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建辉;刘伯洪
患者,男,68岁.因颈椎病入院.查体: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T波低平.心脏超声检查:各房室腔无扩大;无胸骨旁四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见房间隔中部变薄,呈弧线样细光带回声,似囊袋状持续性向右心房膨出(图1),膨出范围约20mm×18mm;CDFI见其内血流回旋,色彩较暗,未探及穿隔血流.主动脉瓣舒张期返流,返流速度400cm/s,返流束长度5.6cm.超声诊断:1.房间隔膨胀瘤;2.主动脉瓣中度返流.
作者:蒋银花;赵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瘘患者.目的:采用二维超声(2DE)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技术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瘘诊断,鉴别临床上不具特征性的连续性双期心脏杂音.方法:采用2DE及CDFI技术,通过多个切面显示扩张的冠状动脉并仔细追踪,寻找其在心腔的瘘口.结果:12例冠状动脉瘘中,右冠状动脉瘘10例(83.33%),左冠状动脉瘘2例(16.67%).多数为右心系统瘘,少数为左心瘘.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2DE及CDFI诊断的直接征象是冠状动脉显著扩张、瘘口处环状无回声区及伴随的异常血流信号.结论:冠状动脉瘘临床不易确诊;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确诊价值,但属有创检查;2DE及CDFI是诊断冠状动脉瘘首选的、有效的无创方法,有望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作者:邢恒国;李路明;刘兰燕;刘晓芳;王同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47岁.左上腹隐痛1年,加重2个月.B超检查:脾脏长12cm,厚4.8cm,脾实质内可见3.4cm×2.9cm,2.6cm×1.7cm低均质回声团,边缘不规则,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效应,瘤壁与左肾关系密切,左肾上极肾周脂肪间隙消失(图1),肝脏、胆囊、胰、右肾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脾恶性肿瘤.入院查体:T37℃、P84次/分、R21次/分、BP14/8kPa.外科情况: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脾肋下2cm、质韧、无触痛,脾区轻叩痛,腹腔无移动性浊音.血、尿常规正常.
作者:闫桂栋;沙东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种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各种少量积液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少量积液的患者,使用16GBD套管针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治疗共136次,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注药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6次穿刺均一次成功,经本方法治疗后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症状缓解迅速、病程明显缩短,且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局限性少量含液性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满足临床需求,减轻病人痛苦,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值得推广.
作者:金仲群;张莉;刘怡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2例胎儿颜面部行三维扫查、表面三维重建成像;将三维成像结果与胎儿娩出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三维表面成像对颜面结构的显像效果、对颜面结构畸形的正确判断能力,并分析影响成像的因素.结果:142例中获得胎儿颜面表面三维图像者133例,成功率93.4%;133例已成像胎儿中,颜面正常儿115例,其三维成像诊断与产后检查相符;颜面部畸形者18例,其中单发畸形11例,多发复合畸形7例,经三维成像正确诊断16例,漏诊2例,三维表面成像诊断颜面畸形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对颜面畸形病灶检出率82.3%.结论:颜面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效果,可立体、直观、全面地显示颜面结构的外形及比邻关系,为临床提供了胎儿颜面畸形部位及程度的形象化图像依据,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李丽娟;谢红宁;孔秋英;蔡文;郭念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海水浴体疗运动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每日1小时海水浴体疗运动,每周1疗程共4疗程.应用经颅多普勒记录体疗前后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脑血流参数中Vs、Vd、Vm较疗前和对照组疗养后显著增高(P<0.05),S/D、PI显著降低(P<0.05),RI较疗养前显著降低(P<0.05),较对照组疗养后呈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技术安全、直观地显示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客观反映了海水浴体疗运动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康复疗效.
作者:林玲;戴蓉;林龙;王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疾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44例;(2)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54例;(3)子宫内膜息肉10例;(4)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5)子宫内膜癌6例.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李峻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女,8岁.右上腹持续疼痛1月,近1周来疼痛加重并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曾于半年前因肠道蛔虫病在他院治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其他未见异常.B超检查:空腹时,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5cm,腔内可见数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胆囊下方,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呈椭圆形,大小为4.8cm×3.4cm×2.8cm,其内可见多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图1).固定探头,静止观察,胆囊及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带均固定不动.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胆总管囊性扩张增大为6.4cm×5.1cm×4.0cm(图2).胰腺回声正常.B超诊断:1.胆囊炎,胆囊蛔虫;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蛔虫(残骸).手术所见: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粗糙,腔内可见数条蛔虫残骸,胆总管呈囊性扩张,其大小为6.2cm×4.8cm×4.5cm,穿刺抽出310ml棕褐色胆汁,内有多条蛔虫残骸.
作者:戴宇静;李晓萌;郭敏;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9岁.因血精1月余来诊.泌尿外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精液化验:WBC+,RBC++++.经直肠超声(探头频率6.5MHz)检查示:前列腺39mm×21mm×29mm,形态正常,内部回声较均匀.前列腺横断面中央区示11mm×7.5mm无回声,壁清晰,欠光滑,内透声好.内示5.1mm×4.1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图1).前列腺纵切面示该无回声区位于右侧精囊腺根部射精管走行区,呈梭形.双侧精囊腺大小形态正常.超声诊断:右侧射精管囊肿并结石.CT检查示右侧射精管区内见约10mm×8mm低密度区,内可见一高密度灶,CT诊断为射精管囊肿并结石.
作者:颜云;刘秀娟;颜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26岁.以停经38周而入院.既往无不适.月经规律无特殊.妇检提示:阴道中段有一囊性包块从阴道右后壁突入阴道内,上界达盆底,宫颈被挤向阴道左上角.入院诊断:G1P038w孕LOA.阴道壁囊肿?超声所见:胎儿系列正常,于胎头左后方探及大小为12.0cm×10.0cm×11.2cm的光点略减低异常区,包膜完整,内呈细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后壁回声增强(图1).超声诊断:单胎,胎儿存活,头位.胎盘功能Ⅲ级.阴道壁粘液性囊肿.术中所见: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子宫左旋,周围无粘连.于盆底触及一囊性包块自阴道向上突出.经阴道行阴道壁囊肿穿刺术,抽出乳白色豆腐渣样混浊液体约500ml,冲洗后注入无水酒精20ml.穿刺液检验:李凡他试验(+++).细胞计数0.8×109/L,淋巴细胞35%,中性粒细胞65%.
作者:杜海兵;张英;杨翠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25岁,G1P0,孕24周.询问病史该患者孕2个月时,出现过先兆流产症状,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至24周,再次因阴道少量流血入院.彩超见:胎儿双顶径6.0cm,枕额径7.3cm,头围21.3cm,腹围21.1cm,股骨4.1cm,肱骨3.9cm,胎心率158次/分,羊水深5.0cm,羊水指数为17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下段,成熟度为Ⅱ级.于羊膜囊内胎盘右下方见一纤细的条状中强回声,长约6cm,止于右侧壁羊膜囊,并可见其在羊水中浮动(图1).CDFI:示其上未探及明确血液信号(图2).彩超诊断:1.单胎中期妊娠合并先兆早产;2.羊膜囊内条状回声(羊膜带形成).该患者经临床治疗维持至孕38周,产一男婴,身长49cm,体重2900g,羊水800ml,并于羊膜囊内见一狭窄索带样羊膜带.讨论羊膜带为羊膜囊内纤细的索带状物.可起自羊膜并止于羊膜;由于其可在羊水中自由浮动,也可缠绕于胎儿胎体及肢体,造成局部发生基质发育障碍,其缺损可累及所有组织甚至骨组织,导致限制性胎儿畸形.
作者:宋文玲;孙秀红;刘春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孕妇32岁,第二胎妊娠,孕34周.孕期超声检查:宫内妊娠,单胎头位,BPD8.5cm;胎心搏动规律136次/分;脊柱(一),股骨长6.6cm.胎盘位于左侧后壁,实质回声均匀,厚约4.1cm.于胎盘胎儿面中央部探及一约4.5cm×5.5cm囊性回声区,向羊水内突出,囊壁薄,内又见一约2.5cm×3.1cm囊性回声,内液体透声良好,改变孕妇体位或外部刺激胎儿运动,该囊性回声外形改变,可见摇摆运动,未发生位移变化.CDFI示囊性回声周围有血流显示(图1).
作者:李靖华;何伟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54岁.近日发现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明显来诊.查体:上腹部剑突下隆起,可触及一包块,固定、不移动.建议彩超检查.超声所见:纵切面,上腹部剑下与脐之间可探及120mm×58mm呈梭形囊状膨大的液性暗区,其前后壁与正常的腹主动脉前后壁相连续,管腔相通.其内可见斑块状中低回声附着在后壁内膜上,表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图1).横切面,可探及椭圆形无回声区,过界清楚.前后径与左右径均较正常腹主动脉明显增大.CDFI:梭形囊腔内可见红色、深红色、兰色、深兰色血流,流速缓慢,频谱形态为涡流.而囊腔上端与腹主动脉相连处为五彩血流流速较快.远端流速减慢,频谱形态均为层流.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作者:姜燕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为减少异位妊娠的误诊,避免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多、时间长等问题,我们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在服药前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孕及妊娠天数;服药后行B超检查确定完全流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选出520例正常宫内妊娠,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6.9±5.6岁,停经史均在32~49天之间,尿试验阳性,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能够按要求进行复查的健康妇女.2.服药方法: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第一天晚服米非司酮50mg,第二天早晚各服50mg,第三天早服米索前列醇600mg,门诊观察6小时.
作者:刘淑霞;曹利霞;林友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颈总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病例,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8岁.因左颈部包块进行性肿大一月余来就诊.体格检查:患者左颈部内缘可见一直径约4.0cm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触痛不明显,突出于颈表面,该处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既往病史:该患者于一年前左颈部受过刀砍伤,当时中三刀,其中两刀位于颈后部和颈肩部,另一刀位于左胸锁乳突肌内侧.经当地医院急诊缝合,伤口愈合后出院至今.
作者:郝金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2岁.因左阴囊内肿块1年就诊.专科检查:左睾丸增大,质硬,无压痛;附睾头、尾部均触及25mm×15m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彩超检查:左睾丸增大,边界不规整,睾丸结构紊乱,见以低回声为主均杂乱回声,部分呈网格状,内见少量不规则中等回声;左附睾头、尾均探及25mm×15mm低回声光团,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左附睾、睾丸内未见明确血流(图1).超声提示:左附睾、睾丸结核.术中所见:左睾丸增大;左附睾头、尾均见25mm×15mm表面光滑质硬肿物,切开睾丸、附睾,内为干酪样物.术后病理诊断:睾丸、附睾干酪样结核.讨论附睾结核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结核,超声表现为附睾区的低回声结节,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强回声光斑.而睾丸结核则少见,常由附睾结核直接蔓延或由淋巴途径感染而来.
作者:刘皎然;贺江勇;曹士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肝转移癌漏诊原因,提高其超声检出率.材料与方法:胃肠道肿瘤手术时已有肝转移癌而超声未检出者10例,从不同方面分析肝转移癌的超声漏诊原因.结果:漏诊肝转移癌多位于肝表面及肝右叶膈顶部,可为单个或多个,直径0.5~1.0cm,漏诊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肝转移癌超声漏诊原因与超声伪像干优、仪器性能、检查盲区存在及医生主观因素有关.
作者:王秀云;李雪艳;郑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孕妇,25岁.妊娠29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妊娠子宫,宫内可见一胎儿,头位,双顶径7.8cm,股骨长5.6cm,胎心搏动较慢,胎心率110次/分,胎儿头颈部位置不正常,胎头后仰,见一强回声带系于胎儿头颈部(图1)胎头活动受限,强回声带另一端系于胎盘绒毛膜板,脊柱短而骶尾部排列不整齐,外带回声中断并向外突一圆形不均质肿物,颜面部显示欠满意,胎盘回声未见异常,羊水量较少.超声诊断:①宫内孕单活胎头位;②羊膜带综合征;③脊柱裂.一周后引产出一死婴,躯体短,鼻眼裂,骶尾部突出一圆形包块,尚有皮肤覆盖表面皱缩四肢无畸形.讨论羊膜带综合征是指妊娠中羊膜因医源性或自发性破裂羊水外流至羊膜囊外,羊膜部分或全部回缩而形成羊膜带,胚胎或胎儿可突入胚外体腔,若与羊膜带粘连,由于其束缚压迫等因素可致胎儿被粘连,被破坏,形成各种畸形.
作者:张永珍;殷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35岁.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未治疗.2个月前偶有刺痛并向左腹股沟区放射.查体:肿物表面光滑,质中等,无压痛,界限不清,腹股沟未扪及肿大淋巴节.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咳嗽、头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既往体健.肿瘤四项:甲胎蛋白2.29ng/ml,癌胚抗原3.8ng/ml,铁蛋白1205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81mIu/ml.初步诊断:1.左侧睾丸慢性炎症;2.左侧睾丸肿瘤?超声仪器:东软公司的NAS-1000,探头频率5~12MHz.超声检查所示:左侧睾丸大小约5.0cm×3.6cm×2.7cm,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大小约3.0cm×3.0cm×2.7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图1).CDFI:可见彩色血流伸入其内为动、静脉血流(彩图12见Ⅳ).
作者:付刚;史保权;李建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超声显像检查临床诊为异位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以便确定本病的超声表现和特点.方法:对12例2~19岁女性患者进行检查.嘱患者适度憋尿后应用东芝黑白超声仪和HP彩色超声仪对患者行详细的泌尿系统器官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患侧输尿管均扩张,除3例肾发育不良外其余同侧肾脏均有积水.7例为左侧异位输尿管开口,5例为右侧异位;3例伴同侧肾发育不良,9例伴同侧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畸形(异位开口的输尿管起始于积水的上肾段).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扩张程度和伴发畸形,结合临床情况可对该病作出明确的诊断,从而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栗建辉;刘伯洪 刊期: 2002年第08期