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胆囊蛔虫1例

戴宇静;李晓萌;郭敏;宋晓东

关键词:诊断,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胆囊大小, 蛔虫病, 强回声, 胆总管扩张, 光带, 残骸, 弯曲, 体积缩小, 疼痛, 患儿, 巩膜黄染, 肝内胆管, 壁厚, 椭圆形, 胆囊炎, 超检查, 治疗, 胰腺
摘要:患儿,女,8岁.右上腹持续疼痛1月,近1周来疼痛加重并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曾于半年前因肠道蛔虫病在他院治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其他未见异常.B超检查:空腹时,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5cm,腔内可见数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胆囊下方,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呈椭圆形,大小为4.8cm×3.4cm×2.8cm,其内可见多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图1).固定探头,静止观察,胆囊及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带均固定不动.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胆总管囊性扩张增大为6.4cm×5.1cm×4.0cm(图2).胰腺回声正常.B超诊断:1.胆囊炎,胆囊蛔虫;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蛔虫(残骸).手术所见: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粗糙,腔内可见数条蛔虫残骸,胆总管呈囊性扩张,其大小为6.2cm×4.8cm×4.5cm,穿刺抽出310ml棕褐色胆汁,内有多条蛔虫残骸.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B超诊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我院自1995年6月~2001年10月,对103例肝管直肠周围脓肿形成进行B超检查,均经穿刺或切开引流证实为肛周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及骨盆直肠脓肿.其中男71例,女32例,大年龄71岁,小年龄3岁.汉族51例,回族29例;维吾尔族13例;哈萨克族10例,临床症状均有局部红肿热,持续跳痛,全身伴有中毒反应、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使用仪器为RTfino型,凸形线阵探头,频率3.5MHz.检查时患者膝胸卧位,探头于肛门周围进行多切面扫查,如探及不满意时,可稍加压于探头,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本组103例患者均发现肛管直肠周围异常回声区,其声像图特征为肛门周围任何一点均可能探及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其内壁模糊,暗区内透声差,可见密集光点漂浮,103例肛门周围大液性暗区为3.9cm×2.2cm(图1),小为1.9cm×0.8cm(图2),腹股沟处还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其内回声均匀.B超诊断:1.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形成可能性大;2.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103例均穿刺或切开引流,抽出或引流出脓性液体,经细菌培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由此可见应用B超诊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形成诊断符合率高.

    作者:李慧敏;盛素华;刘淑萍;王桂萍;胡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药物流产前后B超检查的价值

    为减少异位妊娠的误诊,避免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多、时间长等问题,我们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在服药前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孕及妊娠天数;服药后行B超检查确定完全流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选出520例正常宫内妊娠,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6.9±5.6岁,停经史均在32~49天之间,尿试验阳性,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能够按要求进行复查的健康妇女.2.服药方法: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第一天晚服米非司酮50mg,第二天早晚各服50mg,第三天早服米索前列醇600mg,门诊观察6小时.

    作者:刘淑霞;曹利霞;林友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异位输尿管开口的超声诊断

    目的:应用超声显像检查临床诊为异位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以便确定本病的超声表现和特点.方法:对12例2~19岁女性患者进行检查.嘱患者适度憋尿后应用东芝黑白超声仪和HP彩色超声仪对患者行详细的泌尿系统器官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患侧输尿管均扩张,除3例肾发育不良外其余同侧肾脏均有积水.7例为左侧异位输尿管开口,5例为右侧异位;3例伴同侧肾发育不良,9例伴同侧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畸形(异位开口的输尿管起始于积水的上肾段).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扩张程度和伴发畸形,结合临床情况可对该病作出明确的诊断,从而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栗建辉;刘伯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三维超声成像在卵巢囊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肿瘤的三维超声重建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20例卵巢囊性肿瘤进行二维超声及二维基础上的三维超声重建.结果:20例患者的重建图像均较满意,三维超声成像在卵巢囊性肿瘤中显示其立体形态和内部的分隔,乳头样突起及砂粒样等结构.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卵巢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作者:裴红;罗福成;陈训;童清平;连娟;毛萍;陈永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精原细胞瘤的彩超声像图表现1例

    患者,男性,35岁.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未治疗.2个月前偶有刺痛并向左腹股沟区放射.查体:肿物表面光滑,质中等,无压痛,界限不清,腹股沟未扪及肿大淋巴节.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咳嗽、头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既往体健.肿瘤四项:甲胎蛋白2.29ng/ml,癌胚抗原3.8ng/ml,铁蛋白1205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81mIu/ml.初步诊断:1.左侧睾丸慢性炎症;2.左侧睾丸肿瘤?超声仪器:东软公司的NAS-1000,探头频率5~12MHz.超声检查所示:左侧睾丸大小约5.0cm×3.6cm×2.7cm,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大小约3.0cm×3.0cm×2.7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图1).CDFI:可见彩色血流伸入其内为动、静脉血流(彩图12见Ⅳ).

    作者:付刚;史保权;李建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评价胎儿脑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加速度的价值

    多普勒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的方法,对于监测胎儿胎盘循环及胎儿颅脑循环有十分重要意义.能及时、有效地纠正胎儿的循环障碍,确保胎儿宫内安全.资料与方法本组选择在我院行孕期健康体检及在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75例,正常组140例,异常组35例,年龄22~30岁,平均26.8岁,孕龄17~42周.依不同的孕期分出7组.正常组无妊娠合并症,末次月经准确,停经月份与孕龄相符.异常组包括妊高症,羊水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儿宫内窘迫.仪器使用Apogee-CX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配3.5MHz及7.5MHz扇形机械扫描探头.设定多普勒取样容积3mm.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加速度(AC),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MIN),阻力指数(RI),RI=(PSV-EDV)/PSV,搏动指数PI,PI=(PSV-EDV)/MIN,流速单位cm/s.孕妇取平卧位,常规检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头围、腹围、胎盘及羊水情况,估测胎龄.选择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标准切面,力求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平行,各指标取不同时相测4~5次,取均值.

    作者:曹渝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疾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44例;(2)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54例;(3)子宫内膜息肉10例;(4)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5)子宫内膜癌6例.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李峻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B超诊断婴儿左肾母细胞瘤1例

    患儿,女,11个月.因反复血尿8天,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于左腹部扪及一10cm×10cm的包块,活动差,质硬.化验:尿红细胞++++,潜血+++,蛋白++,肾功(-).B超检查:于左肾内下方探及向外突起的一大小约为11.0cm×8.0cm×10.0cm的实性光团(图1),边界规则,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内部回声光点粗大,分布欠均质.肾盏扩张,内径为0.8cm.B超诊断:左肾母细胞瘤.手术所见:于左肾下极见一直径约为11cm的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周围未见转移灶.病理结果:左肾母细胞瘤.讨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肾胚胎瘤等,为起源于胚胎性生肾组织(后肾始基)的恶性混合瘤.可有家族性或遗传性.常见于幼儿,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2/3在3岁以内[1].

    作者:成淑娟;耿伏果;周志霞;耿佃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病例,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8岁.因左颈部包块进行性肿大一月余来就诊.体格检查:患者左颈部内缘可见一直径约4.0cm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触痛不明显,突出于颈表面,该处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既往病史:该患者于一年前左颈部受过刀砍伤,当时中三刀,其中两刀位于颈后部和颈肩部,另一刀位于左胸锁乳突肌内侧.经当地医院急诊缝合,伤口愈合后出院至今.

    作者:郝金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瘘患者.目的:采用二维超声(2DE)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技术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瘘诊断,鉴别临床上不具特征性的连续性双期心脏杂音.方法:采用2DE及CDFI技术,通过多个切面显示扩张的冠状动脉并仔细追踪,寻找其在心腔的瘘口.结果:12例冠状动脉瘘中,右冠状动脉瘘10例(83.33%),左冠状动脉瘘2例(16.67%).多数为右心系统瘘,少数为左心瘘.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2DE及CDFI诊断的直接征象是冠状动脉显著扩张、瘘口处环状无回声区及伴随的异常血流信号.结论:冠状动脉瘘临床不易确诊;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确诊价值,但属有创检查;2DE及CDFI是诊断冠状动脉瘘首选的、有效的无创方法,有望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邢恒国;李路明;刘兰燕;刘晓芳;王同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前后脑血流的监测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经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HBO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MCAVs.Vm.PI).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MCAVm血流速度在6~8天,13~15天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分别低11.1cm/s,20.2cm/s(P<0.01),PI的下降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D能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HBO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恢复优于对照组.

    作者:孟璇;王欣;葛朝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2例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摄片存档).剖腹探查:见小骨盆入口处几乎全被大结节状纤维组织所填满封闭,直肠与双侧输尿管包裹于其中,其前方与膀胱紧密粘连.直肠上段狭窄,其以上肠管扩张,整个结肠系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和缩短,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均难于移动.临床疑为恶性肿瘤,取结节样物作快速病理切片.切片镜检,可见多数小动脉炎,其管壁增厚,呈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附近脂肪组织中出现小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到处见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病理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对被包裹受压阻塞的器官进行松解后关腹.术后一周超声复查,见腹部肠管扩张消失,双侧肾积水及双侧输尿管扩张消失,但发现肾门至髂总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有环绕的均匀性低回声,宽处2.9cm(图1),该段腹主动脉稍变窄,CDFI见湍流信号(图2).结合手术所见,超声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胡于凤;张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B超诊断足月妊娠并阴道壁巨大囊肿1例

    患者,女性,26岁.以停经38周而入院.既往无不适.月经规律无特殊.妇检提示:阴道中段有一囊性包块从阴道右后壁突入阴道内,上界达盆底,宫颈被挤向阴道左上角.入院诊断:G1P038w孕LOA.阴道壁囊肿?超声所见:胎儿系列正常,于胎头左后方探及大小为12.0cm×10.0cm×11.2cm的光点略减低异常区,包膜完整,内呈细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后壁回声增强(图1).超声诊断:单胎,胎儿存活,头位.胎盘功能Ⅲ级.阴道壁粘液性囊肿.术中所见: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子宫左旋,周围无粘连.于盆底触及一囊性包块自阴道向上突出.经阴道行阴道壁囊肿穿刺术,抽出乳白色豆腐渣样混浊液体约500ml,冲洗后注入无水酒精20ml.穿刺液检验:李凡他试验(+++).细胞计数0.8×109/L,淋巴细胞35%,中性粒细胞65%.

    作者:杜海兵;张英;杨翠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直肠超声诊断射精管囊肿并结石1例

    患者,男性,29岁.因血精1月余来诊.泌尿外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精液化验:WBC+,RBC++++.经直肠超声(探头频率6.5MHz)检查示:前列腺39mm×21mm×29mm,形态正常,内部回声较均匀.前列腺横断面中央区示11mm×7.5mm无回声,壁清晰,欠光滑,内透声好.内示5.1mm×4.1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图1).前列腺纵切面示该无回声区位于右侧精囊腺根部射精管走行区,呈梭形.双侧精囊腺大小形态正常.超声诊断:右侧射精管囊肿并结石.CT检查示右侧射精管区内见约10mm×8mm低密度区,内可见一高密度灶,CT诊断为射精管囊肿并结石.

    作者:颜云;刘秀娟;颜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附睾结核合并睾丸结核声像图表现1例

    患者,男性,22岁.因左阴囊内肿块1年就诊.专科检查:左睾丸增大,质硬,无压痛;附睾头、尾部均触及25mm×15m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彩超检查:左睾丸增大,边界不规整,睾丸结构紊乱,见以低回声为主均杂乱回声,部分呈网格状,内见少量不规则中等回声;左附睾头、尾均探及25mm×15mm低回声光团,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左附睾、睾丸内未见明确血流(图1).超声提示:左附睾、睾丸结核.术中所见:左睾丸增大;左附睾头、尾均见25mm×15mm表面光滑质硬肿物,切开睾丸、附睾,内为干酪样物.术后病理诊断:睾丸、附睾干酪样结核.讨论附睾结核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结核,超声表现为附睾区的低回声结节,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强回声光斑.而睾丸结核则少见,常由附睾结核直接蔓延或由淋巴途径感染而来.

    作者:刘皎然;贺江勇;曹士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动脉硬化对脑动脉缓冲功能血流动力学影响的TCD研究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时脑动脉缓冲功能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使用Angiodine型经颅多普勒仪对92例脑动脉硬化(CAS)及非脑动脉硬化(NCAS)的室性早搏患者分别记录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频谱,分别测量室性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的收缩峰流速(NVs)、舒张末流速(NVd)、平均末流速(NVm);室性早搏时的收缩峰流速(EVs)、舒张末流速(EVd)、平均末流速(EVm)及代偿心搏(室性早搏后)的收缩峰流速(PVs)、舒张末流速(PVd)、平均末流速(PVm).结果:两组EVs、EVd、EVm明显低于NVs、NVd、NVm(P<0.01),PVs、PVd、PVm明显高于NVs、NVd、NVm(P<0.01)及EVs、EVd、EVm(P<0.01),NCAS组室性早搏时及早搏后代偿心搏Vs、Vd、Vm之和为正常心搏2NVs、2NVd、2NVm的94.43%、88.21%、90.1%;CAS组室性早搏时及早搏后代偿心搏Vs、Vd、Vm之和为正常心搏2NVs、2NVd、2NVm的86.08%、81.62%、85.30%.结论:两组室性早搏时脑动脉Vs、Vd、Vm降低,室性早搏后增高,但室性早搏后代偿心搏不能完全补偿室性早搏时的降低量;CAS可降低脑动脉的缓冲功能.

    作者:范正俊;孙荣艳;丁绍平;陈玲;张云先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对非同步发育孕囊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超声诊断中使用孕龄计算公式和复查来判断非同步发育孕囊是否成活.方法:在5690例孕囊的超声检查中,根据孕龄计算公式,发现1299例孕囊小于正常大小.结果:一周后复查,仅有670例为正常妊娠,629例为非成活孕囊.结论:使用孕龄计算和一周后复查,是超声诊断非同步发育孕囊是否成活的简明和有效的手段.

    作者:吴锦春;段晓琳;王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超声诊断指标的再探讨

    目的:评价现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某些超声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3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声像图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各型慢性肝炎的声像图表现分为直接征像与间接征像,直接征像包括肝脏的包膜、大小、实质回声及分布的改变,间接征像包括门静脉(PV)宽度、脾静脉(SV)宽度、脾脏大小及胆囊壁的改变.直接征像在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实质回声及分布具代表性,轻、重度慢性肝炎相互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轻、中度之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性.间接征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型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脾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具代表性,轻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结论:超声评价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对判断慢性肝炎病情轻重程度,特别在鉴别轻度与中、重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有重要价值.

    作者:孟繁坤;徐策;张海英;郑颖;丁蕾;李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根部扩张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超声诊断的主动脉根部扩张,结合临床探讨其发病主要病因.方法:500例病人均经胸常规超声测量、了解记录病史.结果:病因中高血压占59.4%,临床待查者13.2%,冠心病7.8%,健康体检查4%,糖尿病2.4%.结论:目前主动脉根部扩张多见病因为高血压.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阴囊疾病的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灌注信息.结果:睾丸肿块表现为无痛性肿大,肿块内血流灌注信息对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俞丽仙;朱玉存;周燕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