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马科院
目的探讨老年人前磨牙、磨牙残冠根的牙体修复方法.方法对60颗前磨牙、磨牙残冠根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根管内桩钉以及光固化复合树脂、银粉玻璃离子、银汞合金桩核修复,然后再行金属铸造冠或金属烤瓷冠修复保护.结果成功58颗,失败2例,成功率96.7%.结论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基础上,对老年人残冠根应用桩核全冠修复是保留患牙的好方法.
作者:程自力;韦才峰;莫业跃;黄小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非化脓性腮腺肿胀、疼痛及发热为特征,多见于2~14岁儿童,成人少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近3年来共收治4例成人流行性腮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伯友;彭勇;耿发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面弓是正畸医生用于抑制上颌生长、推磨牙向远中、增加磨牙支抗和协助内收前牙的有效装置.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各种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认为面弓是矫正过程中有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面弓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作者:李佩璟;宋卫华;段银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146颗牙进行根尖刮治及双氧水窦道通过冲洗后,应用Vitapex根充,12个月后复查.结果总有效率95.9%,效果满意.结论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对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徐美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牙种植现已成为失牙修复的选择之一.上颌前牙区的美观十分重要,这要求种植体不仅稳固,而且周围有足够的软硬组织以达到外观上与天然牙相似.牙缺失后由于废用萎缩、血供下降、局部感染及义齿的压力造成大量的骨缺失[1].这在矢状方向尤其明显.因此,种植前经常需要增加骨量.
作者:满毅;林映荷;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辅助化疗又叫诱导化疗或早期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或newadi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1].手术或放疗作为初的治疗常常造成血管破坏,局部血运差,使其后进行的辅助化疗局部药物浓度不足.而NACT能消除药理上的庇护所,增加药物在瘤床的分布,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增加对局部区域的控制.因此,可以取得较高的缓解率.NACF有以下优点:①避免抗药性,早期控制肿瘤;②肿瘤缩小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③缩小手术范围,有望使患病器官得以保存;④手术时肿瘤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⑤防止远处转移.
作者:王慧菁;陈伟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髓腔内使用两种牙本质小管阻塞剂阻塞牙本质小管的效果.方法选择90颗离体单根管牙经常规根管清理成形后,随机分为3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两实验组在髓腔内使用草酸钾或光固化粘接剂,用染料渗透法观察比较染料浸入牙本质的情况.结果两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染料浸入牙本质的情况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髓腔内使用牙本质小管阻塞剂可以有效地阻止染料渗入牙体.
作者:夏敏;曾红雨;岳亚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根管冲洗剂与超声根管预备法能否去除玷污层以及去除玷污层对根管充填密合性的影响.方法75颗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25颗.A组常规根管预备,扩锉中和扩挫后用生理盐水(NS)和3%双氧水(H2O2)冲洗;B组根管预备同A组,扩锉完成后用15%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5.25%次氯酸钠(NaOCl)交替冲洗;C组使用超声波根管扩大锉预备根管,NS冲冼.常规根管充填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表面形态,并做染液渗漏实验.结果用手持器械预备根管,NS和3%H2O2冲冼根管,不能去除玷污层;使用15%EDTA和5.25%NaOCl交替冲洗根管,则可完全去除玷污层;用超声器械预备根管,对去除根管玷污层具有一定的作用.去除玷污层,充填材料进入牙本质小管,根尖微渗漏显著降低(P<0.05).结论去除玷污层,能增强充填材料边缘密合性和根尖封闭性,根尖微渗漏显著降低.
作者:李新;马科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市学生口腔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试点初步效果.方法选取7所试点小学及相应的防治医疗机构,入校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治疗.3个月后对检查、治疗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7所学校接受检查的在校学生9 800人,患龋人数6 762人,龋齿25 136颗.其中1~4年级学生乳牙患龋率为74.31%,乳牙龋均为2.77;5~6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为56.67%,恒牙龋均为0.89.学生龋齿填充率为7.46%.普查后3个月,各试点社区、医院口腔科接受经普查指导就诊的学生总数仅为140人,仅占需要治疗的人数的3%.结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群众口腔保健知识普及度亟待提高;这项工作需多方协作、相互配合,特别是有关行政部门的重视尤为关键.
作者:武剑;阮世红;熊静帆;池洪珊;彭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药物性空管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8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髓室内封木榴油后,用空管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133颗患牙半年复查成功116颗(87.22%),进步11颗(8.27%),总有效率95.49%;1年复查成功111颗(83.46%),进步14颗(10.53%),总有效率93.98%.结论药物性空管糊剂是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保存乳牙至乳恒牙正常替换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丽梅;柳忠豪;于明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品专用固位体在口腔修复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钛合金冠内固位体配合全冠谮和种植体共制作188例各类固定修复体,其中无冠式固定桥98例,配合全冠制作的固定桥62例,桩冠20例,人工种植牙1例,全冠7例.结果随访2年,188例病例中6例无冠式固定桥松动脱落.结论此种修复方法具有磨牙少、痛苦小、省时简便等优点,也可用于辅助固位.
作者:李新春;马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患尖周脓肿的乳磨牙采用V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或空管疗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82例190颗患牙随机分为VP糊剂根管充填组和空管疗法组,1年后回访.结果根管充填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空管疗法组为91.49%,经卡方检验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38,P>0.05).结论空管疗法疗效好,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体植入术前精确定位及骨量测量的意义.方法测量比较带有3个放射标记物的模板在模型及多层面螺旋CT影像中的距离和相互角度,并在CT影像中虚拟植入种植体,观察种植体植入情况.结果多层面螺旋CT中影像的放射标记物间的距离与模型上测量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能直观、准确提供种植体植入的骨量信息.结论使用多层面螺旋CT能在术前准确评估牙槽骨骨量及确定种植体植入位置、方向、大小、长度.
作者:胡文;吴纪楠;唐秉航;李良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增生性牙龈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3例16~28岁的增生性牙龈炎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局部龈上龈下超声波洁刮治的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3个月后23例患者中有18例牙龈颜色恢复正常,肥大的牙龈完全恢复到正常形态,占78.3%,其中1个月9例,2个月6例,3个月3例;3例经2次洁、刮治后牙龈颜色恢复正常,但稍显肥大,占13.0%;2例经2次洁、刮治后,牙龈颜色基本正常,龈乳头和部分龈缘仍明显肥大,3个月后经牙龈切除术治疗,恢复正常,占8.7%.结论大部分增生性牙龈炎的年青患者通过牙周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牙龈可恢复正常形态,但恢复的时间不同.
作者:曾雄群;章锦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对近年来诊治的14例智齿冠周炎所致的下颌第一磨牙区及第一磨牙病变的误诊误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初诊情况 来焦作市五官医院就诊的14例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18~30岁,病史1~6个月.下颌第一磨牙龋坏10例,牙体完整4例,其中2例伴根分叉区病变及牙髓炎症状,2例颊侧单纯肿胀,12例伴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粘膜红肿、溢脓,窦道形成.但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无张口受限及智齿冠周炎症.
作者:温有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的方法对减轻正畸治疗中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戴入初始弓丝的128例正畸患者,其中63例患者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其受力前后的牙根部区域,照射次数1~2次.余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疼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组疼痛的发生时间迟,疼痛持续时间短.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96.92%,照射组疼痛发生率为79.37%.结论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减轻正畸伴发的疼痛有效.
作者:邵菊萍;白雪芹;廖洪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儿童牙科疾病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为研究儿童牙病的发展变化和防治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儿童牙科初诊病例,将患儿的主诉、主诉牙诊断和需治疗情况分类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到儿童牙科就诊的主要疾患顺序为乳牙替换、龋病、根尖周炎、牙髓炎、牙外伤等.主诉疼痛肿胀者占初诊病例的27.16%,要求补牙者占16.73%,而常规检查者仅占0.54%.治疗人次顺序为替换拔牙、牙髓治疗、龋齿充填、因龋拔牙等,构成比依次为39.82%、25.84%、14.51%、13.10%.结论儿童龋病比较严重,但家长对儿童牙病重视不够.要提高儿童牙病的防治水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且有赖于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者:张泳;鲁小梅;罗冬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广西柳州人.因牙齿外形短小前来广东省口腔医院就诊.检查:全口32颗牙切缘和咬合面不同程度磨损,牙冠变短、正常形态消失,牙尖变低平甚至消失,前牙磨损比较严重;无牙釉质发育不全征;颌间距离变小(图1,见彩页3).
作者:黄少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