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对比研究

杜英;段银钟;杨振华;陈曦;杨彤彤;刘红

关键词:错(牙合) X线头影测量 拔牙 软组织侧貌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牵引成骨区钙化、矿化程度加速的研究现状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渐进性牵引手术离断的骨段二端,引导牵引间隙新骨组织形成以矫治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畸形与缺损的方法.该技术起源于整形外科对长骨畸形的矫治,随后被引入颌面外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颌面部骨畸形.

    作者:陈铁;周志迎;赖仁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种植术前骨量增加方法

    牙种植现已成为失牙修复的选择之一.上颌前牙区的美观十分重要,这要求种植体不仅稳固,而且周围有足够的软硬组织以达到外观上与天然牙相似.牙缺失后由于废用萎缩、血供下降、局部感染及义齿的压力造成大量的骨缺失[1].这在矢状方向尤其明显.因此,种植前经常需要增加骨量.

    作者:满毅;林映荷;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智齿冠周炎致下颌第一磨牙区病变误诊分析

    笔者对近年来诊治的14例智齿冠周炎所致的下颌第一磨牙区及第一磨牙病变的误诊误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初诊情况 来焦作市五官医院就诊的14例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18~30岁,病史1~6个月.下颌第一磨牙龋坏10例,牙体完整4例,其中2例伴根分叉区病变及牙髓炎症状,2例颊侧单纯肿胀,12例伴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粘膜红肿、溢脓,窦道形成.但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无张口受限及智齿冠周炎症.

    作者:温有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IPS-Empress 2全瓷冠修复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IPS-Empress 2 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共98颗牙分为2组,观察26个月,IPS-Empress 2 全瓷冠修复前后牙49颗,烤瓷冠修复49颗牙,从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解剖形态、颜色匹配性、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折断等方面进行临床评价,并从PLI、CI及瓷损坏方面进一步评价.结果在修复体颜色等方面IPS-Empress 2全瓷冠好于以钴铬合金为基底的烤瓷牙(P<0.05),而两组的PLI、CI经统计分析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瓷冠优于烤瓷冠,其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IPS-Empress 2 全瓷冠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付玉;陈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成人流行性腮腺炎(附4例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非化脓性腮腺肿胀、疼痛及发热为特征,多见于2~14岁儿童,成人少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近3年来共收治4例成人流行性腮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伯友;彭勇;耿发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春期牙科就诊病人牙科焦虑症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牙科就诊病人牙科焦虑症状况,以便提供心理指导.方法325例(男151,女174)12~18岁牙科就诊病人就诊后完成一份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三部分:儿童社会人口学资料,柯氏牙科焦虑症量表(DAS)和凯氏牙科恐惧症评定表(DFS).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总DAS得分分别为8.29±2.92、8.84±2.88(P>0.05);DFS总均值分别为36.91±8.63、37.36±8.61(P>0.05);牙科焦虑症常见的刺激因素有:特殊声音(牙机钻牙的声音)、特殊环境(牙科诊室、牙椅、医院气氛)、特殊气味和气氛(诊室药水味).结论青春期牙科就诊病人牙科焦虑症没有性别差异;其发生与个人经历、认识和就诊环境有关.

    作者:庄最新;李燕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抗种植体不同螺纹顶角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研究刃状螺纹型支抗种植体的螺纹顶角改变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供临床筛选合适的支抗种植体.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给种植体施加150 g近远中方向的载荷,分别对螺纹顶角为60°、75°、120°的三种支抗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三种螺纹顶角种植体颈部的Von-Mises应力值分别为0.533 0MPa、0.632 0MPa、0.591 0MPa;位移值分别为0.1630μm、0.159 0μm、0.152 0μm.结论螺纹顶角为60°的种植体适合作正畸支抗体.

    作者:兰泽栋;林珠;龙红月;周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VP糊剂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治疗乳磨牙尖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患尖周脓肿的乳磨牙采用V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82例190颗患牙随机分为VP糊剂根管充填组和空管疗法组,1年后回访.结果根管充填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空管疗法组为91.49%,经卡方检验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38,P>0.05).结论空管疗法疗效好,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药物性空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性空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8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髓室内封木榴油后,用空管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133颗患牙半年复查成功116颗(87.22%),进步11颗(8.27%),总有效率95.49%;1年复查成功111颗(83.46%),进步14颗(10.53%),总有效率93.98%.结论药物性空管糊剂是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保存乳牙至乳恒牙正常替换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丽梅;柳忠豪;于明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颌后缩畸形Le Fort Ⅰ型截骨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上颌骨牵引延长时上颌骨的应力分布状况,探讨上颌骨牵引器的安放位置与方向的佳选择.方法在发育性上颌后缩畸形和腭裂继发上颌后缩畸形的上颌模型上分别加载不同方向及大小的牵引力.分别计算上颌骨大主应力、小主应力及颌骨内部的位移情况,并比较两种加载方式对上颌骨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在非腭裂上颌骨,当牵引力方向与正中矢状面平行时,双侧上颌骨前壁应力主要为压应力,但应力较小,当牵引方向与正中矢状面成30°角时,对上颌骨前壁的压应力显著增大;在腭裂继发上颌后缩畸形牵引时,裂隙双侧上颌前壁的压应力显著增大,健侧颌骨的位移显著大于患侧.和牵引方向与矢状面平行时相比较,当腭裂上颌骨斜向牵引时,上颌骨前壁及硬腭的位移均较平行牵引时显著增大;腭裂上颌骨在两种牵引力牵引时均出现上颌前部压应力集中,颌骨内部位移增大,牙槽突裂隙两侧位移增大明显.结论上颌骨牵引时,应尽量使牵引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在上颌骨牵引时应注意防止上颌牙弓缩窄,牵引阻力增大时应戴(牙合)板至稳定期.

    作者:范海东;王兴;李书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3例增生性牙龈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增生性牙龈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3例16~28岁的增生性牙龈炎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局部龈上龈下超声波洁刮治的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3个月后23例患者中有18例牙龈颜色恢复正常,肥大的牙龈完全恢复到正常形态,占78.3%,其中1个月9例,2个月6例,3个月3例;3例经2次洁、刮治后牙龈颜色恢复正常,但稍显肥大,占13.0%;2例经2次洁、刮治后,牙龈颜色基本正常,龈乳头和部分龈缘仍明显肥大,3个月后经牙龈切除术治疗,恢复正常,占8.7%.结论大部分增生性牙龈炎的年青患者通过牙周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牙龈可恢复正常形态,但恢复的时间不同.

    作者:曾雄群;章锦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畸形中央尖伴牛牙样牙1例

    牛牙样牙(taurodontism)是指牙体长而牙根短小,髓室纵径长,根分歧移向根尖处,牙形似有蹄类动物牙齿,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牙髓腔异常疾病.该病多见于下颌第二磨牙,发生于下颌前磨牙少见,而畸形中央尖伴牛牙样牙发生于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罕见,国内外资料均未见报道.现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内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洋;周春华;姜秋;徐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标准冠内固位体在固定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成品专用固位体在口腔修复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钛合金冠内固位体配合全冠谮和种植体共制作188例各类固定修复体,其中无冠式固定桥98例,配合全冠制作的固定桥62例,桩冠20例,人工种植牙1例,全冠7例.结果随访2年,188例病例中6例无冠式固定桥松动脱落.结论此种修复方法具有磨牙少、痛苦小、省时简便等优点,也可用于辅助固位.

    作者:李新春;马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Fas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一种免疫反攻模式的体现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Fas配体(FasL)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3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11例转移淋巴结中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FasL在正常口腔粘膜中不表达,在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FasL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32/38例(84.2%)鳞癌组织TIL细胞FasL表达阳性;有淋巴结转移者FasL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FasL的上调表达是口腔鳞癌组织免疫反攻击的体现,对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乔尔;王元银;周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新市医院聘口腔医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春市小学生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小学生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的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春市自强小学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00份并对收回的39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长缺乏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关于刷牙的方法及作用、氟化物的防龋作用、窝沟封闭的作用等认识仍有不足.结论应加强对小学生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高扬;张茹慧;邱文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Quad-Helix扩弓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Quad-Helix扩弓器的制作、临床戴用技巧、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15例混合牙列后期及恒牙期的牙弓狭窄患者,运用Quad-Helix扩弓器进行扩弓治疗.结果通过病例总结发现,上颌第一双尖牙扩弓距离平均为4.5mm,上颌第二双尖牙扩弓距离平均为5.4mm,上颌第一磨牙扩弓距离平均为5.5 mm.大扩弓距离为7.5mm,小扩弓距离为2.0 mm,平均扩弓时间为42d.结论Quad-Helix扩弓器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而且还可用于移动个别牙齿及增强支抗.

    作者:李戈;兰泽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骨稳定性评价

    目的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后的平均复发量为2.5 mm,后退量>6 mm组与后退量<6mm组两者变化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是矫正下颌前突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会喜;薛国初;艾伟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键词的选择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流行病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