝;陈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医方发生的争执,为双方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属于普通医患争议,一般由医疗缺陷或非医源性因素引起,经由行政、司法机关调解或裁决处理的为极少数.
作者: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传统玻璃离子、磷酸锌水门汀3种粘接剂粘固正畸带环的粘接效果.方法 选择30例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 120颗第一磨牙随机分成3组,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传统玻璃离子、磷酸锌水门汀3种粘接剂粘接带环,比较2周、 3个月、 6个月的带环脱落率.结果 3种粘接剂带环脱落率中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低,磷酸锌水门汀高.经χ2检验, 6个月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传统玻璃离子分别同磷酸锌水门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是粘接带环的较好材料.
作者:于莹;林明锦;汪莉;黎友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生物人工材料(biological artificial material,BAM)骨诱导人工骨用于重度牙周炎治疗的效果和失败原因.方法 选择临床重度牙周炎患者45例、患牙67颗,基础治疗后行牙周翻瓣刮治术,骨缺损区植入BAM人工骨.术后2年检查牙周情况,记录牙周指数.结果 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37例、患牙51颗,因患牙松动、根面牙骨质变性和病变组织未彻底去尽等原因,拔除失败患牙7颗,其余44颗患牙牙周情况良好,牙周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部分患牙恢复正常咀嚼功能.结论 重度牙周炎患牙治疗效果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作者:桂和明;杜丽娟;王唯唯;黄洁英;雷公元;兰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矫正扭转牙辅弓的力学性能.方法 用0.36 mm的澳丝弯制各种预设角度、加力臂长度为12 mm和17 mm、 螺圈数为1圈和2圈的辅弓,测量所对应的矫治力值,并绘制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螺圈数为1圈、加力臂长度为12 mm辅弓产生的力值(g)Y对初始角度(°)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5.139+1.21X;螺圈数为1圈、加力臂长度为17 mm辅弓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2.163+0.727X;螺圈数为2圈、加力臂长度为12 mm辅弓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0.999+0.715X;螺圈数为2圈、加力臂长度为17 mm辅弓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3.119+0.408X.增加加力臂长度及螺圈数均影响弓丝的施力状态,减小辅弓的负荷绕曲率.结论 0.036 mm澳丝弯制的螺圈数为1圈、加力臂长度为12 mm及17 mm的辅弓,或螺圈数为2圈、加力臂长度为12 mm及17 mm的辅弓在其弹性限度内都能提供临床所需的力值.不同长度、螺圈数的辅弓其负荷绕曲率不同,且初始力值随着固位体与力臂角度变化关系也不同.
作者:许衍;曾科;马晓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反复烧结对牙用烤瓷支架Co-Cr-Mo合金(DA9- 4合金)金瓷结合的影响.方法 用DA9- 4合金制作30根直径2.2 mm、长50.0 mm的圆棒,上瓷制成瓷盘高1.5 mm、厚1.1 mm的金瓷棒盘试件;另制30个25.0 mm×3.0 mm×0.5 mm金属片,上瓷为瓷厚1.1 mm的三点弯曲试件.试件分别随机分成常规烤瓷程序烧结一次组(对照组)、常规烤瓷程序烧结二次组、常规烤瓷程序烧结三次组,每组10个试件.在WD-10A型万能测试机上测试三点弯曲结合强度,棒盘金瓷大剪切破坏载荷及剥瓷百分率.结果 3次烧结金瓷结合情况相似,各次烧结弯曲结合强度、棒盘金瓷大剪切破坏载荷及剥瓷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烧结不大于3次对DA9- 4合金的金瓷结合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长虹;巢永烈;李宁;杨晓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核壳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包覆二氧化锆(壳核型n-HA/ZrO2)复合生物陶瓷支架材料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细胞毒性反应.方法 将L929细胞接种于96孔板,随机分为3组进行培养,实验组用壳核型n-HA/ZrO2支架材料浸提液处理,阳性对照组用苯酚溶液,阴性对照组用聚乙烯浸提液,于24、 48、 72 h后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按GB/T 16175-1996标准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 实验组L929细胞24、 48、 72 h后的RGR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分别为95.86%、 98.29%和102.73%,与阴性对照组L929细胞在增殖活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材料细胞毒性评级为0~I级.结论 核壳型n-HA/ZrO2支架材料不影响L929细胞的增殖活性,无细胞毒性.
作者:潘广嗣;廖伟娇;吉建新;秦笙;陈敬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牙槽突裂二期植骨术的目的 是稳定上颌牙弓,对裂隙区邻牙提供骨支持和诱导尖牙的萌出等,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裂隙部位的植骨量影响正畸治疗中邻近牙齿的萌出、移动和牙槽嵴突度、形态的重塑以及后续治疗计划的制定.影像学检查观察植骨区骨质情况,是评价唇腭裂牙槽突植骨疗效重要的方法之一.笔者就牙槽突植骨区骨质情况影像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陈建伟;周静;邹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超声锉根管预备术后反应.方法 将157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超声锉(超声组)和手用K型锉(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观察1周内术后反应.结果 超声组术后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3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锉根管预备可以减少术后反应发生.
作者:杨捷;胡玉柱;程君卫;刘巨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NFA-308基因多态性、吸烟、年龄等因素是否与骨内种植体Ⅱ期手术前边缘骨吸收有关,探讨影响这种早期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以期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4例种植患者,根据有无早期边缘骨吸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颊黏膜拭子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TNFA-308进行基因型的测定.结果 TNFA-308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吸烟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经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吸烟患者发生骨吸收是不吸烟患者的8.403倍(P<0.05).结论 吸烟与早期边缘骨吸收发生有关,TNFA-308基因多态性不是边缘骨吸收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陆轩;林映荷;李振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G型钻与超声锉应用对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反应的情况.方法 将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439例492颗患牙随机分2组,试验组采用G型钻与超声锉配合预备根管后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常规手用器械预备根管后根管充填,观察2组术后反应.结果 7 d后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现重度反应的比例分别为2.83%和8.16%.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G型钻与超声锉配合预备根管能有效降低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术后反应发生.
作者:阳冬青;李莉;张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