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段世勇

关键词: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 碘仿纱条, 干槽症
摘要:目的观察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常规碘仿纱条填塞方法为对照,观察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127例干槽症的临床疗效.结果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总有效率高于碘仿纱条填塞方法,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是治疗干槽症有效方法.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半导体激光照射减轻正畸治疗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的方法对减轻正畸治疗中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戴入初始弓丝的128例正畸患者,其中63例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其受力前后的牙根部区域,照射次数1~2次.余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疼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组疼痛的发生时间迟,疼痛持续时间短.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96.92%,照射组疼痛发生率为79.37%.结论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减轻正畸伴发的疼痛有效.

    作者:邵菊萍;白雪芹;廖洪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牵引成骨区钙化、矿化程度加速的研究现状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渐进性牵引手术离断的骨段二端,引导牵引间隙新骨组织形成以矫治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畸形与缺损的方法.该技术起源于整形外科对长骨畸形的矫治,随后被引入颌面外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颌面部骨畸形.

    作者:陈铁;周志迎;赖仁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畸形中央尖伴融合牙和多生牙1例

    畸形中央尖、多生牙、融合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在同一患者口内多个前磨牙发生畸形中央尖,同时伴有下颌前牙融合牙、上颌前牙多生牙的牙齿发育畸形则较为少见.

    作者:徐莉;黄洋;李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人残冠根桩核全冠修复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前磨牙、磨牙残冠根的牙体修复方法.方法对60颗前磨牙、磨牙残冠根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根管内桩钉以及光固化复合树脂、银粉玻璃离子、银汞合金桩核修复,然后再行金属铸造冠或金属烤瓷冠修复保护.结果成功58颗,失败2例,成功率96.7%.结论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基础上,对老年人残冠根应用桩核全冠修复是保留患牙的好方法.

    作者:程自力;韦才峰;莫业跃;黄小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苯妥英钠致牙龈增生的体会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者约40%~50%发生牙龈纤维性增生,尤其是年轻人居多.对于此类牙龈增生好的治疗方法是牙龈切除术.以往笔者曾作过多例此类手术,往往在术后1年或更短时间就复发.究其原因是术后未对患者进行洁治和口腔卫生维护、牙龈按摩、消除牙龈炎症等综合性防治.近几年来,笔者对因口服苯妥英钠引起牙龈增生的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呈;黄再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新市医院聘口腔医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根管长度电测法应用于慢性根尖周病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病治疗中根管长度电测法准确性.方法使用Y-Ⅲ牙科发声探针电测根管长度,试验组测量根尖阴影直径在3.00~5.00mm27颗牙,共30个根管.对照组根尖无阴影32颗牙,共35个根管.电测根管长度确定后,在牙椅旁即刻照X线片,然后测量X线片上根管锉与根尖平面关系.结果以X线片根尖平面为标准,电测根管长度误差范围在-1.00~+0.50mm的试验组有27个根管,符合率达90.00%.对照组有31个根管,符合率达88.57%.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管长度电测法的准确性与根尖周的生物学特性关系不大,根管长度电测法不但适用于牙髓病,也适用于根尖周病.

    作者:高宝贤;谢素英;钱志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全口牙齿严重磨损1例报告

    患者,女,28岁,广西柳州人.因牙齿外形短小前来广东省口腔医院就诊.检查:全口32颗牙切缘和咬合面不同程度磨损,牙冠变短、正常形态消失,牙尖变低平甚至消失,前牙磨损比较严重;无牙釉质发育不全征;颌间距离变小(图1,见彩页3).

    作者:黄少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VP糊剂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治疗乳磨牙尖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患尖周脓肿的乳磨牙采用V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82例190颗患牙随机分为VP糊剂根管充填组和空管疗法组,1年后回访.结果根管充填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空管疗法组为91.49%,经卡方检验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38,P>0.05).结论空管疗法疗效好,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声波震动牙刷去菌斑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牙龈健康者和牙龈炎患者使用电动牙刷去除菌斑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18~25岁医学院学生共50名,检查菌斑指数后使用声波震动牙刷每天刷牙2次,每次2min.连续使用2周和1个月后分别检查菌斑指数.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是牙龈健康组还是牙龈炎组,刷牙后与刷牙前比较菌斑指数均明显下降,统计学分析具高度显著性差异,连续刷牙1个月后与1个月前比较菌斑指数在刷牙前就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具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声波震动牙刷能有效清除牙菌斑.

    作者:曹慧珍;叶玮;潘瑛;叶慧琦;冯希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146颗牙进行根尖刮治及双氧水窦道通过冲洗后,应用Vitapex根充,12个月后复查.结果总有效率95.9%,效果满意.结论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对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徐美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圳市小学生口腔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初查报告

    目的了解我市学生口腔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试点初步效果.方法选取7所试点小学及相应的防治医疗机构,入校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治疗.3个月后对检查、治疗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7所学校接受检查的在校学生9 800人,患龋人数6 762人,龋齿25 136颗.其中1~4年级学生乳牙患龋率为74.31%,乳牙龋均为2.77;5~6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为56.67%,恒牙龋均为0.89.学生龋齿填充率为7.46%.普查后3个月,各试点社区、医院口腔科接受经普查指导就诊的学生总数仅为140人,仅占需要治疗的人数的3%.结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群众口腔保健知识普及度亟待提高;这项工作需多方协作、相互配合,特别是有关行政部门的重视尤为关键.

    作者:武剑;阮世红;熊静帆;池洪珊;彭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抗种植体不同螺纹顶角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研究刃状螺纹型支抗种植体的螺纹顶角改变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供临床筛选合适的支抗种植体.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给种植体施加150 g近远中方向的载荷,分别对螺纹顶角为60°、75°、120°的三种支抗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三种螺纹顶角种植体颈部的Von-Mises应力值分别为0.533 0MPa、0.632 0MPa、0.591 0MPa;位移值分别为0.1630μm、0.159 0μm、0.152 0μm.结论螺纹顶角为60°的种植体适合作正畸支抗体.

    作者:兰泽栋;林珠;龙红月;周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腔科的消毒管理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腔疾病患者血清HBV标志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阳性标志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自1999年8月~2003年1月的1 414例口腔疾病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阳性率情况.结果1 414例标本中,HBV阳性者890例,阳性率为62.9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9.91%,女性阳性率为67.77%,女性HBV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广东省口腔疾病患者中HBV阳性率高于全国五省平均水平(42.26%).口腔科医生必须做好预防HBV交叉感染的措施.

    作者:许曼波;谢远宗;曾翔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头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化疗又叫诱导化疗或早期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或newadi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1].手术或放疗作为初的治疗常常造成血管破坏,局部血运差,使其后进行的辅助化疗局部药物浓度不足.而NACT能消除药理上的庇护所,增加药物在瘤床的分布,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增加对局部区域的控制.因此,可以取得较高的缓解率.NACF有以下优点:①避免抗药性,早期控制肿瘤;②肿瘤缩小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③缩小手术范围,有望使患病器官得以保存;④手术时肿瘤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⑤防止远处转移.

    作者:王慧菁;陈伟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楔状缺损对因治疗充填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对因治疗方法,提高修复体的保存率,防止新楔缺的形成.方法选择深达2度以上双尖牙楔状缺损患者132例(患牙144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对照组:全层一次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不进行咬合适应,充填后不调(牙合).结果经2年的临床观察,试验组充填修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81,P<0.05).结论分层充填、充填物经咬合适应再固化、简单调(牙合)等楔状缺损的对因治疗方法能提高充填修复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金艳;宋斌;于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标准冠内固位体在固定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成品专用固位体在口腔修复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钛合金冠内固位体配合全冠谮和种植体共制作188例各类固定修复体,其中无冠式固定桥98例,配合全冠制作的固定桥62例,桩冠20例,人工种植牙1例,全冠7例.结果随访2年,188例病例中6例无冠式固定桥松动脱落.结论此种修复方法具有磨牙少、痛苦小、省时简便等优点,也可用于辅助固位.

    作者:李新春;马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作者:杜英;段银钟;杨振华;陈曦;杨彤彤;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流行病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