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蕾;孙爱萍;李行道;胡轶智;梁彩霞;朱宁;宋祥玲
目的:探讨在超声诊断中使用孕龄计算公式和复查来判断非同步发育孕囊是否成活.方法:在5690例孕囊的超声检查中,根据孕龄计算公式,发现1299例孕囊小于正常大小.结果:一周后复查,仅有670例为正常妊娠,629例为非成活孕囊.结论:使用孕龄计算和一周后复查,是超声诊断非同步发育孕囊是否成活的简明和有效的手段.
作者:吴锦春;段晓琳;王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因颈椎病入院.查体: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T波低平.心脏超声检查:各房室腔无扩大;无胸骨旁四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见房间隔中部变薄,呈弧线样细光带回声,似囊袋状持续性向右心房膨出(图1),膨出范围约20mm×18mm;CDFI见其内血流回旋,色彩较暗,未探及穿隔血流.主动脉瓣舒张期返流,返流速度400cm/s,返流束长度5.6cm.超声诊断:1.房间隔膨胀瘤;2.主动脉瓣中度返流.
作者:蒋银花;赵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女,8岁.右上腹持续疼痛1月,近1周来疼痛加重并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曾于半年前因肠道蛔虫病在他院治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其他未见异常.B超检查:空腹时,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5cm,腔内可见数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胆囊下方,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呈椭圆形,大小为4.8cm×3.4cm×2.8cm,其内可见多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图1).固定探头,静止观察,胆囊及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带均固定不动.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胆总管囊性扩张增大为6.4cm×5.1cm×4.0cm(图2).胰腺回声正常.B超诊断:1.胆囊炎,胆囊蛔虫;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蛔虫(残骸).手术所见: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粗糙,腔内可见数条蛔虫残骸,胆总管呈囊性扩张,其大小为6.2cm×4.8cm×4.5cm,穿刺抽出310ml棕褐色胆汁,内有多条蛔虫残骸.
作者:戴宇静;李晓萌;郭敏;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25岁,G1P0,孕24周.询问病史该患者孕2个月时,出现过先兆流产症状,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至24周,再次因阴道少量流血入院.彩超见:胎儿双顶径6.0cm,枕额径7.3cm,头围21.3cm,腹围21.1cm,股骨4.1cm,肱骨3.9cm,胎心率158次/分,羊水深5.0cm,羊水指数为17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下段,成熟度为Ⅱ级.于羊膜囊内胎盘右下方见一纤细的条状中强回声,长约6cm,止于右侧壁羊膜囊,并可见其在羊水中浮动(图1).CDFI:示其上未探及明确血液信号(图2).彩超诊断:1.单胎中期妊娠合并先兆早产;2.羊膜囊内条状回声(羊膜带形成).该患者经临床治疗维持至孕38周,产一男婴,身长49cm,体重2900g,羊水800ml,并于羊膜囊内见一狭窄索带样羊膜带.讨论羊膜带为羊膜囊内纤细的索带状物.可起自羊膜并止于羊膜;由于其可在羊水中自由浮动,也可缠绕于胎儿胎体及肢体,造成局部发生基质发育障碍,其缺损可累及所有组织甚至骨组织,导致限制性胎儿畸形.
作者:宋文玲;孙秀红;刘春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孕妇,25岁.妊娠29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妊娠子宫,宫内可见一胎儿,头位,双顶径7.8cm,股骨长5.6cm,胎心搏动较慢,胎心率110次/分,胎儿头颈部位置不正常,胎头后仰,见一强回声带系于胎儿头颈部(图1)胎头活动受限,强回声带另一端系于胎盘绒毛膜板,脊柱短而骶尾部排列不整齐,外带回声中断并向外突一圆形不均质肿物,颜面部显示欠满意,胎盘回声未见异常,羊水量较少.超声诊断:①宫内孕单活胎头位;②羊膜带综合征;③脊柱裂.一周后引产出一死婴,躯体短,鼻眼裂,骶尾部突出一圆形包块,尚有皮肤覆盖表面皱缩四肢无畸形.讨论羊膜带综合征是指妊娠中羊膜因医源性或自发性破裂羊水外流至羊膜囊外,羊膜部分或全部回缩而形成羊膜带,胚胎或胎儿可突入胚外体腔,若与羊膜带粘连,由于其束缚压迫等因素可致胎儿被粘连,被破坏,形成各种畸形.
作者:张永珍;殷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用CDFI对52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包括髂外、股、及胫后动脉),观测多项血流参数.结果:高压组较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动脉内膜厚度(IMT)明显增加(P<0.01);而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则明显减小(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趋于严重.结论:CDFI能动态评价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及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颖;郑贯中;李有忠;常洪波;史建玲;曹红梅;巩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9岁.因血精1月余来诊.泌尿外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精液化验:WBC+,RBC++++.经直肠超声(探头频率6.5MHz)检查示:前列腺39mm×21mm×29mm,形态正常,内部回声较均匀.前列腺横断面中央区示11mm×7.5mm无回声,壁清晰,欠光滑,内透声好.内示5.1mm×4.1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图1).前列腺纵切面示该无回声区位于右侧精囊腺根部射精管走行区,呈梭形.双侧精囊腺大小形态正常.超声诊断:右侧射精管囊肿并结石.CT检查示右侧射精管区内见约10mm×8mm低密度区,内可见一高密度灶,CT诊断为射精管囊肿并结石.
作者:颜云;刘秀娟;颜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纵膈肿物的超声诊断,以往多采用X线或CT检查.超声诊断直至近几年才陆续有所报道.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该种疾病的诊断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两年来,我们查出前上纵膈肿物患者7人,其所共有的临床特征为:胸闷、气短.均为超声检查心脏时,意外发现前上纵膈异常回声,后经X线、CT或MRI证实为前上纵膈占位病变.检查方法:应用HP 1000或5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8MHz,一般不需特殊准备,对于肿物较大,不能被胸骨完全覆盖者,可于胸骨旁肋间依次探查,可根据肿物向左或向右生长,分别于胸骨旁左或右侧探及.而对于较小的肿物,完全被胸骨覆盖者,可采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心底大血管的正前方,扫描平面与左心长轴相垂直获得心底短轴切面.此外尚可于胸骨旁或心尖位做多切面探查,以确定肿物的大小、所在位置及其与心脏、大血管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兰燕;李路明;邢恒国;刘锐;赵荣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经验.方法:采用剑下二腔心,四腔心切面,胸前各切面和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观察肺静脉引流情况.结果:1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符合率100%,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符合率4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对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准确率低.
作者:董凤群;尉广秀;王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为减少异位妊娠的误诊,避免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多、时间长等问题,我们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在服药前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孕及妊娠天数;服药后行B超检查确定完全流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选出520例正常宫内妊娠,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6.9±5.6岁,停经史均在32~49天之间,尿试验阳性,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能够按要求进行复查的健康妇女.2.服药方法: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第一天晚服米非司酮50mg,第二天早晚各服50mg,第三天早服米索前列醇600mg,门诊观察6小时.
作者:刘淑霞;曹利霞;林友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27岁.已婚,因头晕、视物模糊2月余而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听诊无特殊;血沉4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眼科查眼底示:右眼玻璃体内有大量出血,乳头上方玻璃体内可见新出血区,视网膜动脉旁可见大量微动脉瘤,建议做眼彩超.采用东软NAS 1000HF彩超仪,探头频率10MHz.患者取仰卧位,眼闭合,眼外涂耦合剂直接探查.右眼纵轴径2.2cm,横轴径2.1cm;前房、晶状体、后房、玻璃体层次清楚,玻璃体内回声不均,可见回声增强光点及絮状物;玻璃体后界与球壁之间,示一弧形强回声带,带长约1.32cm,带前端与球侧壁不相连,成漂浮状;强光带与球壁之间可见0.2cm的液性暗区.左眼球纵轴径2.2cm,横轴径2.2cm,玻璃体内回声不均,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在液性暗区内浮动.彩超提示:①双眼玻璃体混浊;②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图1).
作者:黄中和;普素;陈德美;付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摄片存档).剖腹探查:见小骨盆入口处几乎全被大结节状纤维组织所填满封闭,直肠与双侧输尿管包裹于其中,其前方与膀胱紧密粘连.直肠上段狭窄,其以上肠管扩张,整个结肠系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和缩短,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均难于移动.临床疑为恶性肿瘤,取结节样物作快速病理切片.切片镜检,可见多数小动脉炎,其管壁增厚,呈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附近脂肪组织中出现小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到处见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病理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对被包裹受压阻塞的器官进行松解后关腹.术后一周超声复查,见腹部肠管扩张消失,双侧肾积水及双侧输尿管扩张消失,但发现肾门至髂总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有环绕的均匀性低回声,宽处2.9cm(图1),该段腹主动脉稍变窄,CDFI见湍流信号(图2).结合手术所见,超声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胡于凤;张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房扩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病人分别作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房扩大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左房大小的观测敏感而准确,且反映的参数多,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心电图检查对左房肥大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但在反映心脏电生理改变及指导用药方面有其优越性.
作者:牛振英;刘志娟;黑冬梅;吕琪;常广;滕元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38岁.以左季肋区突发性疼痛进行性加重就诊.查体:左季肋部压痛、反跳痛.超声检查显示:脾脏明显增厚约6.6cm,长径约14.5cm,脾指数为25cm2.包膜光整,于脾实质内近脾包膜前缘可探及一大小约3.0cm×2.2cm异常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处,内回声暗淡,分布欠均匀.CDFI示:其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脾门处脾静脉内径增宽0.85cm,脾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超声诊断:脾实质内近包膜前缘低回声区(图1),考虑为:脾梗塞.后患者在上级医院作CT检查及脾动脉造影,确诊为脾梗塞.讨论脾梗塞是由于脾动脉分支栓塞,血流被阻断而引起的.常见原因有:左心系统血栓脱落、动脉硬化、白血病、淤血性脾肿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近年来开展的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脾动脉栓塞术、经回肠、胃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等.梗塞部位常好发于脾实质周缘,其病理改变为:梗塞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并逐渐机化、纤维化,终形成疤痕.超声诊断要点为:1.脾肿大;2.梗塞区呈典型的尖端指向脾门部的楔形低回声区;3.CDFI示无彩色血流信号.
作者:梁宇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现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某些超声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3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声像图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各型慢性肝炎的声像图表现分为直接征像与间接征像,直接征像包括肝脏的包膜、大小、实质回声及分布的改变,间接征像包括门静脉(PV)宽度、脾静脉(SV)宽度、脾脏大小及胆囊壁的改变.直接征像在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实质回声及分布具代表性,轻、重度慢性肝炎相互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轻、中度之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性.间接征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型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脾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具代表性,轻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结论:超声评价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对判断慢性肝炎病情轻重程度,特别在鉴别轻度与中、重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有重要价值.
作者:孟繁坤;徐策;张海英;郑颖;丁蕾;李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47岁.左上腹隐痛1年,加重2个月.B超检查:脾脏长12cm,厚4.8cm,脾实质内可见3.4cm×2.9cm,2.6cm×1.7cm低均质回声团,边缘不规则,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效应,瘤壁与左肾关系密切,左肾上极肾周脂肪间隙消失(图1),肝脏、胆囊、胰、右肾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脾恶性肿瘤.入院查体:T37℃、P84次/分、R21次/分、BP14/8kPa.外科情况: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脾肋下2cm、质韧、无触痛,脾区轻叩痛,腹腔无移动性浊音.血、尿常规正常.
作者:闫桂栋;沙东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男性,2岁8个月.近10天来,烦燥不安、食欲不振,消瘦,腹部膨隆而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5℃,消瘦,腹部膨隆,两侧腹部扪及巨大包块,表面凹凸不平,无明显界限,质实,固定,与体位变换无关.血尿常规,未见异常.B超检查:左上腹部肿物,大小约8.3cm×9.2cm,表面凹凸不平,包膜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内部回声紊乱,强弱不均,肿物中心部分为稍强回声,大部分为偏低回声,可见少量无回声区,未见强回声钙化斑.脾位置上移,未见正常左肾声像图;右侧腹部检查,肝形态正常,于肝下缘探及巨大肿物,形态、大小及图像特征同左侧相似,无正常肾形态声像图.超声诊断:双侧肾母细胞瘤.CT印象:双侧肾母细胞瘤.讨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据统计,90%发生于7岁以前,高峰期在2~4岁,偶见于成人,男女发病率相等,多为单侧,双侧仅为2.1%.本例为双侧肾母细胞瘤,实属罕见.肿瘤一般约鸡蛋大至儿头大,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凹凸不平,有假包膜.肿瘤生长迅速,可发生变性、出血、坏死,并可穿过包膜,向肾脏周围组织扩延.
作者:游万城;林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7岁.因左胸腹及左髋撞伤疼痛一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左季肋区及左侧腹部红肿,皮下淤血,左腹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脾区叩痛阳性,未叩击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如常,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左髋关节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腹腔穿刺未抽出血性液体,导尿为肉眼血尿,尿色深黄,化验RBC 0~7个/HP WBC 2~6个/HP.CT腹部平扫示:1.脾损伤;2.左侧肾损伤.胸腹及骨盆拍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1.脾破裂;2.肾挫裂伤(左);3.腹壁挫伤;4.髋关节软组织挫伤.B超所见:脾脏显像尚清晰,脾门处脾厚4.0cm,肋下未及,实质回声不均匀,于脾脏中下极可探及大小约2.4cm×2.3cm的不均质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内以弱回声为主(图1).于脾周可见一层薄无回声区,前后径约0.6cm(图2).左侧肾脏大小为11.3cm×4.9cm×4.6cm,轮廓线尚清晰,实质回声不均匀,于中极可探及大小约4.1cm×2.6cm的不均质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以较强回声夹杂低回声为主,左肾集合系统散乱(图3).左输尿管显示不清,脾肾间隙及膀胱直肠窝可有少量移动性暗区.
作者:王秋月;毛建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多普勒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的方法,对于监测胎儿胎盘循环及胎儿颅脑循环有十分重要意义.能及时、有效地纠正胎儿的循环障碍,确保胎儿宫内安全.资料与方法本组选择在我院行孕期健康体检及在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75例,正常组140例,异常组35例,年龄22~30岁,平均26.8岁,孕龄17~42周.依不同的孕期分出7组.正常组无妊娠合并症,末次月经准确,停经月份与孕龄相符.异常组包括妊高症,羊水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儿宫内窘迫.仪器使用Apogee-CX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配3.5MHz及7.5MHz扇形机械扫描探头.设定多普勒取样容积3mm.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加速度(AC),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MIN),阻力指数(RI),RI=(PSV-EDV)/PSV,搏动指数PI,PI=(PSV-EDV)/MIN,流速单位cm/s.孕妇取平卧位,常规检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头围、腹围、胎盘及羊水情况,估测胎龄.选择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标准切面,力求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平行,各指标取不同时相测4~5次,取均值.
作者:曹渝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54岁.近日发现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明显来诊.查体:上腹部剑突下隆起,可触及一包块,固定、不移动.建议彩超检查.超声所见:纵切面,上腹部剑下与脐之间可探及120mm×58mm呈梭形囊状膨大的液性暗区,其前后壁与正常的腹主动脉前后壁相连续,管腔相通.其内可见斑块状中低回声附着在后壁内膜上,表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图1).横切面,可探及椭圆形无回声区,过界清楚.前后径与左右径均较正常腹主动脉明显增大.CDFI:梭形囊腔内可见红色、深红色、兰色、深兰色血流,流速缓慢,频谱形态为涡流.而囊腔上端与腹主动脉相连处为五彩血流流速较快.远端流速减慢,频谱形态均为层流.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作者:姜燕茹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