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后缩畸形Le Fort Ⅰ型截骨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范海东;王兴;李书田

关键词:上颌骨后缩畸形, 骨牵引延长术,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研究上颌骨牵引延长时上颌骨的应力分布状况,探讨上颌骨牵引器的安放位置与方向的佳选择.方法在发育性上颌后缩畸形和腭裂继发上颌后缩畸形的上颌模型上分别加载不同方向及大小的牵引力.分别计算上颌骨大主应力、小主应力及颌骨内部的位移情况,并比较两种加载方式对上颌骨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在非腭裂上颌骨,当牵引力方向与正中矢状面平行时,双侧上颌骨前壁应力主要为压应力,但应力较小,当牵引方向与正中矢状面成30°角时,对上颌骨前壁的压应力显著增大;在腭裂继发上颌后缩畸形牵引时,裂隙双侧上颌前壁的压应力显著增大,健侧颌骨的位移显著大于患侧.和牵引方向与矢状面平行时相比较,当腭裂上颌骨斜向牵引时,上颌骨前壁及硬腭的位移均较平行牵引时显著增大;腭裂上颌骨在两种牵引力牵引时均出现上颌前部压应力集中,颌骨内部位移增大,牙槽突裂隙两侧位移增大明显.结论上颌骨牵引时,应尽量使牵引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在上颌骨牵引时应注意防止上颌牙弓缩窄,牵引阻力增大时应戴(牙合)板至稳定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常规碘仿纱条填塞方法为对照,观察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127例干槽症的临床疗效.结果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总有效率高于碘仿纱条填塞方法,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香油碘酚明胶海绵是治疗干槽症有效方法.

    作者:段世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作者:杜英;段银钟;杨振华;陈曦;杨彤彤;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头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化疗又叫诱导化疗或早期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或newadi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1].手术或放疗作为初的治疗常常造成血管破坏,局部血运差,使其后进行的辅助化疗局部药物浓度不足.而NACT能消除药理上的庇护所,增加药物在瘤床的分布,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增加对局部区域的控制.因此,可以取得较高的缓解率.NACF有以下优点:①避免抗药性,早期控制肿瘤;②肿瘤缩小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③缩小手术范围,有望使患病器官得以保存;④手术时肿瘤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⑤防止远处转移.

    作者:王慧菁;陈伟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全口牙齿严重磨损1例报告

    患者,女,28岁,广西柳州人.因牙齿外形短小前来广东省口腔医院就诊.检查:全口32颗牙切缘和咬合面不同程度磨损,牙冠变短、正常形态消失,牙尖变低平甚至消失,前牙磨损比较严重;无牙釉质发育不全征;颌间距离变小(图1,见彩页3).

    作者:黄少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新市医院聘口腔医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腔链球菌的耐酸机制

    在口腔天然菌群中,链球菌占的比例大,包括血链球菌、轻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等.口腔链球菌系产酸菌,能很快发酵糖产酸,导致环境pH下降.因此,链球菌在低pH环境中生长及继续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是学者们面对的一大问题.本文对各种链球菌的耐酸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庄姮;刘天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春市小学生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小学生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的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春市自强小学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00份并对收回的39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长缺乏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关于刷牙的方法及作用、氟化物的防龋作用、窝沟封闭的作用等认识仍有不足.结论应加强对小学生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高扬;张茹慧;邱文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半导体激光照射减轻正畸治疗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的方法对减轻正畸治疗中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戴入初始弓丝的128例正畸患者,其中63例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其受力前后的牙根部区域,照射次数1~2次.余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疼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组疼痛的发生时间迟,疼痛持续时间短.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96.92%,照射组疼痛发生率为79.37%.结论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减轻正畸伴发的疼痛有效.

    作者:邵菊萍;白雪芹;廖洪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牵引成骨区钙化、矿化程度加速的研究现状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渐进性牵引手术离断的骨段二端,引导牵引间隙新骨组织形成以矫治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畸形与缺损的方法.该技术起源于整形外科对长骨畸形的矫治,随后被引入颌面外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颌面部骨畸形.

    作者:陈铁;周志迎;赖仁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腔疾病患者血清HBV标志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阳性标志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自1999年8月~2003年1月的1 414例口腔疾病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阳性率情况.结果1 414例标本中,HBV阳性者890例,阳性率为62.9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9.91%,女性阳性率为67.77%,女性HBV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广东省口腔疾病患者中HBV阳性率高于全国五省平均水平(42.26%).口腔科医生必须做好预防HBV交叉感染的措施.

    作者:许曼波;谢远宗;曾翔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根管长度电测法应用于慢性根尖周病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病治疗中根管长度电测法准确性.方法使用Y-Ⅲ牙科发声探针电测根管长度,试验组测量根尖阴影直径在3.00~5.00mm27颗牙,共30个根管.对照组根尖无阴影32颗牙,共35个根管.电测根管长度确定后,在牙椅旁即刻照X线片,然后测量X线片上根管锉与根尖平面关系.结果以X线片根尖平面为标准,电测根管长度误差范围在-1.00~+0.50mm的试验组有27个根管,符合率达90.00%.对照组有31个根管,符合率达88.57%.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管长度电测法的准确性与根尖周的生物学特性关系不大,根管长度电测法不但适用于牙髓病,也适用于根尖周病.

    作者:高宝贤;谢素英;钱志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倒冲法拔除后牙的牙挺挺尖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更有效率的拔牙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运用改良挺尖牙挺拔除法和传统牙挺拔除法分别拔除后牙各200颗,比较两种方法所耗费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良挺尖牙挺拔除法拔除后牙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牙挺拔除法.结论改良挺尖牙挺拔除法更重视牙体牙根的解剖形态及其在牙槽骨中的方向,在牙槽外科手术中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光涛;肖明荣;彭镇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春期牙科就诊病人牙科焦虑症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牙科就诊病人牙科焦虑症状况,以便提供心理指导.方法325例(男151,女174)12~18岁牙科就诊病人就诊后完成一份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三部分:儿童社会人口学资料,柯氏牙科焦虑症量表(DAS)和凯氏牙科恐惧症评定表(DFS).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总DAS得分分别为8.29±2.92、8.84±2.88(P>0.05);DFS总均值分别为36.91±8.63、37.36±8.61(P>0.05);牙科焦虑症常见的刺激因素有:特殊声音(牙机钻牙的声音)、特殊环境(牙科诊室、牙椅、医院气氛)、特殊气味和气氛(诊室药水味).结论青春期牙科就诊病人牙科焦虑症没有性别差异;其发生与个人经历、认识和就诊环境有关.

    作者:庄最新;李燕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畸形中央尖伴牛牙样牙1例

    牛牙样牙(taurodontism)是指牙体长而牙根短小,髓室纵径长,根分歧移向根尖处,牙形似有蹄类动物牙齿,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牙髓腔异常疾病.该病多见于下颌第二磨牙,发生于下颌前磨牙少见,而畸形中央尖伴牛牙样牙发生于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罕见,国内外资料均未见报道.现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内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洋;周春华;姜秋;徐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楔状缺损对因治疗充填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对因治疗方法,提高修复体的保存率,防止新楔缺的形成.方法选择深达2度以上双尖牙楔状缺损患者132例(患牙144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对照组:全层一次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不进行咬合适应,充填后不调(牙合).结果经2年的临床观察,试验组充填修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81,P<0.05).结论分层充填、充填物经咬合适应再固化、简单调(牙合)等楔状缺损的对因治疗方法能提高充填修复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金艳;宋斌;于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流行病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VP糊剂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治疗乳磨牙尖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患尖周脓肿的乳磨牙采用V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82例190颗患牙随机分为VP糊剂根管充填组和空管疗法组,1年后回访.结果根管充填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空管疗法组为91.49%,经卡方检验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38,P>0.05).结论空管疗法疗效好,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口腔疾病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牙科疾病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为研究儿童牙病的发展变化和防治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儿童牙科初诊病例,将患儿的主诉、主诉牙诊断和需治疗情况分类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到儿童牙科就诊的主要疾患顺序为乳牙替换、龋病、根尖周炎、牙髓炎、牙外伤等.主诉疼痛肿胀者占初诊病例的27.16%,要求补牙者占16.73%,而常规检查者仅占0.54%.治疗人次顺序为替换拔牙、牙髓治疗、龋齿充填、因龋拔牙等,构成比依次为39.82%、25.84%、14.51%、13.10%.结论儿童龋病比较严重,但家长对儿童牙病重视不够.要提高儿童牙病的防治水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且有赖于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者:张泳;鲁小梅;罗冬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去除玷污层的方法对根管充填密合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根管冲洗剂与超声根管预备法能否去除玷污层以及去除玷污层对根管充填密合性的影响.方法75颗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25颗.A组常规根管预备,扩锉中和扩挫后用生理盐水(NS)和3%双氧水(H2O2)冲洗;B组根管预备同A组,扩锉完成后用15%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5.25%次氯酸钠(NaOCl)交替冲洗;C组使用超声波根管扩大锉预备根管,NS冲冼.常规根管充填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表面形态,并做染液渗漏实验.结果用手持器械预备根管,NS和3%H2O2冲冼根管,不能去除玷污层;使用15%EDTA和5.25%NaOCl交替冲洗根管,则可完全去除玷污层;用超声器械预备根管,对去除根管玷污层具有一定的作用.去除玷污层,充填材料进入牙本质小管,根尖微渗漏显著降低(P<0.05).结论去除玷污层,能增强充填材料边缘密合性和根尖封闭性,根尖微渗漏显著降低.

    作者:李新;马科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